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孔宪刚

月刊

1008-0589

zgyfsyxb@vip.sina.com.cn

0451-85935050 18946066050 18946066181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427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农业部主管并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120页。刊号ISSN1008-0589,CN23-1417/S。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面向、依靠、攀高峰”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大力提倡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及时报道国内外预防兽医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促进我国兽医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畜禽疫病水平的提高,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猪链球菌pnp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杨文琳许秋周龙玉林龙华...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2型猪链球菌(SS2)pn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无痕操作技术构建SS2 05ZYH33 pnp基因缺失株△pnp以及回补株C△pnp,经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正确构建了pnp基因无痕缺失株和回补株.将05ZYH33、△pnp以及C△pnp分别在不同温度(28℃、37℃、42℃)培养后测定OD600nm值,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利用革兰氏染色后经镜检及透射电镜观察各菌株的形态结构;通过滴定微孔平板结晶紫法检测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接触法分析各菌株的溶血特性;于含不同抗生素的THB平板上培养各菌株,分析各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于氧化条件与酸性条件下培养各菌株,通过统计存活率评价各菌株的氧化耐受与酸耐受能力.结果显示,缺失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且在冷应激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下降;与野生株和回补株相比,缺失株细胞壁肽聚糖层的结构更加松散、溶血能力下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对不同类型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抗氧化与抗酸能力均下降.上述结果表明pnp基因是SS2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调节细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为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以及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2型猪链球菌pnp基因基因缺失生物学功能

    几种中药体外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活性的研究

    甘晓凤孟心茹郭丽君张嫱...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蒲公英、板蓝根、泽泻、葛根、黄芩5种中药水提物体外抑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效果,本研究先将不同浓度中药液分别2倍倍比稀释后加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中,观察各药物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来确定各药物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显示,蒲公英、板蓝根、泽泻、葛根、黄芩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3.91 mg/mL、1.95 mg/mL、1.95 mg/mL、0.98 mg/mL、0.98 mg/mL.以药物最大安全浓度为初始浓度,2倍倍比稀释各药物,共6个浓度,采用先加药物后加病毒(阻断作用),先加病毒后加药物(抑制作用)、药物和病毒同时加入(杀灭作用)3种不同加药的方式,加入已铺满单层Vero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72 h后加入CCK-8溶液1h后测定各孔的OD450nm值,评估阻断作用、抑制作用、杀灭作用下各药物对PEDV抑制率最高的浓度.结果显示,5种药物在阻断作用、抑制作用、杀灭作用下对PEDV抑制率最高的浓度分别为3.91 mg/mL、1.95 mg/mL、1.95 mg/mL、0.98 mg/mL以及0.98 mg/mL.以上述对PEDV抑制率最高的药物浓度为试验浓度,重复上述3种加药方式,72 h后加入CCK-8溶液1h后测定各孔的OD450nm值,计算3种作用方式下各药物对PEDV的抑制率,筛选出对PEDV抑制率最高的药物.结果显示,各中药均可在体外抑制PEDV的感染,阻断作用下黄芩对PEDV的抑制率最高达138.10%,抑制作用下蒲公英对PEDV的抑制率最高达149.90%,杀灭作用下葛根对PEDV的抑制率最高达102.90%,且蒲公英和黄芩在3种作用方式下对PEDV的抑制率均高于80%.以上结果表明蒲公英和黄芩体外抗PEDV感染的效果最好,本研究首次证实5种中药对体外抗PEDV感染的效果,为中药治疗PED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非洲绿猴肾细胞体外抗病毒活性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ST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

    谢永生张昆丽张建峰贺东生...
    236-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可导致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死亡,严重危害猪的健康.为研究PDCo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初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本研究提取PDCoV感染组和不感染该病毒的阴性对照组ST细胞样品总RNA,构建二者的cDNA文库后采用Illumina Hi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测序错误率均≤0.03%;Q20/%和Q30/%分别达98%和94%以上;GC含量在51.09%~55.1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及感染组细胞样品各组内的R值均>0.9,上述结果表明测序数据可靠,可用于后续转录组学数据分析.采用ggplot2软件分析两组细胞组内测序结果的相关性,并以相关系数R>0.9判定各组内测序数据的准确性;采用DESeq2软件并以P<0.05和log2(Fold change)>1为条件筛选两组细胞中转录显著差异基因;采用ClusterProfiler R软件对转录显著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Pheatmap软件对各组ST细胞中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显著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随机选择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经RT-qPCR验证RNA-Seq的结果.筛选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共筛选出5 71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其中3 573个转录显著上调基因,2 146个转录显著下调基因.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转录显著上调的基因与ST细胞的免疫应答、防御反应等功能有关;转录显著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和新陈代谢等功能有关;转录显著上调的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天然免疫反应相关、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信号通路;转录显著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物质代谢信号通路有关,包括氨基酸代谢、脂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PDCoV感染的S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基因(IL-1R1、1L-6、IL-10RB、IL-15和IL-12A等)、抗病毒基因(MX1、OAS)和干扰素基因(INFAR1、IFN-ALPHAOMEG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PDCoV感染后,ST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被激活,但细胞的代谢反应降低,这更有利于减弱病毒在ST细胞中的复制,起到一定的抗病毒效果.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的RT-qPCR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PDCoV的感染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转录组测序转录显著差异基因

