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主题挖掘及量化评价研究

    乔晗徐俐颖李旭李树祥...
    2689-2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国全部169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政策文件,从中筛选出专门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政策以及全部产业政策中提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政策信息的汇总分析;使用Gensim包完成政策文本的预处理并构建隐合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实现对政策文本中潜在语义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相关政策文本518件,其中有效词汇共58617个,高频词汇包括项目、人才、支持、补贴、创新等;提取出8个主题,按主题强度排序依次为技术创新、人才建设、融资支持、项目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资源引领、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建设,强度分别为0.299、0.168、0.134、0.116、0.113、0.063、0.058、0.049.结论: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以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和融资支持为主,缺乏对中小企业建设、资源引领、出口贸易的关注.今后国家高新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及体系建设应重点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平衡各领域政策运用比例;鼓励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学习海外先进技术,加强科研等领域的多边合作;配套相应的政策以增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隐合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主题挖掘量化评价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与《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标准的比较研究

    范一灵李琼琼秦峰刘浩...
    2695-2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美国药典》43版(USP43)、《欧洲药典》10.0版(EP10.0)、《日本药典》17版(JP17)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ChP2020)中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标准的差异,为我国中药饮片相关微生物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比较USP43、EP10.0、JP17和ChP2020在中药饮片的微生物计数法(包括抽样与取样、菌种和培养基选择、微生物和耐热菌计数等)、控制菌检查(包括样品前处理、增菌、分离、鉴定等)、微生物相关限度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结论:在中药饮片微生物的检查方法上,USP43、EP10.0、JP17都有各自独立的规定,ChP2020则新增了"通则1108".在检验项目上,除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外,ChP2020与EP10.0规定了3种控制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检查方法;在此基础上,JP17补充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方法;USP43增加了梭菌的检查方法,并最早提出不可接受微生物风险评估理念;ChP2020还新增了耐热菌计数方法.在微生物限度标准上,USP 43对中药饮片的分类最为细致,要求较为严格且高于EP10.0、JP17;ChP2020仍未对中药饮片控制菌检查设立统一的限度标准.虽然,ChP2020对"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了修订,但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药典的规定还不完善.建议根据我国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和控制现状,逐步完善药典对中药相关产品的微生物检验和限度标准,合理细化相应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水平.

    中药饮片药典微生物检查限度标准比较研究

    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细胞毒性及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支美汝韩舒刘凯洋韩喜桃...
    2701-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的细胞毒性及抗炎作用.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H9c2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0.5、1、2、4、6、8、10 mg/mL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作用4、8、12、24 h对细胞抑制率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2、4、6 mg/mL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作用24 h对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0.05、0.1、0.25、0.5、0.75、1、1.5、2 mg/mL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作用24 h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0.05、0.1、0.25、0.5 mg/mL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对LPS致RAW264.7炎症细胞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结果:当质量浓度为0.5、1 mg/mL时,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对H9c2细胞几乎均无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2 mg/mL时,诃子制草乌在各时间点对H9c2细胞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生草乌(P<0.05或P<0.01),且作用24 h的细胞荧光强度虽强于生草乌,但其细胞核完整;当质量浓度为4~10 mg/mL时,诃子制草乌在各时间点(除8、10 mg/mL作用24 h外)对H9c2细胞的抑制率均显著低于生草乌(P<0.05或P<0.01),且4、6 mg/mL生草乌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强于诃子制草乌组,同时生草乌组的细胞核破碎现象更为严重.0.05~0.5 mg/mL的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对RAW264.7细胞均无毒性,0.25、0.5 mg/mL的生草乌和0.1、0.25、0.5 mg/mL的诃子制草乌对RAW264.7炎症细胞中NO的释放以及0.05、0.1、0.25、0.5 mg/mL的生草乌和诃子制草乌对RAW264.7炎症细胞中TNF-α、IL-6的释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其中相同质量浓度下诃子制草乌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优于生草乌,对TNF-α、IL-6释放的抑制作用弱于生草乌.结论:草乌经诃子汤炮制后毒性有所降低,尤其是以中或高浓度、短期内使用的毒性低于生草乌.同时,诃子制草乌的抗炎作用与同浓度生草乌相当.

