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009-6639

zyyz_cpm@126.com

010-84035601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尹遵栋王传林
    64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破伤风疫苗专家共识

    乌鲁木齐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队列失访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泽文刘礼荣席苗苗凌曦...
    650-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队列失访发生情况,探讨失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2021年6月,本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社会组织招募MSM建立动态队列,每6个月随访1次,基线和随访均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棉拭子采集肛周脱落细胞检测HPV DNA;利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失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MSM 822名,随访1433人年,总失访发生率为42.31/100人年.随访第1年失访发生率最高,为53.05(47.36~59.18)/100人年,随访第5年失访发生率最低,为7.04(2.19~16.3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风险比(hazard ration,HR)=0.6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1~0.89]和乌鲁木齐市户口(HR=0.74,95%CI:0.53~1.04)的 MSM 不易失访;近1年性伙伴性别男女均有者(HR=0.23,95%CI:0.06~0.98)未做过HIV咨询检测(HR=1.90,95%CI:1.22~2.94)是失访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近6个月有肛交性行为者(HR=0.50,95%CI:0.25~0.99),有2~4个性伴的MSM更不易失访(HR=0.45,95%CI:0.21~0.97).结论 乌鲁木齐市MSM队列失访发生率较高,今后可通过加强新入组研究对象宣传教育,强化与研究对象间的信任关系,考虑MSM行为特征与参与研究动机之间的联系,重新评估队列保留策略,加强随访管理,提高随访率.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失访

    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加速消除乙型肝炎学术会议的通知

    656页

    基于联结点回归模型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1990-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趋势分析

    熊欢袁欣鑫李志波韦焘...
    657-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随年龄、时期及队列变化的趋势.方法 收集并整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据,使用联结点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拟合梅毒发病趋势,建立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影响梅毒发病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与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数从1990年(118.32万人)到2019年(141.15万人)增加了 19.30%;JPR模型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标化发病率趋势分别在2017-2019年和2014-2019年明显上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9.56%和2.10%(P<0.01);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效应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在5~<30岁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30~<65岁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RR=0~4.53),时期效应RR随年份增加而升高(RR=0.85~1.28),队列效应RR随出生队列增加而减少(RR=0.53~1.60).结论 1990-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是发病的高危人群,2004年后发病风险逐年升高,出生队列越早的人群发病风险越高,需加强青少年性教育及重点人群的筛查,减少梅毒传播.

    梅毒发病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联结点回归模型

    生命早期饥荒对壮族居民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杨琼徐丹青黎学颖戴霞...
    66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经历严重饥荒对壮族居民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40岁的1 957名壮族城乡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出生日期将研究对象分为胎儿期组(n=176),儿童期组(n=654)、青少年期组(n=101)、未经历组(n=1 026).比较各组间的指标水平与代谢异常风险的差异,分析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生命早期经历饥荒是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胎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经历饥荒暴露发生2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是未经历饥荒的3.15倍(OR=3.15,95%CI:1.60~6.21,P<0.05)、3.76倍(OR=3.76,95%CI:2.52~5.62,P<0.05)和 2.76倍(OR=2.76,95%CI:1.31~5.82,P<0.05).结论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增加壮族居民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践行生命早期合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

    饥荒心血管疾病壮族

    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作业中心全过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王超男吴洪涛许真廖凯举...
    670-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套公共卫生应急作业中心(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PHEOC)信息管理过程中采集、分析、共享卫生应急信息的标准框架,消除信息收集与共享障碍,形成可推广的PHEOC信息管理模式,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方法 本研究以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进行PHEOC信息需求调查与论证,并对信息需求进行结构化表达,结合案例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总结提炼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影响因素,进而从"全风险""全过程"的视角研制PHEOC信息管理模式.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 PHEOC信息需求分析与表达逻辑模型,开发PHEOC标准数据集框架,并基于上述框架,对PHEOC的信息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PHEOC信息标准框架,通过对PHEOC信息管理流程再造,形成一套PHEOC全过程信息管理模式,对于消除信息收集与共享障碍,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应急作业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需求分析信息管理模式标准数据集框架

