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王绍增

月刊

1000-6664

jcla@china.com

010-88382517、68318322

100037

北京海淀区甘家口21号楼708室、711室

中国园林/Journal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性化的城市生态空间

    王向荣
    2-3页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张浪余浩然仲启铖张桂莲...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风景园林城市生态廊道廊道宽度功能连接度电路理论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下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王文静王国玉杨木兰穆晓红...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生态空间识别生态分区管控高密度城区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

    王子尧高宇李锋成超男...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态空间的合理管控,是关乎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界定并解析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其次,从城市生态空间的识别与评价、格局、优化及管控策略4个方面对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相关研究侧重点与不足展开评述.最后,针对目前的政策背景与现实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性,提出了生态空间未来研究和实践的4个主要方向,可为中国城市和区域生态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城市生态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化"三生"空间

    "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下的社区景观环境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研究——以武汉市高密度社区为例

    江佩宜戴菲刘颂文晨...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密度城区由于人口密集、建筑密布给社区生态空间带来了应对破碎化和提升服务效能的挑战.如何在高密度环境下考虑生态空间多功能协同的问题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旨在以"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提出了一种多元评价体系.选取武汉市高密度社区的800个样本点并建构15分钟生活圈,运用计算机视觉分析景观视觉,通过景观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方法评估生态功能,同时采用碳汇测定方法分析储碳能力.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SOM)的理论方法,有效识别了不同功能的组合情况协同效应.结果在空间中揭示了4类服务簇:植被丰茂簇、碳汇连通簇、生态耦合簇和生态脆弱簇,并据此给出了高密度社区景观环境的提升策略.提出的多元评价体系能为高密度社区环境的优化提供指导,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风景园林生态空间高密度生态系统服务碳汇景观视觉提升策略

    高密度城市面向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谭铃千郝培尧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结构失衡加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可能导致城市景观风貌被破坏、绿地缩减和碎片化问题,削弱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美学和文化遗产价值,最终影响人类福祉.因此,亟待展开面向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深入研究.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为文献检索数据源,运用文献分析对人类福祉视角下全球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行回顾.首先,总结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概念和研究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概括了面向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其次,阐述了供需视角下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最后,梳理了目前相关研究方向上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展望,包括构建适用于多区域多尺度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机制、更新多学科融合的评估方法和双向循环的评估视角、量化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风景园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人类福祉评估供需

    中国八景文化的潜在世界非遗特质阐析

    万敏潘莹紫姚佳其王凯悦...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拟定的非遗特质大纲,阐述了八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重大价值,分析了八景文化的存续情况、实物场所和保护状况,从政府、科教、行业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八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想.认为八景是由景物实体、方志中的诗图文等构成的庞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知识体系;其思想本源是"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天圆地方"的时空观,经儒道"天人合一"融通而成,并具有高度公共性、地域代表性、时空均衡性、吉时祥瑞性和持续再创性五大特征;其传承群体是由封建帝王、地方官儒、全民百姓共构而成.提出八景是华夏文明在城市风景规划与建设领域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全方位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独特贡献,是极具冲击世界非遗潜质的大遗产的思想观点.

    风景园林八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特质

    创建行动导向下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探索

    陈晨刘冰洁张轶佳刘竹阳...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浙江省乡村发展愿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以单个行政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诉求.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连续性的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是破解各行政村独立发展的多重瓶颈的创新性尝试.针对具有明确的目标、资金、时间约束的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试图探讨一种面向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即"二阶三心法".这一方法从乡村地区的存量资源切入,旨在系统性、创造性地回应创建行动目标,开展面向产业-空间复合型目标的空间规划干预:一是基于"土地矛盾最小化原则"进行空间节点设计,二是基于"空间投入-融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形成特色主线,三是基于"优先塑造-示范带动原则"打造示范样板.进一步的,结合湖州市道场乡菰城片区规划设计工作,探讨了该方法在产业策划和空间设计层面落地应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中国先发地区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风景园林创建行动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存量资源村庄设计

    运动公平视角下寒地城市绿地格局特征及优化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侯韫婧陈溪雨赵艺许大为...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慢性疾病频发,绿地作为公众运动健身重要场所在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寒地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极大程度限制了居民的户外运动,特别是工业属性较强的老城区,绿地格局先天劣势,加剧了运动不公平现象.基于运动公平视角,构建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供需指标体系,评估绿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利用基尼系数与人均绿地面积区位熵探寻季节分异下的绿地格局公平性.结果表明:1)寒地城市绿地运动供需空间严重失衡,绿地格局耦合协调度较差,运动公平性差距悬殊,总体呈现西北好,东南差的分异特征;2)西北部为原发展核心,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随着城市扩张,东南部成为新发展核心,但依旧以工业为导向,绿地建设不足,导致绿地分布极端,空间分异明显;3)季节分异对运动公平产生不同结果,严寒气候增加了绿地可达的阻力,不平等性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增加;由于缺少公共绿地,东南部在冬季面临更加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基于对关键指标的优化测算,优化更新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为落地环境干预健康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风景园林绿地格局运动公平寒地城市季节分异

    英国份地的现状、特征和发展策略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许悦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市自然土地资源趋紧,人们密切关注城市种植,积极开展公共健康和城市园艺相关实践.通过数据汇总和案例分析,总结英国传统份地的研究进展、供求情况、集约化管理、收支压力和公益化发展现状,解析份地的生产、环保、健康美学和精准化服务等现代特征.基于现状和特征的总结,进一步阐述份地在参与、供应、监管和维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与增效策略.借鉴英国份地发展经验,提出应普及城市种植和生态保护理念,探索城市种植地的定位和规划管理路径,缓解人地矛盾,寻求我国城市种植地差异化发展策略,并构建全龄化城市种植服务体系等建议.对规划层面的土地利用转型和保护、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种植地管理方式的健全、城市种植地能效提升和营造宜居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风景园林英国份地现状分析份地特征协同增效城市种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