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科手术治疗在首诊Ⅳ期乳腺癌中的作用

    刘沫含周星彤孙强
    581-587页

    乳腺肿瘤外科手术肿瘤转移

    新辅助治疗对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

    刘泽玺徐玲叶京明
    587-590页

    乳腺肿瘤新辅助治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

    中药干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陈滢如王震王咏陈文静...
    590-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西医多以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抗缺血、降脂等药物治疗,而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在该类患者中亦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改善INOCA患者C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INOCA提供参考。

    血管内皮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

    史文册张洪亮吴永健
    594-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CMVD患者往往并未发生严重的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有限,因此,危险因素控制和药物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CMVD愈发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现结合既往循证医学证据,对CMV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MVD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与优化提供依据。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与直肠黏膜嗜铬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辛海威刘心娟钱洁尚占民...
    598-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内脏敏感性的特征性改变,以及直肠黏膜嗜铬细胞数量与内脏敏感性及症状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49例(IBS-D组)和健康对照者21例(对照组),均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并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肛门括约肌长度、肛管松弛率)及内脏敏感性检测(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最大耐受值),在结肠镜检查时用定点式活检钳取黏膜标本,行5-羟色胺(5-HT)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5-HT反应阳性的嗜铬细胞数量。采用偏相关分析直肠黏膜嗜铬细胞数量与内脏敏感性及IBS-S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体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D组患者IBS-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和最大耐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肛门括约肌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BS-D组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肛管松弛率高于对照组(P<0。05)。IBS-D组患者肠黏膜5-HT阳性嗜铬细胞数为7。0(5。5,8。0)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0,1。5)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直肠黏膜嗜铬细胞数量与初始感觉阈值、便意感阈值、最大耐受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IBS-S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BS-D患者内脏敏感性增高,直肠黏膜嗜铬细胞数量增多,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嗜铬细胞有望成为改善IBS-D患者内脏高敏感的治疗靶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嗜铬细胞

    乳腺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高然方仪高纪东
    602-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BPT)及恶性叶状肿瘤(M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乳腺BPT及MP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11例患者中,20例出现局部复发,4例发生远处转移。接受非全切手术的88例患者中,行肿物区段切除术(无切缘检查)和肿物扩大切除术(有切缘检查)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1。0%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BPT及MP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4),与初治肿瘤最大径(P=0。080)、平均核分裂象计数(P=0。153)及手术方式(P=0。204)无明显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PT患者的复发风险是BPT患者的4。894倍(95%CI 1。857~12。901,P=0。001)。结论 乳腺MPT较BPT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手术治疗应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切除范围,并至少保证切缘阴性。

    乳腺肿瘤交界性叶状肿瘤恶性叶状肿瘤无复发生存预后分析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置钉在儿童双下肢不等长临时骺阻滞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董轶非李强鲁明杨征...
    606-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方式置钉在儿童双下肢不等长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通过8字钢板阻滞股骨及胫骨治疗双下肢不等长的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18例)和对照组(采用普通C形臂透视下置钉,2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长、出血量、穿入导针次数、透视次数等指标。结果 41例患儿术中均获得精准置钉。观察组手术时长为(68。9±8。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8±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观察组出血量为(28。9±9。4)ml,与对照组的(29。6±8。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观察组穿入导针次数为(11。8±1。7)次,术中透视次数为(15。7±1。9)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5。2±1。6)次、(20。5±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传统的普通C形臂透视下置钉方式相比,在儿童双下肢不等长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手术中应用机器人辅助置钉具有手术时间短、置钉精度高、透视次数少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双下肢不等长临时性骨骺阻滞手术机器人儿童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与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的对比研究

    李叶赵书明刘学亮马丽莎...
    61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与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治疗,B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皮瓣及供区的恢复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B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低于B组,皮瓣成活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与B组(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皮瓣外形、供区功能均恢复良好,皮瓣色泽、质地、弹性恢复良好。结论 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相比,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

    首次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完成全程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雪松付玥张帅王珊珊...
    614-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首次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完成全程用药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用药依从性、完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用药管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次化疗且至少完成3个疗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化疗全程用药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全程化疗过程中对化疗辅助药物的基本用药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收集这三个量表中评分最高、最低的条目,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基本用药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化疗不良反应应对能力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付费方式、慢性病史、化疗后服药频次是首次化疗患者基本用药知识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职业、经济来源是用药依从性得分的影响因素,职业、居住地、付费方式、化疗后服药种类是化疗不良反应应对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基本用药知识认知得分最高的条目是"了解所服药物的用法",得分最低的条目是"了解忘记服药后的处理方法";患者在自觉症状更坏时没有自行增加药量方面用药依从性最高,患者在无忘记服药的经历方面用药依从性最低;化疗不良反应应对能力得分中,得分居前3位的条目依次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式""了解便秘的处理方式""了解腹泻的处理方式",得分居后3位的条目依次为"了解血小板减低的危险""了解血小板减低后的注意事项""了解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处理方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化疗不良反应应对能力得分与基本用药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使用新农合付费、有慢性病史、化疗后服药频次>3次/d的患者对化疗辅助药物的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依靠退休金生活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低,使用新农合付费的患者、化疗后服药种类≥5种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应对能力较低。因此在化疗用药管理中,对这几类患者要进行重点宣教和干预,提高其基本用药知识的认知和用药依从性,进而提升化疗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

    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化疗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健康教育

    婴儿型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廖伟伟钟雪梅宫幼喆王姣...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婴儿型炎症性肠病(IO-IBD)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7例IO-IBD患儿作为IBD组,另选取同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1例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O-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便血、腹泻的发生率)和腹泻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超声检测方面,IBD组发生肠壁增厚和肛周病变的患儿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患儿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对照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语言(4。3。2版本)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前和校正后,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白蛋白降低、白介素-6升高均是IO-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表现为长期腹泻、便血的婴儿,应注意IO-IBD的可能,尤其是合并有营养不良、肠壁增厚、肛周病变等情况时,IO-IBD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尽早完善结肠镜检查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白介素-6和白蛋白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IO-IBD与FPIP的指标。

    炎症性肠病婴儿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