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赵荣生杨毅恒杨丽李子健...
    385-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广大医院药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应用和实践,发挥药师作用、助力抗击疫情提供参考.方法:对该专家共识的制定和修订背景进行介绍,对其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解读.结果与结论:专家共识正文共分8个部分,主要包括疾病诊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相关背景、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医院药学(防控策略、工作指导)、药品和设施保障管理(关键药品/设施/设备保障、特殊情况下的药品管理与使用),以及信息来源和相关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面、详细地对如何发挥药师的作用,做好不同药学岗位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对疫情的药品保障工作、开展药学服务等方面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了有关SARS-CoV-2感染防控的相关信息、具体工作指导和防控策略.由于到目前为止,医药界对SARS-CoV-2的了解还相对有限,该专家共识将基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进展,持续进行更新、完善,以不断为医院药学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医院药学工作指导防控策略解读

    基于因子分析的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效应提升研究

    汤少梁朱艳娇王聪
    39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帮扶贫困慢性病患者卫生脱贫,使其切实享有药品福利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一种全面、普适的问卷调查量表,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常州市进行预调研后,再在甘肃、河北、四川等3个地区进行正式调研.对调研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对4种慢性病患者的药品福利效应水平进行评分,找出不同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效应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745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721份,有效回收率为96.8%.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效应可分为药品健康效应、药品公平效应、药品价格效应、药品可及效应、个人经济水平效应等5个维度.慢性病患者综合药品福利效应的平均得分2.56分(一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者药品福利效应的综合药品福利效应平均得分分别为3.12分(良好)、2.73分(一般)、2.56分(一般)、1.90分(较差).影响慢病患者药品福利的关键因素依次为健康效应、药品公平效应、药品价格效应.结论: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慢性病患者的药品健康效应、药品公平效应、药品价格效应及药品可及效应,以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药品政策.

    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效应因子分析问卷调查

    WHO和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神经系统用药收录情况的比较研究

    左玮孙雯娟唐筱婉牛子冉...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优化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神经系统用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简称WHO EML),对其中神经系统用药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2017年版WHO EML与我国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简称NEML)进行比较.结果:1977-2017年,各版WHO EML中收录的神经系统用药品种数和疾病覆盖范围均变动不大.与2017年版WHO EML相比,我国2018年版NEML中神经系统用药品种更多(54种vs.30种),且覆盖了更多的疾病类型,如痴呆(石杉碱甲)、神经痛(普瑞巴林)等;但同样,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痛和痴呆等疾病的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并不多,且存在部分同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或者相似)重复收录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问题.结论: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适当增加部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品种,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患者负担.

    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目录神经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比较

    美洲大蠊提取物YS-F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倪连丽闫爽肖怀巫秀美...
    4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美洲大蠊干燥虫体以90%乙醇冷浸提取后,经聚酰胺柱色谱以水-甲醇梯度洗脱,得20%、30%、40%、50%、60%、70%、80%、90%甲醇洗脱部位(YS-A~H).采用MTT法筛选活性部位,并检测不同剂量活性部位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活性部位作用后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YS-A~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5.25±8.42)、(129.93±7.24)、(221.28±12.68)、(275.39±14.87)、(276.76±16.32)、(31.90±5.34)、(163.15±6.97)、(122.81±8.36)μg/mL,以YS-F的活性最强.经YS-F 3、9、27、81μg/mL作用24、48、72 h后,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且药物作用48、72 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同组24 h,作用72 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同组48 h(P<0.01).除YS-F 3μg/mL作用24 h、YS-F 9μg/mL作用72 h对坏死晚期细胞百分比,YS-F 3μg/mL作用24 h对G2/M期细胞比例以及YS-F 3μg/mL作用48 h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各剂量组各时间点凋亡早期、凋亡晚期和坏死早期、坏死晚期细胞百分比以及Sub-G0/G1期、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且药物作用48、72 h时各剂量组凋亡早期、凋亡晚期和坏死早期、坏死晚期细胞百分比(除YS-F 9μg/mL作用72 h时的坏死晚期细胞百分比外)以及Sub-G0/G1期、G2/M期(除48 h YS-F 3、9μg/mL组外)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24 h,而G0/G1期、S期、G2/M期(除48 h YS-F 9μg/mL组外)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同组24 h(P<0.01);药物作用72 h时各剂量组凋亡早期、凋亡晚期和坏死早期、坏死晚期细胞百分比(除YS-F 27μg/mL作用72 h时的凋亡晚期和坏死早期细胞百分比以及YS-F 3、9μg/mL作用72 h时的坏死晚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外)以及S期(除72 h YS-F 3μg/mL组外)、Sub-G0/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48 h,而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同组48 h(P<0.01).经YS-F 9、27、81μg/mL作用48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均显著升高,且YS-F 27、81μg/mL组显著高于YS-F 9μg/mL组,YS-F 81μg/mL组显著高于YS-F 27μg/mL组.结论:YS-F可通过阻滞细胞从S期向G2/M期转化、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等途径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这种作用具有时间或剂量依赖性.