    陕西省奶山羊重点养殖县区布鲁氏菌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杨文欢赵光明赵仙苗焦韵洁...
    24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陕西省奶山羊布鲁氏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陕西省6个奶山羊重点养殖县区813个奶山羊养殖单元采集22.87万份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确诊试验)检测,对其中286个奶山羊养殖场(户)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布鲁氏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关联因素.结果显示,6个县区奶山羊布鲁氏菌个体感染率和群体感染率分别为0.02%和2.2%;4个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县区个体感染率介于0.02%~0.8%,群体感染率介于3.1%~6.5%,陈仓区、凤翔区分别与阎良区、富平县个体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个县区群体感染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规模场与散养村个体感染率和群体感染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饮用河水、母羊有流产史、断奶羔羊存活率低于85%和本场人员兼职从事羊的屠宰贩卖等相关工作,这4个因素为奶山羊感染布鲁氏菌的潜在风险因素(P<0.05);引入羊的检疫、入场车辆消毒为保护性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Y=1)]=-4.484+0.874X1+1.829X2-2.45 3X3+4.48 8X4-0.09X5+2.1X6-2.611X7+2.978X8,可用于奶山羊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预测.本研究结果提示,陇县、千阳县应重点加强调引入羊的检疫和落地监管,定期对高风险因素和动物进行监测,其余4个县区可以采取相同的布鲁氏菌病监测与净化策略,对布鲁氏菌阳性奶山羊群开展全群检测,重点开展奶山羊散养村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奶山羊养殖场(户)应重点关注人员车辆入场、饮水等高风险因素,做好引进羊的检疫,提高饲养管理能力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的感染风险.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了陕西省奶山羊重点养殖县区布鲁氏菌的感染率及其感染因素,为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布鲁氏菌病奶山羊横断面研究风险因素分析

    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CWP2和CWP3的表达纯化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雅芳吴善博邵天人边啸坤...
    254-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体外表达与纯化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CWP2和CWP3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本研究采用PCR从十二指肠贾第虫全基因组中扩增CWP2与CWP3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CWP2和pET-28a-CWP3,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超声破碎,采用尿素纯化蛋白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效果.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CWP2和CWP3蛋白(rCWP2及rCWP3)分别为38.79 ku和27.38 ku,且两种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条带单一且纯度均大于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两种重组蛋白与His-tag单克隆抗体(MAb)的反应原性均较好.采用BCA法测定rCWP2及rCWP3的浓度分别为0.207 mg/mL及0.465 mg/mL.通过Prot Param、Prot Scale、Singal P 6.0、Deep TMHMM、NetPhos 3.1、SOPMA、SWISS MODEL和STRING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这两个重组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贾第虫CWP2和CWP3分别为不稳定性和稳定性蛋白,有信号肽,无跨膜区,各有39个和25个磷酸化位点,均形成了氧化(O)-磷酸化.CWP2和CWP3的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预测的三级结构模型中CWP2和CWP3与十二指肠贾第虫WB克隆C6株及P15株中的E2RTS7.1.A和E1F7Q8.1.A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100%及90.69%.三级结构模型显示这两个蛋白也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二级结构相符;CWP2与α-1贾第素、DNA解旋酶等7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CWP3与α-2贾第素、δ-贾第素和β-贾第素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高纯度高水平表达的rCWP2及rCWP3,且反应原性均较强,并分析了二者的主要生物信息学特征,为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十二指肠贾第虫囊壁蛋白原核表达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

