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黄顺

双月刊

1671-2994

0871-8426511

650111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杨家村52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PC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研究:回顾、省思与前瞻

    丁文对刘宁宁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从起步探索到渐进深化,在其科学内涵、重要基础、主要内容、鲜明特点、理论创新、意义价值、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等的研究上已取得可观成果和相当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对其学理性研究有待深化、研究的实践导向仍待提升和研究范式亟待完善等不足.正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紧紧围绕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应进一步坚持整体思维,不断完善其体系性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其研究的实践导向;坚持方法创新,不断探索构建其研究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三重向度

    段炼张浩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共识性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领导权的归属、文化本质、文化属性、文化发展理念以及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继承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要求,创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上升到新高度.新时代文化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发展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知领域、提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毛泽东思想守正创新理论创新

    "八八战略"与"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方法论的萌发

    郑志强郑丹蕾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鲜明风格、"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和"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宏伟视野,上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就已萌发,在"八八战略"中得到充分体现.深入解读贯穿于"八八战略"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八八战略""六个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党建思想的生成机理、内涵意蕴与时代价值

    张戈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党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赓续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分析、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为谁建设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彰显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可以从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深化理论武装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坚持人民至上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聚焦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等方面,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邓小平党建思想生成机理内在意蕴时代价值

    建国初期阅兵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符号维度(1949-1956)

    张钰高福进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形象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抽象的政党形象表征于外,是增强政治认同的重要环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每年举行一次阅兵仪式,从而构建起庞大的符号象征体系.借助仪式符号的选择和意义的赋予,抽象的政党形象被具象化.其间,透过特定的仪式符号,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成功地宣展于国内外.基于新中国1949至1956年间举行的阅兵仪式,探究在百废待兴的环境下,政治符号如何塑造政党形象.当下政党形象塑造要加强政党自身建设,巩固形塑之"基";挖掘创新仪式符号,搭建象征之"林";充分利用宣传媒介,拓宽传播之"维".

    符号仪式符号政党形象阅兵仪式

    传统官箴中有关"廉洁"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宋思妮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厚植廉洁文化基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结合古代官箴和《廉吏传》中的清官事迹,"廉"不单是为官者自己不妄取,更重要的是激浊扬清、以正风俗;从官员切身利益、社会民生福祉、历代政治得失三方面分析传统官箴坚持崇德尚廉的主要原因;从正心修身、持廉戒贪、仕学相济、成败由家等方面总结传统官箴廉洁思想.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从坚守"初心"和"良心"、俭以养廉、寡欲保身、"视己重而视利轻"四方面守住权力关;从嗜好不可偏、交游要审择和忌趋谒酬酢三方面守住交往关;从"去声色饮燕不急之务"和"苟有余暇,即宜读书"两方面守住生活关;从检束家人、善为子孙计、安置亲属须慎重三方面守住亲情关.

    官箴廉洁思想廉洁典型当代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40年发展:演进、特点与展望

    冯刚陈哲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 4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历经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三个阶段,从有实无名、以实定名逐步走向名副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凸显科学性,在功能体系的多维建构中涵育自觉性,在理实相生的有机结合中彰显实践性.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面向、推进范式升级、强化贯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范式交叉融合

    "数字思政"的基本意涵、生成逻辑与风险治理

    杨建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作为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数字思政"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数字思政"的生成是顺应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实然之需,是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的应然之法,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在数字化生存情境下,数字技术使用不当容易引致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消解、技术异化和伦理失范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效掌控数字技术驱动与引发的潜在风险,合理界定风险边界,在辩证统一中探寻创新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思政育人与技术育人的协同推进.

    "数字思政"高质量发展数字异化风险治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理路、维度与路径

    毛光霞臧志军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群体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是精准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意识形态的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重要任务的主阵地.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走向成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时代需要的人才.由于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变化及当代大学生群体展现的新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切实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内容维度、对象维度、平台维度,谋求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融合、探索思政教学理念与高校学科特色的结合、打造思政课教育对结果与过程重视的双重集合,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维度创新

    叙事政治学视角下的叙事主体与话语革命——对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再理解

    牛牧晨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典范.从叙事政治学的视角看,延安时期的毛泽东聚焦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从意识形态领域反思了文艺活动及其对象,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有机改造完成了叙事主体的革命,通过对文艺理论的意识形态批判完成了叙事话语的革命,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实质上代表了党从思想战略高度上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探索和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延安时期的文艺理论经验对于党和国家重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意识形态领导权叙事话语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