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郭代红

双月刊

1672-8157

zhgywyyyjc@263.net

010-66937047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齐彩芬丁国正黄晓晖查道仁...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属性层次模型(AHM)的骨科关节置换术(包括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为该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桑德福抗微生物治疗指南(48版)》、相关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治疗指南等,制定基于AHM的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并据此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20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病历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不合理类型涉及头孢菌素皮试(65.87%)、用药疗程(61.06%)、给药剂量(53.37%)、药物选择(26.92%);病历评分(MRS)≥90分的41例(19.71%),80分≤MRS<90分的67例(32.21%),60分≤MRS<80分的87例(41.83%),MRS<60分的13例(6.25%).结论 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但在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用药疗程、头孢菌素皮试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规范.

    属性层次模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膝骨关节炎患者口服艾瑞昔布血药浓度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研究

    李思锐吕雷王显勋李志华...
    27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艾瑞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品不良反应(ADR)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9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和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采用艾瑞昔布治疗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根据ADR发生情况分为ADR组(n=30)与无ADR组(n=94),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艾瑞昔布血药浓度与ADR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DR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艾瑞昔布稳态谷浓度(Cssmin)[分别为(21.58±3.21)U·L-1、(5.32±0.51)mmol·L-1、(46.57±15.98)μg·L-1]高于无ADR组[分别为(19.93±3.11)U·L-1、(5.07±0.58)mmol·L-1、(37.39±9.75)μg·L-1](均P<0.05);发生胃肠道反应、下肢水肿、皮疹的Cssmin[分别为(40.13±10.98)U·L-1、(37.94±6.31)mmol·L-1、(35.67±4.35)μg·L-1]均高于无ADR组[分别为(19.93±3.11)U·L-1、(5.07±0.58)mmol·L-1、(37.39±9.75)μg·L-1](均P<0.05);AST、BUN、艾瑞昔布Cssmin是导致患者发生ADR的危险因素(OR=1.642,1.487,2.365,95%CI为1.241~2.173,1.185~1.867,1.598~3.501,均P<0.05).结论 随着Cssmin水平的增加,膝骨关节炎患者发生ADR的概率逐渐增高.AST、BUN、艾瑞昔布Cssmin是导致ADR发生的危险因素.

    膝骨关节炎艾瑞昔布药物监测血药浓度药品不良反应

    氨甲环酸对手部骨折术后凝血功能及手部功能的影响

    宋春林罗成军朱雨
    27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对手部骨折术后凝血功能及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部骨折术的64例手部骨折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在术前30 min予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静脉滴注100 mL氯化钠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凝血功能、手部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57.39±9.68)mL与对照组(103.28±14.97)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浓度水平方面,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差值[分别为(1.57±0.19)、(2.14±0.22)分]、Fugl-Meyer手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值[分别为(4.28±1.06)、(5.37±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2,P<0.05;t=3.727,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对照组(3.13%)低于观察组(6.25%),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手部骨折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且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有助于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

    手部骨折术氨甲环酸凝血功能手部功能失血量

    本刊对论文中计量单位的要求

    279页

    艾司氯胺酮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直肠癌手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

    谢淑华曹家翔杨涛庞申月...
    280-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0),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n=70),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记录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诱导后 15 min(T3)、诱导后 2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T2、T3、T4),观察组PIH均低于对照组(χ2=4.766,3.897,3.962,4.743,均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PIH的发生率最高,诱导后20 min(T4)发生率最低,而对照组气管插管后PIH发生率较气管插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降低(均P<0.05),且在T1、T2、T3、T4各时间点,观察组的MAP[(84.1±12.0)mm Hg,(84.8±11.2)mm Hg,(85.0±11.8)mm Hg,(87.8±11.9)mm Hg]均高于对照组[(78.4±13.1)mm Hg,(80.8±12.8)mm Hg,(81.8±13.3)mm Hg,(83.0±14.5)mm Hg](均P<0.05).观察组HR在T1低于对照组[(64.8±10.6)次·min-1,(65.6±12.6)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2、T3、T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14.3%(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0,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麻诱导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有助于降低诱导后低血压的风险.

