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麻醉期的护理干预对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

    刘正楠王斌全
    1-3页

    护理干预围麻醉期苏醒期躁动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在冠心病中的发病学意义

    李云波杨丽霞郭瑞威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9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44例和稳定型冠心病组4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炎性标志,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以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急性冠脉综合症,ELISA

    碘普罗胺对脑血管造影患者的肾功能影响

    王夏薇秦超陈相任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往研究表明,不同造影剂的使用量在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不同使用量的碘普罗胺对于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将252名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造影剂的使用量分为AB两组:A组≤150ml,B组>151ml.通过测量术前及术后24-48h的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尿酸以及胱抑素C等来观察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中cCr、BUN、UA以及B组中cCr、UA在造影术后的测定值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11人sCr上升>基础值的25%,其中A组3例, B组8例,CIN发生率分别为2%和7.4%.结论使用造影剂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大剂量造影剂的使用可以提高CIN的发病率,但是在56-245ml的剂量范围内与造影剂的使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脑血管病造影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造影剂肾病

    日尿排泄131I值估算甲状腺癌患者体内残留活度

    汤敏敏刘建中武志芳陆克义...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日尿排泄131I的活度值来估算患者体内残留的131I活度,并结合国家标准预测患者的出院时间.方法测量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服131I后不同时间各次尿液的放射性活度,计算每位患者不同时间尿液排泄的总活度,进而估算患者体内残留的总活度.结果“清甲”及“清灶”治疗患者于服131I后第1d尿液内排泄的放射性活度分别为2401.5 MBq、4144.5MBq(占服131I总活度的64.9%、71%),而且“清甲”及“清灶”治疗后患者第1d体内残留131I活度分别为926.9MBq、1081.1MBq(占总131I活度的25.1%、17.2%),其后患者尿液内排泄的131I活度及患者体内残留131I活度下降幅度缓慢.20例“清甲”及15例“清灶”治疗的患者,达到国家标准的出院时间分别为3.1±2.2d、1.9±1.1d.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后短期内对周围环境和人有影响,所以患者必须入院并在规范的辐射防护病房隔离平均2-3d(48-72h)以上方可出院.

    甲状腺癌放射性131I尿液131I测量体内残留

    艾司西酞普兰并喹硫平治疗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杨拥军哈保卫张洪乐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并富马酸喹硫平治疗伴有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并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总疗程6周.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治疗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抑郁症躯体化症状艾司西酞普兰喹硫平

    经脐单孔腹腔镜胃手术的研究进展

    王鹏刘绪刘绍军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其在胃外科中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本综述回顾性分析传统腹腔镜胃切除的历史并总结近年来关于经脐单孔腹腔镜胃手术在早期胃癌、胃间质瘤、远端胃大部切除及袖状胃切除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总结并分析单孔腹腔镜胃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手术的优缺点,为微创外科医生了解和掌握微创胃手术提供参考。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早期胃癌胃间质瘤胃大部切除袖状胃切除

    GSK-3β对肿瘤细胞的双重调节

    杨静官成浓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蛋白酶,可以调节生长发育、细胞周期循环以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GSK-3β同时具有抑癌和促癌的作用,例如抑制GSK-3β的活性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长,激活GSK-3β则会促进皮肤癌和髓质型甲状腺癌的生长.本文着重将GSK-3β如何对肿瘤细胞进行双重调节作一综述.

    GSK-3β肿瘤WntHhP53NF-κB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进展

    卜欣欣
    16-17,109页

    颅内动脉狭窄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包海燕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但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而且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其他心血管内保护机制,特别是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心肌肥厚、抑制血管炎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等作用明显,甚至几乎可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因此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的首选药。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近年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头穴丛刺法对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大鼠海马VEGF的干预作用

    李响孙远征吴威
    20-2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慢性酒精性中毒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头穴组,每组各10只,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成模后,头穴组采用头穴丛刺法治疗28d.治疗后取出大鼠海马组织,对其血管内皮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头穴组大鼠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以造成海马组织VEGF水平下降,头穴丛刺能一定程度恢复海马中VEGF水平,修复酒精中毒引起的海马损伤.

    头穴丛刺慢性酒精中毒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