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司氯胺酮联合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潘琴张莹章温滟林峰...
    1410-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艾司氯胺酮联合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95例需行全麻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两组患者均采用胸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苏醒时间及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48 h舒芬太尼使用量、PCA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24 h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胸神经阻滞能有效改善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使用量,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神经传导阻滞艾司氯胺酮乳腺肿瘤焦虑抑郁

    囊腔型肺癌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经验并文献复习

    郭春芬成俊
    1413-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囊腔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囊腔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胸腔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囊腔型肺癌的患者共12例,统计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案,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中,6例浸润性腺癌,3例微浸润性腺癌,1例原位腺癌,2例鳞状细胞癌。除1例微浸润性腺癌及1例原位腺癌外,其他10例患者均完善免疫组化检查,其中9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2)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其中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10例,肺段切除1例,楔形切除1例。(3)囊腔型肺癌的病理分型与囊壁厚薄及壁结节等CT影像学特征有关(均P<0。05)。原位腺癌及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囊壁薄比例高,鳞状细胞癌组囊壁厚比例高(P=0。03);浸润性腺癌组及鳞状细胞癌组出现壁结节的比例高(P=0。004)。此外,病灶形态也与病理分型有关,原位腺癌及微浸润性腺癌组病灶形态均为较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论 依据影像学特征,尽早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是改善囊腔型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囊腔型肺癌预后可能比不含囊腔的肺癌更差。结合形态学分型来决策早期囊腔型肺癌的手术治疗及后续管理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胸腔镜检查囊腔型肺癌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血清SAA、Gal-3、Hcy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夏凤丽陈海云许爱敏
    1416-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AA、Gal-3、Hcy水平差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低危组、高危组,比较组间血清SAA、Gal-3、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上述指标对患者病情高危的诊断价值。对患者随访观察一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组间SAA、Gal-3、Hcy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探究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AA、Gal-3、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SAA、Gal-3、Hcy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以血清SAA、Gal-3、Hcy水平判断AMI患者病情高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0。757、0。820。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SAA、Gal-3、Hcy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以血清SAA、Gal-3、Hcy水平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70、0。925、0。939。结论 相较于正常人,AMI患者血清SAA、Gal-3、Hcy水平明显升高,且对患者高危病情及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以作为AMI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血清淀粉样蛋白A胶质细胞激活物-3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心肌梗死

    关于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1419页

    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再挑战的临床分析

    黄重庆王阳洋盛赠美罗媚...
    1420-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再挑战的风险和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免疫再挑战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特点,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免疫再挑战病例31例,再挑战后17例患者出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不良事件,31例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为6。8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19。4%(6/31),疾病控制率(DCR)为71。0%(22/31),再挑战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8%(17/31)。结论 免疫再挑战安全可控,并未显著增加患者用药风险,再挑战之前的个体化评估和详细风险筛查是必需的,免疫再挑战可为肿瘤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肿瘤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介入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王永庆蔡学礼黄良通
    1423-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介入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兰溪市人民医院与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神经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给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动态阻抗(DR)]与血清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46/60)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NS、mRS评分,Vmin、Qmin、DR,血清BDNF、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CNS、mRS评分,Vmin、Qmin、DR,血清BDNF、NS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介入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

    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替罗非班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早期带状疱疹的疗效

    赵冬梅李淼宋学杜金萍...
    1426-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涿州市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口服镇痛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加巴喷丁+阿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2)。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皮损治愈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皮损面积、神经后遗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分别为(2。8±0。9)d、(6。5±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52,P<0。00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皮损治愈时间分别为(9。3±2。1)d、(13。7±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2,P<0。00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5。6)分、(78。3±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5,P<0。001)。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皮损面积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21,P<0。001)。观察组患者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为(2。4±1。2)分,对照组患者的SF-MPQ评分为(6。8±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3,P<0。00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6。0%(3/50)、18。0%(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6。0%(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缩短镇痛时间和皮损治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小皮损面积和神经后遗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带状疱疹神经传导阻滞镇痛药抗病毒药

    远端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对中重度拇外翻患者拇外翻角、疼痛及足部功能的影响

    吴波徐昱
    1430-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远端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对中重度拇外翻患者拇外翻角、疼痛及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远端Chevron结合Akin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拇外翻角、疼痛、足部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拇外翻角(HVA)、第1、2跖间角(IMA)明显减小(均P<0。05),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随访,患者均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骨不愈合、延迟愈合、深静脉血栓、复发等情况。仅有3例患者因未按照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出现跖骨僵硬,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切口感染,均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骨不愈合情况。结论 中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远端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效果理想,能够减小患者拇外翻角,降低疼痛,显著改善足部功能,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

    拇外翻远端Chevron截骨术Akin截骨术

    SGK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卞茜茜景德怀周广玺朱凤琴...
    1433-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GKs)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调节体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SGKs包括SGK1、SGK2和SGK3。SGK1通过磷酸化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在消化系统炎症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SGK1的结构及功能,同时描述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铁死亡在皮肤疾病研究中的新视角与展望

    唐宁宁黄晓元刘洋李福英...
    1438-144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其主要特征为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累积。尽管铁死亡在肿瘤、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铁死亡概念的发展出发,阐述了铁死亡的基本特征及调控机制。针对皮肤疾病领域,笔者强调了铁死亡在该领域的重要性,并详细探讨了铁死亡在各类皮肤疾病中的研究以及应用,旨在为各类皮肤疾病的治疗、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为未来皮肤疾病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铁死亡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