    艾司氯胺酮诱导后低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结直肠癌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对老年患者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研究

    唐锦心侯齐书戴伟伟叶继锋...
    284-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温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并实施血药浓度监测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90例患者,31例(34.44%)患者出现肝损伤,15例(16.67%)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9例(10.00%)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谷浓度是伏立康唑发生肝损伤和精神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肝损伤和精神症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 和0.86,临界值分别为1.92 mg·L-1(敏感度87.1%,特异度50.0%)和4.02 mg·L-1(敏感度88.9%,特异度76.7%).结论 伏立康唑高谷浓度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基于血药浓度监测引导个体化给药,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伏立康唑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血药浓度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和PCNE分类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持续性药学监护

    李鸿录于源彭宇周唯...
    28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和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分类系统的持续性药学监护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明确诊断为T2DM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药学监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医-护"医疗服务模式,药学监护组在传统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接受药学监护,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情况、药物治疗效果、药物依从性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 药学监护组住院期间发现治疗效果问题42个,治疗安全性问题7个,其他问题2个.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选药不适宜及疗程不当等.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干预包括患者层面(24个)和医生层面(27个),干预后38个接受并执行,6个接受并部分执行,7个不被接受,最终32个DRPs得到解决,9个部分解决,10个未解决.药学监护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且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1/40)vs 55.56%(20/36),χ2=6.998,P<0.05).结论 基于MTM和PCNE分类系统对T2DM患者开展持续性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评估并解决DRPs,从而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并帮助患者维持血糖稳定.

    2型糖尿病药学监护药物治疗管理欧洲药学监护联盟药物相关问题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Hedgehog/Gli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研究

    陈云云徐保芹
    29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Tan ⅡA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进行治疗,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偶数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使用Hedgehog激活剂SAG激活Hedgehog/Gli1通路,使用q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SMO、Gli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及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 50 μmol·L-1 Tan ⅡA可以抑制MCF-7细胞活力,MDA-MB-231细胞活力由(98.12±3.85)%下降至(69.32±3.68)%,MCF-7细胞活力由(99.32±3.65)%下降至(49.65±3.74)%.添加SAG后MCF-7细胞活力上升至(71.20±5.00)%(P<0.05).SAG抑制MCF-7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从(20.50±2.00)%下降至(12.00±1.00)%.SAG使得MCF-7细胞迁移数量从(52.00±5.00)上升至(76.00±5.00)(P<0.05),侵袭数量从(41.00±3.00)上升至(75.00±5.00)(P<0.05).与Control组相比,Tan ⅡA组Beclin-1蛋白水平由(0.54±0.05)上升至(1.20±0.10),LC3-Ⅱ/LC3-Ⅰ水平由(0.60±0.06)上升至(1.80±0.12)(P<0.05),而添加SAG后Beclin-1蛋白水平下降至(0.70±0.07)(P<0.05),LC3-Ⅱ/LC3-Ⅰ水平下降至(0.75±0.04)(P<0.05).结论 Tan ⅡA降低乳腺癌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活性,且促进乳腺癌细胞自噬.

    乳腺癌丹参酮ⅡA自噬Hedgehog/Gli1信号通路

    本刊药品、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名称撰写规范

    294页

    青藤碱作用于糖酵解关键酶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唐建刘登亮邹滢滢刘杨...
    29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藤碱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与糖酵解的相关性以及机制.方法 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青藤碱处理组、过表达对照组、HXK2过表达组、敲低对照组、HXK2敲低组、对照细胞组、HXK2敲除细胞组等.通过流式细胞仪和酶标仪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率和糖酵解水平(2-脱氧-D-葡萄糖摄取水平和乳酸产生水平).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HXK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青藤碱处理后细胞凋亡与糖酵解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青藤碱处理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水平上升[(14.06±1.09)vs(62.29±4.07),t=19.81,P<0.05]、2-DG摄取水平[(544.46±32.06)vs(46.34±2.47),t=7.71,P<0.05]和乳酸产生水平均下降[(14.29±1.34)vs(1.20±0.04),t=8.60,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检测发现,青藤碱所致的细胞凋亡水平与2-DG摄取水平和乳酸产生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过表达HXK2能够回补25 μmol·L-1青藤碱的抑制乳酸产生水平效应[(1.66±0.47)vs(15.44±1.14),t=14.27,P<0.05],但当青藤碱过量后HXK2过表达组的乳酸产生水平下降[(13.66±0.39)vs(1.41±0.11),t=8.22,P<0.05].相比于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HXK2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水平下降[(15.19±1.03)vs(8.44±0.09),t=7.68,P<0.05].相比于敲低对照组,敲低HXK2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水平上升[(14.88±1.10)vs(65.83±2.20),t=6.36,P<0.05].构建HXK2敲除HT29细胞系后,青藤碱不影响HXK2敲除HT29细胞系的凋亡水平;在HXK2敲除细胞系中过表达HXK2野生型时,青藤碱能够提高细胞凋亡水平[(10.71±1.21)vs(67.89±4.31),t=11.29,P<0.05].结论 青藤碱通过抑制HXK2的功能以减少糖酵解代谢,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

    结直肠癌青藤碱细胞凋亡糖酵解己糖激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