    牛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马芷忻武琪刘桐辛九庆...
    26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牛支原体病均为重要的牛传染病,两者均可致牛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临床上难以区分.为建立鉴别诊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牛支原体病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这两种病的病原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和牛支原体的基因组保守区域(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nt826-nt1 742,牛支原体nt189-nt618)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建立同时检测这两种病原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模拟样品和牛支原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巴氏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无乳支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关节炎支原体Leachii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分别以1.0×107拷贝/μL~1.0×101拷贝/μL的pEASY-Mmm和pEASY-Mb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和牛支原体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均为1.0×101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对不同浓度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5%,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112份临床样品(104份鼻拭子、8份肺组织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检测结果和已发表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阴性,而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检测出4份牛支原体阳性样品,且经测序证实检出样品为真实阳性样品,而已发表的多重PCR方法检测该病原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和牛支原体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各种临床样品的检测,为这两种病原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支原体TaqMan荧光定量PCR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TD-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潘永王可人李婷杨莉...
    269-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检测大肠杆菌主要耐药基因(ARG)的通用降落PCR(TD-PCR)方法,本研究参考大肠杆菌标准菌株K12 MG1655 yeeJ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Tm值引物、不同产物长度引物、不同长度引物,并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喹诺酮类和黏菌素类部分ARG序列设计合成共29对引物.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K12 MG1655总DNA为模板,采用TD-PCR和普通PCR方法,分别利用不同Tm值引物(P1~P8)、不同产物长度引物(P9~P16)、不同长度的引物(P17~P22)分别扩增yeeJ基因,均用于检测TD-PCR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引物P5扩增yeeJ基因,根据目的条带平均亮度值,对TD-PCR方法的扩增产物量分析.不同Tm值引物的扩增结果显示,TD-PCR方法中利用8对不同Tm值引物扩增后均出现目的条带,且均无非特异性条带,而普通PCR方法仅有部分引物扩增后出现目的条带,表明以不同Tm值引物扩增时,TD-PCR方法特异性更强,且适用引物Tm值范围较广.不同产物长度扩增结果显示,TD-PCR方法中利用8对引物扩增后均出现相应目的条带,且无非特异条带,而普通PCR方法虽然均出现目的条带,但部分引物扩增后还出现了非特异性条带,表明以不同产物长度引物扩增时,TD-PCR方法的特异性更强.不同长度的引物扩增结果显示,TD-PCR方法中利用6对不同长度的引物扩增后均出现目的条带,且无非特异条带,而普通PCR方法在52℃退火温度时引物P22出现非特异性扩增,表明TD-PCR方特异性更强.扩增产物量分析结果显示,TD-PCR和普通PCR方法扩增的目的条带平均亮度值均随反应总循环数的增加而上升,但普通PCR方法扩增的产物目的条带平均亮度值始终高于TD-PCR,表明TD-PCR方法的扩增产物量低于普通PCR.以24株临床分离的鹅源大肠杆菌总DNA为模板,采用TD-PCR和普通PCR方法,分别对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喹诺酮类和黏菌素类共29种AR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D-PCR方法对其中25种ARG的检测结果与普通PCR相同,二者符率为100%;而对另外4种ARG检测结果显示,与普通PCR相比,TD-PCR方法的非特异条带明显减少,且无假阳性.表明TD-PCR在检测ARG方面比普通PCR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较强的检测大肠杆菌主要ARG的TD-PCR通用方法,为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检测技术手段.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TD-PCR特异性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STRG.22610.1对BHV-1体外复制影响的研究

    姜坤生王禹淳马金柱于立权...
    278-284,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室前期将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感染牛肾细胞(MDBK),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到了转录显著差异的长链非编码RNA-MSTRG.22610.1(lncRNA-MSTRG.22610.1),为了探究其在MDBK中对BHV-1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筛选对细胞无毒性的聚凝胺、嘌呤霉素的最佳浓度;将重组慢病毒rZHLV-U6-ZsGreen1-puro-MSTRG.22610.1和rZHLV-U6-ZsGreen1-puro(对照慢病毒)按照不同的MOI分别感染MDBK细胞,48 h后观察荧光,采用Image J软件检测并计算各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绿色荧光细胞的比率,出现绿色荧光细胞的比率达80%的细胞对应的MOI即为最佳MOI.筛选结果显示聚凝胺与嘌呤霉素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L及3 μg/mL,慢病毒感染的最适MOI为80.将rZHLV-U6-ZsGreen1-puro-MSTRG.22610.1和对照慢病毒分别以最佳条件感染MDBK细胞并培养及传代,传至8~10代,每代均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中的绿色荧光,并通过RT-qPCR检测第6、8、10代细胞中lncRNA-MSTRG.22610.1的转录水平,以构建并鉴定稳定表达lncRNA-MSTRG.22610.1的MDBK细胞系1T及对照细胞系1NC.结果显示,每代1T细胞、1NC细胞的状态均良好并均与阴性对照MDBK细胞的形态无差别,且每代1T及1NC细胞均出现绿色荧光.RT-qPCR结果显示,与1NC及阴性对照细胞相比,1T细胞系中lncRNA-MSTRG.22610.1的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01).表明获得了高水平表达lncRNA-MSTRG.22610.1却不影响细胞增殖的细胞系,且该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较强.将BHV-1 10倍倍比稀释后分别感染传至10代的1T与1NC细胞,24 h后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各组细胞中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1T、1NC及MB细胞(感染BHV-1的MDBK细胞)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15 TCID50/0.1 mL、104.41 TCID50/0.1 mL及104.58 TCID50/0.1 mL.与MB和1NC细胞相比,1T细胞中的病毒滴度显著升高(P<0.05),表明1ncRNA-MSTRG.22610.1表达后促进BHV-1在MDBK细胞中的复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lncRNA-MSTRG.22610.1促进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及深入了解BHV-1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长链非编码RNA牛肾细胞牛疱疹病毒Ⅰ型慢病毒过表达病毒增殖

