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0),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n=70),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记录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诱导后 15 min(T3)、诱导后 2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T2、T3、T4),观察组PIH均低于对照组(χ2=4.766,3.897,3.962,4.743,均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PIH的发生率最高,诱导后20 min(T4)发生率最低,而对照组气管插管后PIH发生率较气管插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降低(均P<0.05),且在T1、T2、T3、T4各时间点,观察组的MAP[(84.1±12.0)mm Hg,(84.8±11.2)mm Hg,(85.0±11.8)mm Hg,(87.8±11.9)mm Hg]均高于对照组[(78.4±13.1)mm Hg,(80.8±12.8)mm Hg,(81.8±13.3)mm Hg,(83.0±14.5)mm Hg](均P<0.05).观察组HR在T1低于对照组[(64.8±10.6)次·min-1,(65.6±12.6)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2、T3、T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14.3%(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0,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麻诱导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有助于降低诱导后低血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