    生草乌诃子制草乌毒性抗炎H9c2细胞RAW264.7细胞

    知母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贾毓欣刘海帆司明东李新蕊...
    2706-2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知母及其不同炮制品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色谱条件分别为色谱柱Thermo BDS Hypersil C18、流动相乙腈-0.2%醋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8 nm、进样量10μL以及色谱柱XDB-C18、流动相乙腈-0.2%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柱温30℃、雾化器温度40℃、氮气流速1.6 mL/min、进样量10μL.分别以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绘制20批知母及其炮制品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标定共有峰.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20批知母及其炮制品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因变量、共有峰峰面积为自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分析知母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从20批知母炮制品乙醇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标定出共有峰8个(M1~M8),指认出芒果苷(色谱峰M7);相似度为0.389~1.000;从丙酮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标定出共有峰7个(S1~S7),指认出知母皂苷BⅡ(色谱峰S5);相似度为0.044~0.999.20批知母及其炮制品乙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1.23%~81.39%,生知母显著低于盐知母、酒知母(P<0.001);丙酮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9.73%~83.78%,生知母显著高于盐知母、酒知母、炒知母(P<0.001).知母乙醇提取物图谱中峰M2~M7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大于0,与抗氧化活性成正相关;仅峰M7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知母丙酮提取物图谱中峰S4~S7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大于0,与抗氧化活性成正相关;VIP值大小排序依次为峰S5>S6>S4,且VIP值均大于1.结论:成功建立知母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指纹图谱.芒果苷(峰M7)可能是知母乙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知母皂苷BⅡ(峰S5)、峰S6、峰S4可能是知母丙酮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

    知母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蒲俊安张思敏刘梦娇肖望重...
    2713-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优化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糖的含量.以蒸制时间、烘制时间、烘制温度为自变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加权综合评分法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何首乌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并验证.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7µg(r=0.9971)、0.063~0.63µg(r=0.9999)、0.038~0.38µg(r=0.9909),总多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7~12.42µg/mL(r=0.99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3%~101.06%(RSD=0.63%,n=6)、98.74%~120.33%(RSD=1.34%,n=6)、98.39%~102.44%(RSD=1.49%,n=6)、99.51%~101.98%(RSD=0.87%,n=6).最优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间4.5 h、烘制时间9 h、烘制温度66℃,反复炮制9次.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炮制工艺的平均综合评分为35.69分,与预测值(36.90分)的相对误差为3.30%.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优化所得炮制工艺预测性良好且稳定、可行.

    何首乌九蒸九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炮制工艺含量测定工艺优化

    新型蛇葡萄素衍生物γ-聚谷氨酸蛇葡萄素酯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作用评价

    吴晓珊倪峰高毓瀅黄仁杰...
    2720-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合成γ-聚谷氨酸蛇葡萄素酯(γ-PGA-AMP),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利用酯化反应将蛇葡萄素接载在γ-聚谷氨酸上生成合成产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氢-1核磁共振法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在293 nm波长处测定合成产物中蛇葡萄素的含量.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γ-PGA-AMP、蛇葡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表征结果显示,蛇葡萄素的7位游离羟基与γ-聚谷氨酸a位碳上的羧基已发生了酯化反应,合成产物即为γ-PGA-AMP(产率为55.7%),其中蛇葡萄素含量为32.3%.γ-PGA-AMP和蛇葡萄素对MCF-7、HepG2和A549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γ-PGA-AMP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40.19、28.29、55.23μg/mL,蛇葡萄素的IC50分别为105.30、81.23、130.10μg/mL,5-FU的IC50分别为24.72、87.98、30.99μg/mL.结论:成功合成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的γ-PGA-AMP,且抗肿瘤活性强于蛇葡萄素.

    蛇葡萄素γ-聚谷氨酸高分子化合物合成表征抗肿瘤作用

    五味子甲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肖辉周霖杜秋争师莹莹...
    2725-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五味子甲素(S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阳性对照,100 mg/kg)和SA低、高剂量组(20、4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同法灌胃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血清肝损伤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胱天蛋白酶1、IL-1β、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IκBα、p-Samd3/Smad3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病变均明显减轻;小鼠血清肝损伤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以及肝组织中NLRP3/NF-κB和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A可有效减轻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和炎症程度,其可能是通过调节NLRP3/NF-κB和TGF-β/Smad3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肝纤维化五味子甲素NOD样受体蛋白3/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小鼠

