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鼓膜置管治疗儿童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洪伟夏玉萍
    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鼓膜置管治疗小儿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渗出性中耳炎患儿8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鼓膜置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5例(69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0例(6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Hz、4Hz、8Hz骨导听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对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具有显著疗效,对比保守治疗,有确切的疗效提升及骨导听阀提高作用。

    鼓膜置管渗出性中耳炎疗效

    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

    马璇
    85-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106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实验组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视轴区浑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的同时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能有效降低视轴区浑浊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前部玻璃体切除先天性白内障作用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102例急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秦常军于桂梅梁丽娜
    8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急性结膜炎患者。结论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更昔洛韦眼凝胶点眼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适于临床推广。

    急性结膜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更昔洛韦眼凝胶

    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陈大艳
    87-8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眼部整形中应用四步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眼部整形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下睑皮肤入路法去除眼袋;研究组应用四步法(疝出眶隔脂肪切除、眶隔加固、外眦韧带悬吊和多余皮肤切除)眼袋整形术去除眼袋,术后1周拆线,观察两组眼袋去除效果及眼部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部状况都得到改善,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眼睑外翻、1例切口感染、1例小血肿,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去除眼袋安全有效,是目前比较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眼部整形术。

    四步法眼袋整形术下睑皮肤入路法老年患者眼袋

    立体定向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张小广王华方树民何承...
    88-8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于术前、术后1月、6月应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功能性评分。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达8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FIM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随访时间增加评分改善更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对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但其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

    病毒性肝炎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张晓琰
    8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发生机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行活体穿刺获得肝组织标本,经常规伊红染色及Perls染色后,经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病理组织学特征,探讨病毒性肝炎发生机理。结果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所占比例最高(P<0.05);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中央静脉至汇管区呈双板或多板排列、可见不典型增生细胞、出现伊藤细胞、细胞核增大、嗜酸性颗粒性变或嗜硷性变、出现红球体、窦内皮细胞受损。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根据患者肝脏细胞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其疾病程度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发生机理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对比研究

    周红星
    90-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5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标本按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比较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及炎症活动度分级与生物化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76%。伴随肝组织病理学炎症活动度的升高,ALT、AST、TBIL、γ-G的平均值明显升高,而ALB、A/G、PTA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总体不高,可综合分析患者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赵凯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AST与GGT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的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Ⅳ)水平。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ALT、AST、GGT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A、LN及CⅣ作为肝硬化分期的指标,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丙型肝炎肝硬化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

    轻度冠状动脉狭窄导致低危急性胸痛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

    黄丽嫦谢再汉李飞
    93-9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致低危急性胸痛患者的短期预后,探讨进一步诊断性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急性胸痛患者77例根据是否进一步诊断检查分为未检查组51例(未行进一步诊断检查给予出院)和再检查组26例(为求确诊行进一步检查),观察患者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未检查组总MACE发生率为1.9%(95%CI:0-2.3%),再检查组在30d随访中未发生MACE。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急性胸痛患者30d内发生MACE几率较低,无需进一步诊断检查。

    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CT成像胸痛预后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功能的性能评价及应用研究

    张玮梁红
    94-9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功能的性能及应用情况。方法将2013年4月-2013年6月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对照组给予光学比浊法检测,比较两组准确并评价污染率情况。结果试验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携带污染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携带污染率均小于1.5%。结论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性能稳定、敏感,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检测准确率,其携带污染率也较低,操作简便、测定迅速,可广泛应用于急诊和常规检查。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功能性能评价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