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术中机械动力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包杰曲宗阳于晖
    624-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术中机械动力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在北京医院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通气策略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策略,52例)和观察组(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的补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的潮气量、平台压、气道峰压、机械动力低于对照组,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气胸,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老年患者的术中机械动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保护性通气策略老年患者机械动力肺部并发症

    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苏崇玉王宇轩史抗侯宇尘...
    627-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进行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5 d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69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21例)。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术后5 d,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3。33%。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年龄≥75岁的比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麻醉维持时间≥3 h的比例、麻醉苏醒时间>30 min的比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分的比例和术后睡眠质量较差的比例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术中麻醉深度为50~60的比例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术前ASA分级为Ⅲ~Ⅳ级、麻醉维持时间≥3 h、麻醉苏醒时间>30 min、术后VAS评分>3分和术后睡眠质量较差均为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麻醉深度为50~60是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年龄越大、术前ASA分级越高、麻醉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越长、术后疼痛越剧烈、睡眠质量越差的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而术中麻醉深度较好的老年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低。

    老年肺癌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认知功能障碍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张晶何春燕詹阳支文雪...
    63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6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FH及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分析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66例患者年龄25~60岁,中位年龄38岁。手术方式包括40例(60。6%)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18。2%)进行子宫肌瘤旋切术,14例(21。2%)进行子宫全切术。肿瘤最大径0。7~9。5 cm,65。2%(43/66)为多发性结节。镜下观察到64例表现出鹿角样的血管,58例可见局限或弥漫分布的奇异核细胞,60例出现间质疏松水肿、呈"肺泡样"改变,64例核仁明显、伴核周空晕,65例细胞胞质嗜酸性红染、可见嗜酸性小体,仅1例可见血管外皮瘤样改变;其中1例为起源于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核分裂象达11个/10HPF,其余65例核分裂象为(0~6)个/10HPF。大体观察切面大多数为灰白质韧,部分切面呈灰黄色,部分切面有胶冻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6例肿瘤FH表达均缺失,59例2SC呈强阳性表达(另7例为院外会诊病例,未加做免疫组织化学2SC染色)。15例于外院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显示4例出现体系突变,1例出现胚系突变。随访至2024年4月,患者均健在,且经复查后未出现转移。结论 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往往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但对于形态学不典型的患者,FH联合2SC的免疫指标组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必要时仍需结合临床特征以及FH基因突变检测。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突变检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急进高原作业的医务人员急性高原反应与心理状况调查

    田璐刘毅田腾飞潘伟刚...
    636-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急进高原作业的医务人员的急性高原反应(AMS)与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预防AMS的发生及制订心理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8月26日至9月9日紧急进入拉萨市开展医疗支援工作的医务人员。通过AMS临床症状量表将得分0~10分的受试者纳入轻微高原反应(SAMS)组,≥11分的受试者纳入高原反应(AMS)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及情绪状态自评量表、压力感受量表-10(PSS-10)、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结果 共调查175名医务人员,其中SAMS组108名,AMS组67名,PHQ-9检出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9。71%,GAD-7检出焦虑情绪发生率为18。86%。与SAMS组相比,AMS组无高原经历的比例、PHQ-9阳性率、PSS-10评分以及情绪自评量表中疲劳、失眠、食欲减退、担心被感染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S-10评分(OR=1。091,95%CI 1。020~1。167,P=0。011)及无高原经历(OR=2。614,95%CI 1。047~6。529,P=0。040)是急进高原作业的医务人员发生AMS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进高原作业的医务人员容易发生AMS,且存在突出的焦虑抑郁情绪,缺少高原经历及压力感知突出者AMS更显著,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及心理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高原反应心理健康医务人员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罗远清黄宇邬惠林刘任平...
    640-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的13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围手术期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水平[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自知力与自我效能[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尿失禁症状与生活质量[泌尿生殖障碍量表简版(UDI-6)评分、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ISC乐观、自强、坚韧各维度评分以及ITAQ评分、GSES评分、IIQ-7评分、UDI-6评分、ICI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D-RISC乐观、自强、坚韧各维度评分以及ITAQ评分、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IQ-7评分、UDI-6评分、ICIQ-SF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增强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改善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支持性心理干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压力性尿失禁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改善效果观察

