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汉中

双月刊

1007-9084

ylxb@public.wh.hb.cn

027-86813823

430062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用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整形方式对澳洲坚果植株冠层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岳海何双凌陈宇春宁娅...
    1382-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整形修剪对植株冠层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澳洲坚果园树体管理和农艺配套措施等提供依据.以10年生的澳洲坚果品种O.C为试验材料,对植株进行主干分层形(A处理)、疏散分层形(B处理)和多干开心形(C处理)等整形修剪处理,对照(CK)仅进行控高处理,连续3年观测各处理对树体冠层特性、坐果率、壳果单重、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等的变化.试验处理期间(2019年9月-2022年9月),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总体表现为CK>A处理>B处理>C处理,在修剪初期(1月)各处理显著降低,修剪后期(8月)显著提高,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相反;修剪处理显著提高了坐果率、壳果单重及产量,总体表现为A处理>B处理>C处理>CK,并显著提高了果仁粗脂肪及棕榈油酸含量,对单个果仁重、出仁率等影响明显;在试验第1年,修剪处理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较大,如叶面积指数比对照降低60.70%(A处理)、65.17%(B处理)和67.09%(C处理).随着试验进行(2021年-2022年),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趋稳,叶面积指数比对照平均降低39.33%(A处理)、40.28%(B处理)和42.10%(C处理);澳洲坚果产量在试验期间年际变化各异,试验第1年比处理前的产量明显下降18.57%,其中,对照降低26.30%,而修剪处理平均降低15.91%.可见,修剪处理有一定的稳产作用,在处理第2年产量回升显著,修剪处理比处理前产量提高36.04%,对照仅同比升高3.61%,表明修剪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澳洲坚果产量,但产量存在年际间的不同变化.综合来看,试验处理可明显改善植株冠层光照条件,提高坐果率及单个壳果的重量,单株产量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得以改善,尤其对内在品质如粗脂肪及棕榈油酸的含量提高显著,其中以主干分层形效果更为显著.

    澳洲坚果整形修剪冠层特性单株产量果实品质棕榈油酸

    油茶根腐病内生拮抗促生细菌筛选及诱导系统抗性研究

    李丽丽曾广宇王继春何苑皞...
    1390-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油茶根腐病生防资源并探究其抗病机理,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比色法等从油茶根系内生菌中筛选出拮抗促生细菌,并测定其对油茶根系防御酶活性及防御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拮抗效果、产IAA、溶有机磷、无机磷及产铁载体能力,从油茶根系筛选到两株高效内生拮抗促生菌AF9和AH6,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二者均可以诱导油茶根系防御酶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在8 h、10 h、12 h和24 h达到峰值;PAL、RBOHC和POD基因分别在处理10 h、12 h及24 h时高度表达,对照组基因无明显表达.表明拮抗促生菌AF9和AH6可以诱导油茶产生系统抗性,为后期菌剂的研制以及油茶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内生菌油茶诱导抗性防御酶活性

    哈茨木霉T-102菌剂的制备及其对花生纹枯病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丽芳曹阳张兰
    1398-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是花生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花生的产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花生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因子.本研究利用微生物深层发酵的方法,将分离获得的具有较好防效的哈茨木霉菌株T-102进行发酵,在150 r/min、20℃及初始接种浓度为7.5%的最佳条件下,获得活菌数可达105 cfu/mL的水悬浮剂.通过在山东临沂和河北唐山开展的田间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株T-102水悬浮剂对花生纹枯病的防效明显,与对照相比,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同时具有显著的促生增产作用,增产效果分别达到41.2%和31.7%.另外,研究发现,应用生防菌剂能够显著改善花生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降低有害微生物的种群丰度.该菌剂的研发成功,有望进一步的商业化开发与应用.

    花生纹枯病立枯丝核菌木霉水悬浮剂生物防治

    花生籽仁抗黄曲霉菌侵染评价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晋高锐喻博伦郭建斌丁膺宾...
    1405-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外,评价方法不合理也影响了鉴定结果的稳定性,使得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黄曲霉抗性鉴定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针对评价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等级的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将原来的4个等级(简称为"4级评价方法")调整为9个等级(简称为"9级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9级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将不同材料的黄曲霉抗性区分开,而且鉴定结果稳定.进一步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杂交后代群体进行鉴定,并与4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9级评价方法发掘抗性材料的效率更高,得到的抗性QTL位点更多.研究表明,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抗性鉴定更为有效.

    花生籽仁黄曲霉菌侵染评价方法优化

    向日葵核盘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常海城李虎郑立秋李海燕...
    1412-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基于颜色变化、反应灵敏的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检测方法.筛选出检测核盘菌的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与优化条件,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以F3-1(ATGCCTGTTCGAGCGTCA)、B3-1(AGTTCAGC-GGGTATCCCTA)、FIP-1(GCCGCCACTGATTTTAGAGCCTTTTCAACCCTCAAGCTCAGC)、BIP-1(TCGTTACAG-GTTCTCGGTGTGCCCTGATCCGAGGTCAACCAT)为引物,反应体系中10×Bst Reaction Buffer 2.4μL、dNTP Mixture 1.28 mmol·L-1、F3/B30.15μmol·L-1、FIP/BIP 0.8μmol·L-1、HNB 150μmol·L-1、MgSO41.2 mmol·L-1、Bst DNA聚合酶0.19 U·L-1、ddH2O 13.4μL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 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且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显示清晰的梯形扩增结果.灰葡萄孢、疫霉、腐霉等其他供试菌株中均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对核盘菌的特异性较强;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10-3 ng·μL-1.该方法的建立为向日葵核盘菌的检疫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向日葵核盘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羟基萘酚蓝(H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