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皮质及血清中干扰素-α/β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才桁丁雪薇陶思思徐志泉...
    1005-1009,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儿肾皮质及血清中干扰素(IFN)-α/β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肾脏专科确诊的32例LN患儿为研究对象(LN组),正常肾脏对照来自3例正常肾移植志愿者活检肾组织(正常肾脏对照组),同时收集14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将LN患儿分为轻度活动组(n=8),中度活动组(n=9)和重度活动组(n=15).依据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2003 LN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轻度病理损害组3例,中度病理损害组8例,重度病理损害组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FN-α/β在肾小球、肾间质中的表达与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样本中IFN-α/β浓度,分析其与LN患儿病理分型、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LN组血清、肾皮质IFN-α/β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肾脏对照组(均P<0.05).重度活动组血清IFN-α/β水平均高于轻、中度活动组(均P<0.05).重度病理损害组血清、肾皮质IFN-α/β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病理损害组(均P<0.05).结论 肾皮质中IFN-α/β与LN的肾损伤密切相关;血清IFN-α/β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评估LN的疾病活动程度.

    狼疮肾炎干扰素α干扰素β

    慢性牙周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meta分析

    胡雪辉殷浩罗志国唐国亮...
    1010-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牙周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相关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CNKI、CBM、VIP和WF数据库,收集慢性牙周炎与PMOP相关性的研究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I)、牙石指数(GI)、探诊出血(BOP)以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共1 587例患者.与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存在显著的CAL[标准化均数差(SMD)=1.09,95%CI:0.62~1.57,P<0.001]、PD(SMD=0.71,95%CI:0.28~1.14,P<0.001)、PI(SMD=0.43,95%CI:0.29~0.56,P<0.001)及 OHI-S(SMD=0.28,95%CI:0.22~0.35,P<0.001)指标异常,在 BOP(SMD=0.01,95%CI:-0.48~0.49,P=0.97)、GI(SMD=0.24,95%CI:-0.34~0.81,P=0.42)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OP女性存在更显著的CAL、PD、PI、OHI-S等指标改变,提示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更可能罹患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骨质疏松,绝经后Meta分析

    基于锥形束C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使用真空垫与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分析

    周春李伟成俊姜玉玲...
    1017-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使用真空垫与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固定方式将患者分组:A组(n=60)采用真空垫进行固定,B组(n=60)采用乳腺托架进行固定,均采用CBCT技术进行摆位评估,分析各组摆位误差及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 A、B组在左右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33±0.12)cm和(0.34±0.15)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背方向误差分别为0.32(0.11,0.42)cm和0.15(0.09,0.21)cm,头脚方向分别为 0.34(0.16,0.34)cm 和 0.23(0.15,0.37)cm,B 组头脚、腹背平移误差小于A组(均P<0.05).B组患者左右方向[A组:(0.31±0.13)cm,B组:(0.18±0.05)cm,P<0.05]、腹背方向旋转后平移误差均显著小于A组[A组:(0.31±0.11)cm,B组:(0.23±0.08)cm,P<0.05],头脚方向旋转后平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右方向旋转误差小于A组[A组:(0.98±0.12)°,B组:(0.67±0.31)°,P<0.05],头脚、腹背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计划中心点(MIDM),计划中心点水平向左、向右10 cm处(MIDL、MIDR),MIDM向头侧移动8 cm(SM),MIDL向头侧移动8 cm(SL),MIDR点向头侧移动8 cm(SR),MIDM点向足侧移动8cm(IM),MIDL点向足侧移动8 cm(IL),MIDR点向足侧移动8 cm(IR)处的模体厚度均低于A组(均P<0.05).在治疗完成时,A组高等级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为61.67%(37/60),B组高等级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为41.67%(25/60),B组患者高等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小于A组(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使用乳腺托架进行乳房固定,调强放疗中可以减小摆位误差,降低模体厚度及高等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乳腺肿瘤放射疗法,调强适形真空垫乳腺托架

    不同严重程度龋齿儿童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性表达及其相关性

    周玉文袁家侃
    1022-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严重程度龋齿儿童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外周血血红蛋白(Hb)水平的差异性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龋齿儿童(10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口腔健康无龋齿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龋齿儿童根据龋失补牙数分为轻度组(2~3颗)、中度组(4~7颗)、重度组(≥8颗),比较不同严重程度龋齿患儿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龋失补牙数与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儿童发生龋齿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别有28例、50例、28例,不同严重程度龋齿患儿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呈降低趋势(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龋失补牙数分别与唾液sIgA及外周血Hb水平呈负相关(r=-0.572、-0.58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唾液sIgA(OR=0.660,95%CI:0.463~0.941)及外周血Hb(OR=0.680,95%CI:0.505~0.916)是儿童发生龋齿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龋齿儿童唾液sIgA及外周血Hb均呈低水平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龋齿免疫球蛋白A,分泌血红蛋白

    营养状况对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手术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陈思奇童金燕李玉敏王琦...
    1026-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营养状况对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效果、营养指标及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35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均因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全甲状旁腺切除伴自体前臂移植术.术前根据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将其分为无营养不良组(0~1分)、轻度养不良组(2~4分)、中重度营养不良组(5~12分),观察不同组别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血白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营养状况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后3、6、12个月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及钙磷乘积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总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轻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营养不良组及轻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b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Hb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营养状况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长期效果,甲状旁腺切除术可明显改善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贫血状况,这种效果在术前即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中更明显.