    滇黄芩醇提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付胜男李欣坪虎春艳薛咏梅...
    2731-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滇黄芩醇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95%乙醇提取滇黄芩得到醇提物浸膏;再经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从48只小鼠中随机选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为造模组.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等体积橄榄油,每3日1次,连续6周;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30%CCl4橄榄油溶液,首次剂量为5 mL/kg,以后每次3 mL/kg,每3日1次,连续6周,造成肝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水飞蓟宾组(阳性对照,20 mg/kg)、滇黄芩醇提物组(100 mg/kg)、滇黄芩乙酸乙酯组(100 mg/kg)、滇黄芩正丁醇组(100 mg/kg),每组8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6周.观察各组小鼠实验期间的一般状态;末次给药1h后,采用酶标仪检测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Ishak评分.结果:正常组小鼠活动正常,毛发浓密有光泽,体质量正常增长,肝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小鼠精神萎糜,毛发蓬乱无光泽,体质量(给药前及给药第1、2周)均较正常组显著减轻(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ALT和AS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肝小叶结构受到破坏严重,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肝索组织排列紊乱,Ishak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上述症状及肝组织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水飞蓟宾组、滇黄芩乙酸乙酯组小鼠血清中TC、ALT、AST含量,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TG含量以及水飞蓟宾组、滇黄芩醇提物组、滇黄芩乙酸乙酯组小鼠肝组织Ishak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滇黄芩醇提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CCl4致肝损伤模型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肝保护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可能是其护肝活性部位.

    滇黄芩醇提物萃取部位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

    尼可地尔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枫楠郎廷元吴常裕俞晓军...
    2736-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体外评价尼可地尔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迁移能力和Hippo/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原代PASMCs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尼可地尔低、中、高浓度组(50、100、200μmol/L),每组设3个复孔.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接种在凝胶包被的培养板上,模拟肺动脉高压环境,以建立肺动脉硬化(AS)细胞模型;随后,各药物组加入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培养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光密度计),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细胞中YAP靶基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双向调节蛋白(AREG)]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TGF、ARE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光密度显著升高,每视野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加,细胞中CTGF、AREG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可地尔低、中、高浓度组细胞的光密度、每视野迁移细胞数和细胞中CTGF、AREG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成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结论:尼可地尔可抑制AS模型PASMCs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ppo/YAP信号通路有关.

    尼可地尔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硬化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ippo/YAP信号通路

    姜黄素和姜黄素联氨基抗肝癌作用比较及机制研究

    赵冀安崔丽敏董梁聂文佳...
    2741-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姜黄素(CUR)和其衍生物联氨基姜黄素(HZC)的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UR或HZC(2.5、5、10、20、40、80μmol/L)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CUR对照组(n=10)、HZC对照组(n=10)、肝癌模型组(n=30)、CUR防护组(n=30)、HZC防护组(n=30).CUR对照组和HZC对照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CUR或HZC(剂量均为80 mg/kg);模型组、CUR防护组和HZC防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对二乙基亚硝胺(50 mg/kg)建立肝癌模型,同时2种药物防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CUR或HZC(剂量均为80 mg/kg),每周2次,连续给药12周.给药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24周后,计算大鼠肝脏指数并观察其外观,统计肝癌结节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肝癌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CUR和HZC均能显著升高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G0/G1期细胞周期百分比和凋亡率(P<0.05);均能显著降低细胞中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PR)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HZC的上述作用均显著强于CUR(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3个对照组大鼠无死亡,未发生肝脏癌变,肝脏外观和组织切片未见病理变化;体质量及增量、肝脏指数、癌细胞核分裂指数、肝组织PCNA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模型组比较,CUR防护组和HZC防护组大鼠的存活率均显著升高,肝癌发生率和癌结节数均显著降低(P<0.05);体质量及增量均显著升高,肝脏指数、癌细胞核分裂指数、肝组织PCNA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外观和组织切片均有一定程度病变,可见癌灶伴局灶性坏死或伴大斑片状坏死;但2种药物防护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ZC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和调节线粒体内源性通路的活化,发挥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比CUR具有更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但与CUR比较,HZC对肝癌模型大鼠各项抗肝癌指标的改善未见显著差异.

    肝癌姜黄素联氨基姜黄素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信号通路HepG2细胞大鼠核分裂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