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弈论视角下药品带量采购降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何锐葛靖何梦娇路云...
    1025-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博弈论,假设所有参与投标的药品生产企业均是理性的,其目标均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参与投标的药品生产企业对其他参与投标的药品生产企业的报价在开标前不知情,参与投标的药品生产企业之间无合谋行为,各企业报价重复为小概率事件,即基本不可能发生.在以上假设条件下针对药品带量采购招标过程,构建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药品带量采购降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博弈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具有参与药品集中采购资格的企业数量和最多中标企业数量以及其申报价格、成本、报价策略和企业中标后可获得的平均约定采购量、中标概率、中标后的期望收益等内容.在此模型下,落标企业数量越多、申报价格上下限越低(但下限不能低于成本价)、合同约定采购量越大,均有利于获得更低的中标价格.基于此,笔者建议在完善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时,政府应积极构建N>n(申报资格的企业数量大于最多可中选的企业数量)的竞争格局,设置合理的价格上下限,并明确约定采购量.

    药品带量采购价格博弈论影响因素

    台州市降压类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对药品费用负担公平性影响的研究

    郭志刚徐子悦张翕郑利光...
    1029-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药品公平性,推进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4个地区降压类基本药物全额保障为例,提取基线年及政策实施后第1、2、3年的高血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资料,以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衡量当地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借助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对当地药品费用负担公平性及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免费服药人数占比升高,高、中、低收入组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发生率总体呈逐年降低趋势(分别由基线年的6.3%、12.0%、16.4%降低至政策实施第3年的4.7%、8.9%、12.4%),3组差距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基线年和政策实施第1、2、3年的集中指数为-0.198、-0.186、-0.181、-0.202,其中政策贡献率分别为0、-1.335%、-4.507%、1.936%,政策在逐年集中指数变化中的贡献率分别为20.8%、95.0%、57.6%.结论:实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有利于改善患者药品费用负担的公平性,其实施效果受政策落实推进和配套制度的影响,但全面促进药品公平性需要多方政策协同作用.

    台州市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公平性高血压药品费用负担

    基于TLR4/NF-κB途径的白藜芦醇减轻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杨世勇何毅宋大强吴旭...
    1034-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基于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途径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0.5 mg/kg)以及Res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阳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3 d;Res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小鼠均于鼻内滴注LPS(5 mg/kg)以复制ALI模型.采用Hoechst 33242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计算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凋亡中性粒细胞较少,肺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水肿、充血、渗出、炎症细胞浸润及其他炎症表现.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凋亡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水肿、充血明显,并可见红色实变区;血浆IL-6和TNF-α含量、肺W/D比值、肺组织中TLR4和NF-κB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凋亡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中IL-6和TNF-α含量、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中TLR4、NF-κB的相对表达量(除Res低剂量组外)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Res对ALI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有关.

    白藜芦醇急性肺损伤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炎症因子机制小鼠

    枳实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邓可众刘聪苌美燕宗琪...
    1040-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枳实中的酚类化合物,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W-40F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枳实中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枳实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6′-O-trans-cinnamoyl-3,5-dihydr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1)、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化合物2)、间苯三酚(化合物3)、Aurantiside A(化合物4)、5,7,4′-三羟基-8,3′-二甲氧基黄酮-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葡萄糖苷(化合物5)、香橙素-7-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6)、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7)、柚皮苷(化合物8)、橙皮苷(化合物9)、芸香柚皮苷(化合物10)、新圣草苷(化合物11)、圣草次苷(化合物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枳实化学成分酚类化合物分离鉴定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瑶药月里瑶秘喷雾剂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张競之赵丹青王正蓉贾金艳...
    1044-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瑶药月里瑶秘喷雾剂中α-香附酮、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β-榄香烯、氧化石竹烯、藁本内酯等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B-1701P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温度为240℃,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40℃,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20:1.以柠檬烯为内参物,计算其余6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根据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6种成分的含量,并与内标法(以萘为内标物)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α-香附酮、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β-榄香烯、氧化石竹烯、藁本内酯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89~1.1100、0.0283~3.5400、0.0205~2.5600、0.0230~2.8800、0.0163~2.0350、0.0131~1.6400、0.0083~1.0400 mg/mL(r均大于0.9990);定量限分别为0.0056、0.0131、0.0114、0.0186、0.0108、0.0089、0.0045 mg/mL;检测限分别为0.0019、0.0041、0.0037、0.0062、0.0035、0.0029、0.0015 m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5或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8%、101.37%、97.96%、99.80%、102.79%、97.77%、102.14%,RSD均小于2%(n=9).α-香附酮、α-蒎烯、β-蒎烯、β-榄香烯、氧化石竹烯、藁本内酯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458、0.6210、0.4885、0.3829、0.7089、0.9569,RSD均小于2%(n=6).QA-MS法和内标法测得的7种成分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QAMS法简便、准确、稳定且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月里瑶秘喷雾剂中7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一测多评法瑶药月里瑶秘喷雾剂气相色谱法质量控制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生、炙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崔园园周永峰马艳芹房吉祥...
    1049-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生、炙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为阐明甘草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甘草生熟异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生、炙甘草中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将所得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量等信息与METLIN、安捷伦MassHunter PCDL Manager离线成分鉴定工作站等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后,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观察样本的整体分布趋势;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法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筛选[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0和|P(corr)|≥0.5为标准],并分析差异性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从生、炙甘草中初步鉴定出了31个共有化合物.PCA分析结果显示,生、炙甘草样本均能够较好地分离.OPLS-DA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炙甘草中共筛选出了15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1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2个;甘草蜜炙后甘草黄酮A、甘草素以及光甘草定等8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甘草黄酮醇、甘草宁A等5种黄酮类化合物以及2′,4′-三羟基-5-甲氧基-3-芳香豆素、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B等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甘草炮制前后部分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是甘草生熟异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生甘草炙甘草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主成分分析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差异性化合物