    郑晓敏李彬崔丽梅
    645-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后发生黎明现象(DP)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使用胰岛素治疗且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明确发生DP的60例T2DM患者,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合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及12周后的血糖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8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例达标患者的达标时间为(3。80±0。71)d,显著短于对照组19例达标患者的(4。7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1级低血糖,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停药事件发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A1c达标率为76。67%,对照组为6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均为6。67%,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治疗1周后均无新发胃肠道反应,无停药事件发生。结论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可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DP,可使患者血糖控制更好并尽早达标。

    2型糖尿病老年黎明现象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西格列汀二甲双胍

    10年间住院肺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变化的研究

    杨俊伟邝土光焦小净郝敏...
    649-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科住院肺脓肿患者10年间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7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肺脓肿患者共59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微生物学资料。按照前后5年分为前5年组(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282例与后5年组(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3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脓肿住院患者占比从2013-2014年度的9。96‰增长到2022-2023年度的12。45‰。后5年组合并糖尿病、存在吸入危险因素、脓胸、不伴发热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8。1%、34。8%、13。0%、26。1%,均高于前5年组(分别为35。1%、19。5%、7。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3例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共检出病原菌295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1。0%),常见病原体依次是链球菌属(48株,16。3%)、克雷伯菌属(47株,15。9%)、假单胞菌属(43株,14。6%)、不动杆菌属(30株,10。2%)。结论 近10年来肺脓肿存在增多趋势,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合并糖尿病、伴吸入危险因素者的增加可能导致了肺脓肿的增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肺脓肿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但也不能忽视以链球菌为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及厌氧菌的作用。

    肺脓肿糖尿病病原学

    红外热成像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

    唐文慧李积凤邝土光龚娟妮...
    653-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IRTI)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拟行下肢多普勒血管加压超声(CPUS)检查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IRTI和CPUS两种方法对下肢静脉进行检查。根据IRTI表现和分布特点将患者分为IRTI阴性组和IRTI阳性组,根据下肢CPUS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CPUS阳性)和非DVT组(CPUS阴性)。以CP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IRTI检测下肢DVT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00例受试者采用IRTI检查,阴性484例,阳性116例;下肢CPUS检查DVT(CPUS阳性)86例,非DVT(CPUS阴性)514例。IRTI诊断DVT的敏感度为87。21%,特异度为92。02%,IRTI与CPUS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92)。结论 IRTI可作为下肢DVT的筛查工具,与CPU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除外下肢DVT的检查手段。

    红外热成像多普勒血管加压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水平律动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蔡昕姝高岩李芳刘丹...
    656-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水平律动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运动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老年HFpEF患者76例,在组间基线特征均衡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律动疗法联合呼吸训练。两组均干预12周,干预前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6MWD、FMD、血清CRP水平、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6MWD、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MD均明显升高,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MD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平律动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老年HFpE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水平律动呼吸训练血管内皮功能

    早产儿脐静脉置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祁娇周伟玮何玺玉
    660-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脐静脉置管(UVC)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235例接受UVC的早产儿,根据置管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n=195)和失败组(n=40)。统计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UVC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建立早产儿UVC风险预测模型的列线图,采用C-index、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收益进行评价,采用bootstrap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35例早产儿的UVC失败率为1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PCO2)、出生到置管时间、Apgar评分<7分、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UV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 0。612~0。789),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P=0。981,校准曲线接近对角线,C-index及其可信区间为0。701(0。613~0。789),临床收益评价提示其具有更高的净收益,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为0。67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收益。结论 PCO2、出生到置管时间、Apgar评分<7分、合并NRDS是早产儿UVC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UVC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收益。

    脐静脉置管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