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冯中全洪斌蒋强蒋忠仆...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20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瘤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多数延迟强化,邻近胃壁正常.20例胃间质瘤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5例,良性6例;肿块最大径>5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向腔内外生长,浸润周围组织多见于恶性间质瘤.结论 CT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及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价值.

    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清CA19-9、CEA和CA125对良恶性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赵树强贾春生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9-9、CEA和CA125对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胰腺癌患者(PC组),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P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清CA19-9、CEA和CA125的表达水平,分析和比较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PC组血清CA19-9、CEA和CA12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P组和对照组(P <0.01).CP组和对照组之间CA19-9、CEA和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腺癌患者CA19-9、CEA和CA125敏感性分别为82.14%、47.36%、37.4%,特异性分别为53.26%、61.26%、63.15%.联合检测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4%,95.68%.结论 CA19-9、CEA和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更好地鉴别良恶性胰腺疾病.

    CA19-9CEACA125良恶性胰腺疾病

    双能量CTA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中的应用

    左燕丁莹莹吕梁
    88-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A(DU-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DU-CTA征象,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处理。结果27例患者检出动脉瘤个数60个,其中动脉瘤个数为2个者22例,3个者4例,4个者1例。其中以动脉瘤个数为单位,位于颈内动脉系52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6个。结论 DU-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对多发动脉瘤检出率高的影像学方法,可作为首要筛选检查方法。

    颅内多发动脉瘤双能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TLCS测定加味八珍益母颗粒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

    侯景英李志军周玉新杜树山...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加味八珍益母颗粒中盐酸水苏碱含量.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盐酸水苏碱含量,硅胶G薄层预制板,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31)溶液为展开剂,测定波长510nm,Sx=3反射式锯齿扫描.结果盐酸水苏碱点样量在4.43-11.07μg间和吸收度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2.49%.结论薄层扫描法便捷、灵敏、准确,可作为加味八珍益母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加味八珍益母颗粒盐酸水苏碱薄层扫描法

    黄柏胶囊制备工艺与抗菌作用的考察

    沙蕾郝海鸥
    91-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黄柏胶囊体外抗菌作用的影响,确认优化工艺。方法运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筛选黄柏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运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实验。结果不同工艺制备的黄柏胶囊体外抗菌作用有差别。结论用盐酸小檗碱成分作为指标成分,筛选出的A3B3C1工艺制得的黄柏胶囊体外抗菌作用显著,为优化工艺。

    黄柏胶囊抗菌作用纸片扩散法

    纵向数据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唐丽英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分别对2008年5月和2012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并予以合理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2008年5月97.92%,2012年5月72.5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在术前0.5-2h:2008年5月39.58%,2012年5月66.67%;术后在48h内停药:2008年5月18.75%,2012年5月92.1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虽有很大进步,但与卫生部的合理应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合并小剂量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李梅张小娟蒋硕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合并小剂量米氮平片与单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合并米氮平片治疗(n=45),对照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n=43),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有显著差异性(P <0.05):治疗组对抑郁症起效较快,临床治愈率更高,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值得临床推广.

    氢溴酸西酞普兰抑郁症汉密顿抑郁量表米氮平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周世辉
    9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B组: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评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94.00%,B组总有效率93.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基本痊愈率48.00%,B组为3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P <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t=3.27、P <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优于银杏达莫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病丹参川芎嗪银杏达莫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循证护理研究

    黄雪莲
    97-9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并发症情况,寻找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86例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循证护理组各43例,常规组予以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组则提出循证问题,并通过查询文献及总结相关经验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循证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6.0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能加强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

    留置尿管/长期并发症循证护理

    留置胃管传统固定方法与改良后固定方法的效果分析

    李远芬
    98-9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留置胃管固定方法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