    美洲大蠊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

    壮通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影响的实验研究

    黄小珊蓝凰齐唐汉庆张世田...
    408-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壮通饮水提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取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壮通饮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6.8、13.6、27.2 g/kg),每组15只.通过结扎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致缺血30 min和再灌注60 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1天起,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水,壮通饮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日1次,连续28 d.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天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FAS和FAS配体(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HCT)、体外形成血栓长度和质量、血小板凝聚率、红细胞滤过指数(IF)以及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增加或升高,体内血栓的形成时间显著缩短,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FAS和FAS-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呈明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壮通饮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除壮通饮水提物低剂量组大鼠的HCT降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给药组大鼠的全血比黏度、HCT、体外形成血栓的长度和质量、血小板凝聚率、IF值以及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减少或降低,体内血栓的形成时间均显著延长,血清HDL-C含量均显著升高,心肌细胞中FAS和FAS-L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壮通饮可通过其活血化瘀作用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中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并下调FAS和FAS-L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壮通饮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液流变学血脂凋亡相关因子冠心病心律失常大鼠

    基于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不同粒径天麻粉的吸收特性

    陈艳刘帆巩仔鹏陈亭亭...
    413-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粒径天麻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肠吸收特征,探讨粒径对上述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为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剂量(2.5、5、10 g/L)和不同粒径(细粉146μm、极细粉52μm、超微粉37μm)的天麻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B的Q、K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C的Q值(结肠)和Ka值(回肠、结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K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B的Q、Ka值(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Ka值(结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十二指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B的Q值(全肠段),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空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K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B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Q、Ka值(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Q值(空肠、回肠)以及10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和Ka值(十二指肠),巴利森苷B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和Ka值(十二指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和Ka值(十二指肠)均较同剂量天麻细粉显著升高(P<0.05或P<0.01).2.5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A的Ka值(空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Ka值(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Q、Ka值(十二指肠、空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K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a值(回肠),巴利森苷C的Ka值(空肠、回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C的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空肠、结肠)和K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a值(空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A的Q、Ka值(回肠);10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Q值(十二指肠)和Ka值(空肠),巴利森苷C的Ka值(空肠)均较同剂量天麻细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结肠)和Ka值(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a值(空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Ka值(回肠、结肠);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Ka值(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回肠、结肠)和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Ka值(结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值(结肠)和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a值(回肠、结肠);5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K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a值(结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A的Q、Ka值(结肠),巴利森苷C的Q、Ka值(空肠、回肠、结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Ka值(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a值(空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空肠、结肠)和Ka值(空肠、回肠、结肠);10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以及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Q、Ka值(空肠、回肠、结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a值(结肠);10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和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K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值(空肠、回肠、结肠)和Ka值(回肠、结肠)均较同组十二指肠显著降低(P<0.05).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Ka值(空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空肠、回肠)和Ka值(空肠),5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的Q、Ka值(空肠、回肠);2.5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Q值(空肠、回肠)和Ka值(空肠),5 g/L天麻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Ka值(空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Ka值(回肠)均较同组十二指肠显著升高(P<0.05).5 g/L以及10 g/L天麻细粉、极细粉、超微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Q、Ka值(全肠段)均较同肠段同粒径2.5 g/L天麻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天麻中的4种有效成分在4个肠段均有吸收,且主要集中于小肠.天麻中的天麻素可能为被动吸收,巴利森苷类则可能为主动转运;粒径可影响上述4种有效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天麻粒径外翻肠囊模型吸收特性天麻素巴利森苷类

    不同产地佛手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分析

    赵永艳张军银彭腾何沛煜...
    4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个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并计算得率;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中化学成分;通过NIST 14.L数据库进行化合物检索并鉴别;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采用SPSS 20.0软件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个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得率为0.10%~1.75%,其中以四川乐山市犍为县样品最高(1.75%).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共鉴别出66个成分,相对分子量为126.20~392.66,以C10和C15化合物居多;相对分子量为136、154的同分异构体所占比例较大,主要为环烃基单萜烯类成分.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有12个共有成分,按相对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檬烯(24.90%)、萜品烯(14.71%)、(-)-4萜品醇(2.88%)、柠檬醛(2.33%)和α-没药烯(2.33%)、香叶醇(1.52%)、α-蒎烯(1.37%)、反式佛手柑油烯(1.16%)、异松油烯(1.13%)、棕榈酸甲酯(1.12%)、芳樟醇(1.09%)、乙酸香叶酯(1.04%);其中8个为单萜烯类成分,2个为倍半萜烯类成分,2个为酯类成分.不同产地佛手可聚为4类,即S2、S4、S6聚为一类,S1、S3、S7、S8聚为一类,S5、S10聚为一类,S9为一类.结论:不同产地佛手的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成分的含量在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中也存有差异.

