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黄锦峰喻军华袁学刚
    1894-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42例,采取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及围手术期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检测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术后并发症更少。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微创术神经功能

    宫颈弹性成像参数联合孕中期宫颈长度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

    杨彬李文娟赵君智王薇...
    1898-1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弹性成像参数联合孕中期宫颈长度(CL)预测自发性早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自发性早产孕妇(早产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101例足月分娩孕妇(足月组)为对照。收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量两组宫颈长度以及SWE杨氏模量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孕中期宫颈长度及SWE测值在自发性早产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孕妇在孕周、自发性早产史比例、宫颈长度(CL)、内口前唇SWE测值、内口后唇SWE测值、外口前唇SWE测值、外口后唇SWE测值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L、内口前唇SWE测值、内口后唇SWE测值、外口后唇SWE测值是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为 logit(P)=25。855-2。135 ×(CL)-0。268 ×(内口前唇 SWE 测值)-0。360 ×(内口后唇 SWE 测值)-0。322 ×(外口后唇SWE测值)。ROC曲线显示孕中期宫颈长度联合宫颈弹性成像参数值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9,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88。1%。结论 宫颈弹性成像参数联合孕中期宫颈长度可预测自发性早产,宫颈弹性成像可以作为早期预测自发性早产风险的有效手段。

    早产宫颈长度测量宫颈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囊肿蒂周围深部切除法治疗手指黏液囊肿的疗效观察

    张云鹏胡宏宇刘伟杨丹...
    1902-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囊肿蒂周围深部切除法治疗手指黏液囊肿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采用囊肿蒂周围深部切除法治疗14例16处远指间关节黏液囊肿,女8例9处,男6例7处;年龄51~68(59。0±6。0)岁。病程4个月至1年。拇指3处,示指3处,中指7处,环指3处。囊肿位于远指间关节单侧12处,双侧2处。囊肿范围0。5 cm ×0。6 cm~2。0 cm × 1。4 cm。结果 术后1例囊壁部位皮肤发生破溃形成创面,经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12。5±3。5)个月。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至末次随访无囊肿复发。结论 采用囊肿蒂周围深部切除法治疗手指黏液囊肿,操作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复发率低,疗效满意,是治疗手指黏液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黏液囊肿蒂部切除手指

    高剂量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郭钿林焕雄庄康敏
    1904-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高剂量二联疗法(HDDT)(伏诺拉生+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潮州市中心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 120例Hp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280例。对照1组接受标准四联疗法,对照2组接受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治疗,对照3组接受伏诺拉生+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接受伏诺拉生+阿莫西林治疗。采用意向治疗(ITT)、按方案治疗(PP)分析停止用药后4周的Hp根除率及依从性、治疗成本,治疗前、治疗2周后炎症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共纳入1 120例患者,剔除失访及因严重不良反应脱落的患者,最终观察组实际完成268例,对照1组实际完成264例,对照2组实际完成265例,对照3组实际完成266例。四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2组、对照3组ITT-Hp根除率、PP-Hp根除率低于观察组(均P<0。05),而观察组、对照1组两组间ITT-Hp根除率、PP-Hp根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2组、对照3组的药品费用及总成本费用均低于对照1组(均P<0。05),而观察组、对照2组、对照3组的药品费用及总成本费用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四组NLR、WBC均较治疗前降低,PLR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而四组治疗前后炎症参数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DDT(伏诺拉生+阿莫西林)治疗Hp感染安全性良好,且其根除率优于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或伏诺拉生+克拉霉素,其治疗成本低于标准四联疗法,经济效益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伏诺拉生阿莫西林

    血清GGT、MPV、Hcy结合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无症状冠心病的效果

    邓丽丽孙朝阳
    1908-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同型半胱氨酸(Hcy)结合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无症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康市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04例无典型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筛查且排除冠脉病变的97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GGT、MPV、Hcy水平;观察组患者接受CTA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GT、MPV、Hcy诊断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GGT、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血清M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Hcy及GGT+Hey鉴别诊断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40。74%、59。60%、87。57%,特异度分别为78。96%、79。21%、75。4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4、0。786、0。894。以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50%~<75%、≥75%的患者占比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GGT、Hcy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增高,二者联合应用对于诊断无症状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合CTA判断病变冠脉位置及狭窄程度的功能,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无症状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价值。

    冠心病γ-谷氨酰转移酶平均血小板体积同型半胱氨酸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炎症反应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苏拉依曼·牙库甫李义亮艾克拜尔·艾力克力木·阿布都热依木...
    1911-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酶激活受体(PAR)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它包括四个亚型,分别为PAR1、PAR2、PAR3、PAR4,除PAR2胰蛋白酶受体外,其他亚基都属于凝血酶受体。这些受体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尤其是在消化系统中发挥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近十年来研究显示PAR1、PAR2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探讨PAR2独特的激活方式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黏膜损害,疼痛的传导中的免疫炎症反应,应激等病理过程中对研究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综述旨在阐述PAR2在胃食管炎症反应中的分子机制。

    受体,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胃食管反流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3A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蒋彦峰王平安薛栋
    1915-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驱动蛋白家族成员3A(KIF3A)是驱动蛋白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主要参与双极有丝分裂纺锤体的构建。KIF3A在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在细胞分裂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与肿瘤的形成关系密切,是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因子。因此KIF3A可能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KIF3A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其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与肿瘤的关系及信号传导通路分子机制。

    驱动蛋白KIF3A肿瘤

    本刊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19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