    营养状况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血液透析甲状旁腺切除术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脂水平及1年转归情况的影响

    倪良春郭晓珂宗良段晨曦...
    1031-1034,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血脂水平及1年转归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大剂量组(53例)采用20 mg/d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小剂量组(53例)采用10 mg/d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1年后随访情况[复发、再入院、死亡、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不良反应(肝损伤、肌酸激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皮疹).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小剂量组77.36%(41/53)(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大剂量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HDL-C水平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LVDD、LAD均降低,LVEF均升高(均P<0.05),且大剂量组LVDD、LAD低于小剂量组,LVEF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1年后随访,大剂量组复发率为7.55%(4/53)、再入院率为5.66%(3/53),均低于小剂量组[26.42%(14/53)、20.75%(11/53)](均P<0.05),两组病死率、MACE、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应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脂

    腺苷负荷99Tcm-MIBI SPECT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心绞痛疗效的价值

    汤楠于博王丹范晓丹...
    1035-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腺苷负荷99Tcm-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心绞痛(CMVA)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临床诊断为CMVA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腺苷负荷99Tcm-MIBI SPECT检查,测量心肌灌注缺损程度(SDS)、心肌灌注缺损面积(SRS)和心肌灌注缺损改善程度(SIS),并评估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指标[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外周阻力(TPR)、左室做功指数(LVWI)和心肌耗氧量(MVO2)]等.结果 治疗后,尼可地尔组的SDS、S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I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灌注异常显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976,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加拿大心脏协会(CCS)分级、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血清cTnⅠ、CK-MB、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BP、DBP、HR、LVWI、MV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V、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腺苷负荷99Tcm-MIBI SPECT能够有效评价尼可地尔对CMVA的疗效,尼可地尔能够改善CMVA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和临床表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尼可地尔冠脉微血管心绞痛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晚期发生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郭丽珠韩道旭王继水王春霞...
    1042-1045,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孕晚期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315例孕晚期HD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FGR分为FGR组和非FGR组.收集HD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预测价值.结果 315例HDP患者孕晚期FGR发生率为26.35%(83/315).单因素分析显示,FGR组孕前BMI低于非FGR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脐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末流速/舒张期末流速比值(S/D)高于非FG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降低和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PI升高、RI升高、S/D升高为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预测方程y=-4.246+0.062 ×孕前BMI+0.080 ×收缩压+0.102 ×舒张压+0.716 ×PI+1.200 ×RI+0.382 ×S/D,Hosmer-Lemeshow检验P>0.05,拟合优度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9(95%CI:0.907~0.963)、86.75%、87.07%.结论 孕前BMI、血压、脐动脉血流参数为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模型对HDP患者孕晚期发生FGR的预测价值较高.

    高血压,妊娠性胎儿生长受限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高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对危重症患者院内心脏骤停发生的预测作用

    张文博顾伟
    1046-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危重症患者院内心脏骤停(IHCA)的相关因素,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建立高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AMEWS)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危重症患者发生IHCA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收治的1 230例危重症患者,以患者是否发生IHCA为终点进行分组,其中IHCA组患者362例,NO-IHCA组患者868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MEWS、预警症状、心电图、乳酸(LAC)、血钾(K)、肌钙蛋白(TNI)、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预测IHCA发生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危重症患者发生IH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AMEWS模型.结果 IHCA组LAC、K、TNI、BNP、CRP、MEWS高于NO-IHCA组,LVEF低于NO-IHCA组,预警症状、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MEWS、LAC、K、TNI、BNP、LVEF、CRP 预测 IHCA 发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4 分、2.20 mmol/L、4.40 mmol/L、0.10 ng/ml、361 pg/ml、50%、5 mg/L.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WS、预警症状、心电图、LAC、TNI、BNP、LVEF、CRP是危重症患者发生IHCA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的危险因素构建AMEWS模型,随着预警症状和心电图不同类型的改变,MEWS分数、LAC水平、TNI水平、BNP水平、CRP水平增加,LVEF分数下降,列线图模型相应评分增加,对应危重症患者IHCA发生风险增加.AMEW模型中,0~9分为低危组(患者只需留观,不需住院),10~14分为中危组(病情变化危险增大,需住院治疗),≥15分为高危组(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入住ICU接受治疗).结论 MEWS、预警症状、心电图、LAC、TNI、BNP、LVEF、CRP是影响危重症患者发生IHCA的相关因素,基于MEWS建立的AMEWS模型对危重症患者发生IHCA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早期预警评分预测模型危重病院内心脏骤停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48 h内极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相关性

    樊永强魏猛吕华胜芦颜美...
    1053-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48 h内极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检查和基线资料.术后给予患者48 h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是否存在极早期的房颤复发,并于术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房颤事件.采用Kaplan-Meier 曲线分析极早期复发对晚期复发的影响,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极早期复发及其他指标对房颤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6例首次行房颤导管消融的患者,年龄(60.2±12.6)岁,其中46例(47.92%)患者在术后48 h内发生了极早期复发.在1年的随访过程中,极早期复发组患者中持续性房颤占比更高[32.6%(15/46)vs8.0%(4/50),P=0.006],发生晚期复发的患者更多[34.8%(16/46)vs 8.0%(4/50),P=0.003],左心房内径更大[(40.28±4.72)mm vs(37.10±4.35)mm,P=0.001].Kaplan-Meier 曲线显示与极早期非复发组相比,极早期复发组患者的晚期复发率明显更高(Long-rank P=0.001 6).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极早期复发、年龄增长、左心房内径增加、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2).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极早期复发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9,95%CI:1.22~13.06,P=0.021).极早期复发预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阴性预测值为0.920.结论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48 h内的极早期复发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