    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DNA疫苗及其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祝世纪宫强田佳雨李雅静...
    28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将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oprI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中构建重组质粒pCAGGS-oprI,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获得DNA疫苗.同时将oprI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oprI,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入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重组OprI蛋白(rOprI)的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后以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正确表达了rOprI,且获得了其纯化蛋白,利用其制备重组亚单位疫苗.分别以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并以铜绿假单胞菌的灭活疫苗和外膜蛋白疫苗为对照,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血清中IFN-γ、IL-2和IL-4的含量;初免42 d后以铜绿假单胞菌(1.25 ×109 cfu/mL,100 μL/只)对各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通过测定各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各疫苗诱导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重组亚单位疫苗诱导小鼠的抗体水平和IL-4含量均显著高于DNA疫苗(P<0.05),而IFN-γ和IL-2含量则与DNA疫苗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DNA疫苗组、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外膜蛋白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小鼠获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45%、55%、70%和95%.上述结果首次表明以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制备的DNA疫苗和rOprI重组亚单位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并可为小鼠提供对铜绿假单胞菌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但二者的免疫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为铜绿假单胞菌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DNA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

    太子参多糖对卵清白蛋白诱导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

    曾靖棋杜蓥蓥周梦圆曾丽...
    29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太子参多糖(PHPS)对模式抗原卵清白蛋白(OVA)引起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8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即PBS对照组(PBS组)、环磷酰胺对照组(CY组)、OVA单独免疫组(OVA-CY组)、铝佐剂对照组(OVA-CY-AL组)、OVA-CY-PHPS低、中、高剂量组(OVA-CY-PHPS-L组、OVA-CY-PHPS-M组、OVA-CY-PHPS-H组).除PBS组以外,各组小鼠均于实验开始后1 d~3 d和18 d分别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5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于实验开始后4 d~8 d和19 d~23 d,OVA-CY-PHPS-L组、OVA-CY-PHPS-M组、OVA-CY-PHPS-H组小鼠分别灌胃对应剂量PHPS(50 mg/kg、100 mg/kg、200 mg/kg),PBS组、CY组、OVA-CY组和OVA-CY-AL组小鼠灌胃等体积双蒸水;第9d和24 d,OVA-CY-PHPS-L组、OVA-CY-PHPS-M组、OVA-CY-PHPS-H组、OVA-CY组小鼠均经腹股沟皮下注射100 μg OVA(0.2 mL/只)进行一免和二免.PBS组与CY组小鼠经相同方式注射等体积无菌PBS,OVA-AL组小鼠经相同方式注射OVA/铝佐剂混合液(OVA 100 μg+Alum 200 μg)0.2 mL/只.第38 d剖杀各组小鼠,制作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病理切片观察小鼠肠道病变,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计算各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道上皮中的淋巴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各肠段IL-6、TNF-α含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抗体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各肠段细胞因子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OVA-CY组相比,各剂量PHPS均能改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绒毛稀疏、肿胀、破裂的情况,低剂量的PHPS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绒比(V/C)值(P<0.05),低、高剂量的PHPS均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回肠的肠绒毛高度与V/C值(P<0.05);较OVA-CY组,高剂量PHPS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P<0.05),低、高剂量PHPS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P<0.05);与OVA-CY组相比,各剂量PHPS均能够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十二指肠中IL-6含量及各肠段中TNF-α含量和SIgA抗体水平(P<0.05);与OVA-CY组相比,各剂量PHPS均能够显著上调免疫抑制小鼠各肠段IL-6和TNF-α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PHPS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免疫抑制小鼠肠道黏膜结构的损伤,调节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基因的转录水平,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对OVA的免疫应答能力.本研究为PHPS对动物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PHPS提供借鉴.

    太子参多糖免疫抑制小鼠卵清白蛋白肠道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