    白屈菜红碱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云李平平高振珅张晓萍...
    1054-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白屈菜红碱(CHE)固体分散体(SD),优化其处方工艺,并对所制产品进行表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D中CHE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产品收率为指标,以制备方法、载体材料种类、载体比例(药物-载体材料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SD的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在检测溶解度和累积溶出度的基础上,采用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产品进行物相表征;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DPPH)测定产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CHE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4~5.6μg/mL,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0669、0.0221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7.50%~99.25%(RSD<1%,n=3).最优制备工艺是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载体、载体比例为1:3,采用溶剂法制备.按最优工艺制得3批CHE-PEG-SD,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其在15 min时的累积溶出度为(61.72±0.67)%,收率为(99.04±0.83)%.表征结果显示,制成CHE-PEG-SD后,其溶解度(3.725 mg/mL)和累积溶出度(61.72%,15 min)均高于CHE原料药[0.098 mg/mL,6.24%(180 min)];其吸热峰、晶体吸收峰均较原料药和载体有所移动甚至消失,CHE以非晶态均匀分散于载体中.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CHE-PEG-SD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半数抑制浓度为0.124 mg/mL,但高于抗坏血酸的0.041 mg/mL.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优化的SD处方工艺稳定、可行;所制CHE-PEG-SD的溶解度增大,体外溶出增多,且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白屈菜红碱固体分散体工艺优化体外溶出表征抗氧化活性

    金银花多糖的指纹图谱及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丁洁闫光玲杨培张永清...
    1061-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金银花多糖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水提、二次醇沉制备金银花多糖;所得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和盐酸羟胺、吡啶等衍生化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50 mL/min),分流进样(分流比60:1),进样量为2.0μL.以鼠李糖为参照,绘制12批金银花药材样品(S1~S12)的G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以半数有效浓度(EC50)、治疗指数(TI)为指标,采用MTT法考察金银花多糖对RSV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12批金银花药材样品的GC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0.994;共指认鼠李糖、阿拉伯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肌醇六乙酸酯等7个共有峰.12批药材样品共聚为两类,即S1、S7、S10、S11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分别为5.659、2.745、1.724),其累积贡献率为84.400%.样品综合得分以S12最高,S5次之,S11最低.金银花(S12)总多糖、80%醇沉多糖、50%醇沉多糖、20%醇沉多糖的EC50值分别为0.76、0.61、1.03、3.04 g/L,TI值分别为15.36、18.51、11.69、4.22;其中,80%醇沉多糖的EC50值最低,TI值与阳性对照(20.08)接近.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可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金银花多糖对RSV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且以80%醇沉多糖活性最强.

    金银花多糖指纹图谱气相色谱主成分分析抗病毒活性

    麻黄非生物碱部位抗过敏性哮喘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

    靳京妹于大永侯滔张秀莉...
    1068-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阐明麻黄非生物碱部位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麻黄用85%乙醇提取、正庚烷萃取后经固相萃取(填料为AC18)前处理,对麻黄提取物进行非生物碱部位富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经Unitary C18柱和Eclipse XDB-C18色谱柱进行麻黄非生物碱类组分制备.以HT-29细胞中高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受体)为靶标、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1μmol/L)为阳性对照、动态质量重置(DMR)响应值为检测指标,通过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方法考察各组分(质量浓度均为100μg/mL)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和脱敏活性,以筛选抗过敏性哮喘的活性组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技术对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麻黄非生物碱部位主要分为固相萃取前处理的沉淀部分和95%甲醇洗脱部分,从上述两部分中共富集得到了20个组分.其中,沉淀部分中组分F1.5~F1.10及95%甲醇洗脱部分中组分F2.5~F2.10对GPR35受体有较强的激动活性,同时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显示出了较强的脱敏活性;并且沉淀部分中组分F1.5~F1.10在HT-29细胞上引起的DMR响应信号强度甚至超过了阳性对照药敏喘宁.经HPLC-Q-TOF-MS分析,共从活性组分中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14个、挥发油类2个、有机羧酸类7个、蒽醌类1个.结论:麻黄非生物碱部位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性哮喘活性.

    麻黄非生物碱部位G蛋白偶联受体35过敏性哮喘化学成分鉴定

    欧前胡素柔性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崔雪惠陈世洪邱金娣班俊峰...
    1074-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欧前胡素柔性脂质体凝胶(IMP-UDLs-Gel),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12 h累积透过量(Q12 h)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IMP-UDLs-Gel处方中的卡波姆940比例、甘油比例和丙二醇比例进行考察,筛选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所制备的IMP-UDLs-Gel进行质量评价.结果:IMP-UDLs-Gel最优处方为卡波姆940比例1%、甘油比例15%、丙二醇比例10%.所制得的IMP-UDLs-Gel的Q12 h为(11.543±0.241)μg/cm2;外观为乳白色、半透明状;粒径为(93.13±1.68)nm,多分散系数为0.268±0.012,Zeta电位为(-24.96±1.99)mV;pH为7.32±0.03;黏度为(45.37±1.27)g·s;稳态流量为(0.727±0.002)μg·h/cm2,滞后时间为(4.358±0.175)h,表观渗透系数为1.392×10-3 cm/h,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结论:建立的制备方法稳定可行,所制备的IMP-UDLs-Gel具有良好的黏附性、稳定性和透皮性.

    欧前胡素柔性脂质体凝胶处方优化制备质量评价透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