    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

    王倩宏代紫璇肖珊珊柏星驰...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集聚度和雷达图曲线,分析2016-2020年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2016-2020年,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床位、卫生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财政补助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2.63%、4.61%、1.82%、2.35%和14.31%.西部地区床位、卫生人员和执业(助理)医师年均增速较高,中部财政补助收入年均增速较高.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2~0.3,泰尔指数为0.006 6~0.064 4,整体公平性较好.区域内贡献率>区域间贡献率,各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显著.2020年东部地区卫生资源集聚度均>1,西部地区均<1,但中、西部地区各类公共卫生资源差值均>0,东部地区均<0.GDP发展水平与公共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呈正向相关关系.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整体公平性较好,但仍存在地区性差异,应因地制宜的针对性调整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措施,注重改善区域内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效益,加强地方政府的可持续性投入和重视程度.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集聚度

    煤矿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矩阵研究

    刘利江郭金玉张悦燕利芳...
    68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分级和风险矩阵方法相结合用于煤矿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综合管理的意义,为煤矿单位制定更加精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综合管理策略.方法 2021年4-11月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法确定神东煤炭集团所属13家煤矿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常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比分析,选取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煤矿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将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分级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级结合,构建适用于煤矿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矩阵.结果 煤矿单位多因素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运输作业为低度风险作业(0.2)、采煤作业为高度风险作业(3.7)、掘进作业为极度风险作业(10.0).煤矿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采煤作业和掘进作业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属于较重风险级别(B)、运输作业属于轻微风险级别(D).不同综合管理风险级别对应不同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结论 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评估结果与煤矿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情况基本相符,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矩阵能够较好指导煤矿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综合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风险指数法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风险矩阵

    上海市女性常用驻留类化妆品使用状况及部分关键暴露参数分析

    陈田汤杨周利红
    687-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女性对常用驻留类化妆品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习惯,为化妆全品安全评估工作提供每次使用量、每日使用量等关键暴露参数.方法 2021年8-12月,抽取上海市女性化妆品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14d调查期内护肤水、精华液、护肤乳、面霜、眼霜、防晒霜等6个品类的使用情况,并使用差量法计算使用的总重量.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9份有效样本量.各品类产品平均每日和每次使用量第90百分位数(P90)分别为:护肤水2.47g和1.61g、精华液0.84g和0.69g、乳液1.57 g和1.03g、面霜0.89g和0.80g、眼霜0.23 g和0.21g、防晒霜0.68 g和0.97 g.不同品类产品平均每日使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7.42,P<0.05).年龄≥45岁者较<45岁者护肤水的平均每日使用次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P<0.05)、精华的平均每日使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5),且精华平均每日使用次数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P<0.05).结论 上海市女性化妆品每次使用量、每日使用量等参数与国外人群不同,为保证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建议参考本土人群的暴露数据.

    化妆品安全评估每日暴露参数驻留类化妆品女性消费者

    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特征和可及性研究

    陈太好冯军汪俊华张江萍...
    69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结构的合理性,为预防接种门诊的空间布局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平台提取2021年1-12月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地址、疫苗接种量、工作人员数量等;利用ArcGIS 10.8软件中的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两步移动搜寻模型等分析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布局和可及性.结果 2021年贵阳市共设置预防接种门诊241个,疫苗接种量共2 499 181剂次,接种台数为0.97台/万人,接种人员数为0.33人/万人,日均疫苗接种量6 847.07剂次,人均每天疫苗接种量3.81剂次,人口密度0.07万人/km2;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95,P<0.05),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主要热点聚集在中心城区,主要包括云岩区、南明区和观山湖区;贵阳市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可及性值为2.53(R=10.27),最高为息烽县永靖镇10.28,最低为开阳县的龙水乡、宅吉乡和米坪乡,且均为0.01,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028倍.结论 本研究区域预防接种门诊总量配置充足,但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之间差距较大,空间分布和可及性不均衡,且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与常住人口空间分布不匹配.

    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特征可及性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