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李锦

双月刊

1006-902X

010-6763367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对我国在禁毒、戒毒工作中开展的预防治疗、宣传教育等活动进行报道和交流,是一本既面向医疗,又服务于大众的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60例吸食含依托咪酯烟草、电子烟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

    王文甫王绪轶李江红宁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寻含依托咪酯电子烟滥用的严重性、成瘾性和危害,为相关部门对该药物的管控提供真实的科学依据。方法:自拟依托咪酯滥用者调查表,对2023年3月—7月住院单用含有依托咪酯烟草、电子烟滥用者56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本组病例以男性、未婚为主,文化程度偏低,未成年人 88 例,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大部分出现在 6、7 月份。滥用形式以电子烟烟弹为主,滥用原因多为诱惑、对依多咪酯危害性认识不足,其次为朋友压力和好奇。滥用史1个月内居多,最长的3年。103例患者存在依赖综合征,其中冲动攻击行为57例;因滥用依托咪酯电子烟造成的摔伤 150 例,还有造成骨折、车祸、伤人、自残等。此外,多数患者伴有躯体疾病,如低血钾症、月经失调、皮肤变黑、体重减轻;经综合治疗后短期效果理想,治愈率达91。57%。结论:依托咪酯电子烟滥用现象十分严峻,具有较强的成瘾性,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列管,减少对人类造成进一步伤害。发现滥用患者,尽快到正规戒毒医疗机构系统治疗。

    依托咪酯滥用成瘾性危害性管控

    毒品检测方法的技术分类

    方正詹燮峰陈银彬钟易晟...
    5-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等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除了传统毒品犯罪,近年来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导致新型毒品犯罪比例逐渐上升,这对毒品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准确率、安全性、透视性等指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概述了毒品的分类和危害、常见毒品的化学式以及新型毒品,同时介绍了广泛应用的毒品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基本原理,包括光谱法、免疫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和离子迁移谱法等。此外,本文还展望了X射线吸收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毒品检测方面的潜力,介绍了X射线吸收光谱在塑料分类中的应用,以期探索毒品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

    毒品分类毒品检测技术新型毒品X射线吸收光谱法

    拉考沙胺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研究

    赵妍凌云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拉考沙胺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癫痫发作频次、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I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联合组采用拉考沙胺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治疗时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癫痫发作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4。12%,高于对照组的 80。39%(P<0。05)。治疗 3 个月、6 个月后,联合组QOLIE-31、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癫痫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B细胞活化因子、纤维蛋白原样蛋白 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考沙胺联合丙戊酸钠可有效提高对IE的疗效,减少患者癫痫发作频次,改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拉考沙胺丙戊酸钠难治性癫痫疗效

    盐酸纳布啡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咳嗽的预防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孙阳郭兴刚
    15-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预防全身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2022 年12月谷城县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 0。9%生理盐水,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盐酸纳布啡,比较两组咳嗽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生率为 6。25%,低于对照组的 29。17%(P<0。05)。观察组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舒芬太尼给药 2 min后(T1)HR、MAP与同时点观察组及本组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能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咳嗽,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麻醉诱导舒芬太尼咳嗽血流动力学盐酸纳布啡

    1484例顺产转剖宫产孕妇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与剖宫产麻醉方式相关性分析

    余可孙慧孙思华江金霞...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分娩镇痛中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148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麻醉组、脊髓麻醉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因素,另依据硬膜外镇痛时间制作ROC曲线,依据最大约登指数明确硬膜外镇痛时间最佳临界值,并依据该值把孕妇分为硬膜外镇痛长程组、短程组,并比较两组孕妇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硬膜外镇痛时间、导管移位占比、术前人工破膜占比、术前宫口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麻醉的有利因素是术前人工破膜(P<0。05);脊髓麻醉的有利因素是硬膜外镇痛时间、导管移位、术前宫口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9。64 h是硬膜外镇痛时间最佳临界值,敏感度为 0。599,特异性为 0。906。长程组行脊髓麻醉的风险是短程组的2。805 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长程组发生术中低血压的概率高于短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脊髓麻醉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主要麻醉方式,硬膜外镇痛时间、术前人工破膜、导管移位、术前宫口大可影响麻醉方式的选择,镇痛时间超过9。64 h的剖宫产孕妇以脊髓麻醉为主,且容易出现术中低血压,应做好预防工作。

    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时间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

    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分别联合罗哌卡因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范文杨海霞王利娜周卫敏...
    23-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对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以期为临床无痛分娩技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7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7)、对照组(n=37),对照组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研究组镇痛方案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情况、动脉血气指标、镇静与镇痛情况、产程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间镇痛前后的HR、DBP、SBP、SaO2、PaCO2、PaO2 水平及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均不会影响产妇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产程时间,但是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的镇静、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产妇分娩镇痛效果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实施全程疼痛护理管理的干预效果

    林蕊杨敬随高宁徐国防...
    27-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丁丙诺啡透皮贴联合射频治疗中用全程疼痛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2023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5 例。所有患者均予以丁丙诺啡透皮贴联合射频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全程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依从性、不良反应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全程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治疗满意度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常规护理更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

    全程疼痛护理丁丙诺啡透皮贴射频带状疱疹神经痛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神经内科药物成瘾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李洋洋高亚楠董正航赵辉...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药物成瘾患者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价值。方法:将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神内药物成瘾患者 100 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遵医行为、用药依从性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占比、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内药物成瘾患者的干预中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与遵医行为,并可提高其健康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知信行健康教育神经内科药物成瘾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利奈唑胺风险信号挖掘

    李国妍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利奈唑胺的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2010 年第 2 季度至 2021 年第 3 季度收录的利奈唑胺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利奈唑胺为首要怀疑(PS)药物的首选术语(PT)93个,7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标记为"未知",2 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标记为"罕见",8 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标记为"少见",1 个PT(低血糖)在说明书中有提及但未进行分类。62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其中10个与感染及侵染类疾病有关,9个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有关,7 个与各类检查有关。结论:利奈唑胺上市后发生的AE与药品说明书当中收录的类别较为一致。临床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加强对已在说明书中标记为"未知""罕见""少见"的 17 个AE及低血糖风险的关注。本次共挖掘出 63 个新的可疑风险信号,需提高对该类可疑信号的关注。

    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数据挖掘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利奈唑胺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热患者继发药物热1例

    周福荣刘勇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药物热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热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伴随着给药停止药物热将消失,临床上往往容易忽视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药物热。本文对1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热与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热进行鉴别及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诊治及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热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

    坏死性筋膜炎感染药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