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NF-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付志华李素平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TNF-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设计早期防治心肌梗死和心衰的药物提供分子靶点.方法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一定时间,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Gq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的表达;薄层层析分析法测定细胞内DAG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内PKC的含量;流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内Ca2+的释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F-α能不同程度的诱导细胞Gq蛋白、IP3、Ca2+、DAG和PKC的增加,并表现了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显示:20ng/ml TNF-α对Gq蛋白、IP3、PKC结果的影响较其它两个剂量组明显(P <0.05),而细胞内DAG和Ca2+的水平在各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这些信号物质改变的模式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结论α通过激活细胞膜Gq蛋白介导的IP3/Ca2+和DAG/PKC途径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以20ng/mlTNF-α较明显.

    心肌成纤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信号转导三聚体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

    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刘立凡陈佰义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 FIC≤1.0为相加作用,1.0< FIC≤2.0为无关作用,FIC>2.0为拮抗作用.结果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后,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0.5-1的百分率为:50%、40%.结论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无拮抗作用.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FIC

    Cockett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与综合治疗

    宋燕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的早期影像表现及相应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分析62例经左下肢增强CT检查诊断为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36例行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28例,二期2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2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4例行球囊扩张,12例支架置入.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12月.结果术后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1例患肢肿胀患者中,19例肿胀消失,2例明显减轻.结论左下肢静脉CT成像能明确Cockett综合征诊断,了解狭窄程度及血流路径特点,及时给予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Cockett综合征后期并发症.

    Cockett综合征综合治疗CT

    重视温病学理论研究

    李桂春郭晶晶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温病发展史,依据当前流行病发展形势,分析当前应该重视中医温病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中医对温病学的理论研究,提高中医应对当前形势的能力。

    温病学外感疾病

    开胸术后镇痛方式的研究现状

    杜鑫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胸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临床所采用的镇痛方式很多,本文就常见镇痛方式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选择和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患者自控镇痛胸膜间镇痛肋间神经阻滞冷冻止痛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

    体外冲击波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中ET-1含量及表达的影响

    刘宝李平
    1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血浆中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54只,随机选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3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冲击波治疗组(C组)各18只,C组给药后第2周行兔股骨头冲击波干预,A组、B组不干预.各组于第4、6、8周随机选取6只兔耳动脉采血后处死,ELISA法测血ET-1含量.留取股骨头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股骨头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股骨头中ET-1阳性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4周时B组与C组血浆中ET-1含量无差别(P >0.05),但均较A组偏高(P <0.05);6周、8周时血浆中ET-1含量B组较A组、C组更高(P <0.05),A组、C组间无差别(P >0.05).结论冲击波干预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后,血浆中ET-1含量减低,促进濒临坏死骨的修复和再生,防止了骨塌陷的出现.

    股骨头坏死冲击波血管内皮素-1

    CIP2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中的意义探讨

    王石松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IP2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MDS患者、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包括4例由MDS转变而来)和20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IP2A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DS组CIP2A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S高危组CIP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DS低危组(P <0.05),AML组CIP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DS高危组(P <0.05).结论 CIP2A在MDS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高表达可能与MDS的疾病发展有关.

    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MDSAML免疫组化

    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兰善迪魏震
    1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新方案对复治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复治肺结核患者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使用化疗新方案治疗;对照组使用原有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患者进行痰培养及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的转阴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9%,痰培养转阴率92.45%,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痰培养转阴率77.36%,总有效率81.13%.两组转阴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化疗新方案较原有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

    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安全性

    托拉塞米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王仲春孙艳玲常云伟
    1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托拉塞米和呋塞米对比研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5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托拉塞米20mg/d,静脉注射,连用7d,对照组例27例,在常规纠正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呋塞米40mg/d,连用7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7%(P <0.05),心率及LVEF、尿量改善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托拉塞米能明显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优于呋塞米,疗效显着,安全性较高,为基层医院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有效手段.

    托拉塞米呋塞米难治性心力衰竭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王爱琴
    17-1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EL、APN水平.结果两组EL、APN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但观察组改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出现少数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均可降低EH患者EL水平,提高APN浓度,改善EH预后,安全性高,但替米沙坦疗效更为优异,临床应优先选用.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内皮脂肪酶脂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