    佛手挥发油产地气质联用法成分

    黑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郭千祥梁幼玲史旭华白俊其...
    428-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黑豆药材的指纹图谱和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更好地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并检测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1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大豆苷为参照,绘制12批黑豆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分别采用SPSS 20.0软件和SIMCA 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黑豆药材样品共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4;指认了5个成分,分别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黑豆药材样品可聚为两类,即S1~S3聚为一类,S4~S12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3.261%、40.71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976%.上述5种成分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97~191.00μg/mL(r=0.9999)、1.05~33.46μg/mL(r=0.9999)、8.93~285.61μg/mL(r=0.9995)、0.82~26.33μg/mL(r=0.9999)、0.93~29.64μg/mL(r=0.9997);定量限分别为0.8811、0.6116、0.0786、0.2433、0.5116μg/mL,检测限分别为0.2643、0.2447、0.0214、0.1248、0.1067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为95.15%~96.56%(RSD=0.51%,n=6)、98.52%~103.45%(RSD=1.88%,n=6)、95.37%~97.91%(RSD=0.95%,n=6)、99.75%~102.00%(RSD=0.78%,n=6)、100.26%~103.65%(RSD=1.21%,n=6).12批黑豆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1783~0.2659、0.0217~0.0962、0.2885~0.5972、0.0141~0.0588、0.0129~0.0829 mg/g.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和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均可用于黑豆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黑豆药材中异黄酮类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

    黑豆异黄酮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含量测定

    千金子脂肪油自组装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袁曜晖许晶晶郭菲张超...
    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千金子素L1、L2、L3、L8)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千金子脂肪油(用量分别为0、0.2、0.4、1、4 g/L)和脱氧胆酸钠为载体,过量加入4种千金子素(40 mg/L),制备包载4种千金子素的自组装胶束溶液,作为含药肠灌流液.取大鼠60只,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按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含药肠灌流液分组进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灌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前后肠灌流液中4种千金子素的含量;计算在不同肠段中4种千金子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小肠表观吸收系数(Peff);选择吸收效果较好的回肠段为对象,考察并计算4种千金子素的累积吸收量.结果: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均能使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Ka值和Peff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当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均呈现最大吸收,且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其Pef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按不同脂肪油用量组各肠段的Ka、Peff值排序,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吸收效果总体上呈现空肠最好、结肠最差的趋势.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2~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回肠的累积吸收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0.4 g/L脂肪油用量组为最高.结论:不同用量千金子脂肪油与脱氧胆酸盐形成的自组装胶束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千金子素L1、L2、L3、L8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量,且空肠为上述千金子素的主要吸收肠段.

    千金子脂肪油千金子素自组装胶束大鼠肠吸收

    不同采收期赤芍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付士朋沈宏伟王谦博李俊萍...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赤芍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变化规律,以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色谱柱为Thermo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上述6种成分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132~0.25 mg/mL(r=0.9992)、0.0132~0.25 mg/mL(r=0.9999)、0.0268~0.51 mg/mL(r=0.9997)、0.42~8.01 mg/mL(r=0.9992)、0.016~0.31 mg/mL(r=0.9994)、0.02~0.38 mg/mL(r=0.9998);定量限分别为0.0093、0.0085、0.0163、0.0217、0.0113、0.0174 mg/mL,检测限分别为0.0033、0.0027、0.0054、0.0073、0.0038、0.0059 m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6.01%~99.43%(RSD=1.23%,n=9)、97.95%~100.45%(RSD=0.79%,n=9)、97.98%~100.11%(RSD=0.68%,n=9)、98.83%~100.09%(RSD=0.65%,n=9)、98.58%~100.95%(RSD=1.35%,n=9)、96.28%~103.26%(RSD=1.76%,n=9).赤芍药材(根)中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16%~0.057%、0~0.067%、0.207%~0.640%、2.350%~5.887%、0.030%~0.245%、0.054%~0.381%.5月30日采收的赤芍药材折干率最低(约33%),9月15日折干率最高(约49%).7-10月采收的赤芍叶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均高于根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1.845%、18.17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015%;综合得分较高的月份为5-6月、9-10月.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精密度较好,可用于测定不同采收期赤芍药材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赤芍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10月15日,叶可在7月15日前后采收.

    赤芍采收期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变化规律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