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学(英文版)

张礼和

双月刊

1003-1057

jcps@bjmu.edu.cn

010-82801713,82805496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药学(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电喷雾法制备透明质酸钠介孔微球

    黄维朱洁冯颖淑杨丹...
    985-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透明质酸钠介孔微球(SHMM),解决了配方开发过程中透明质酸钠(SH)双螺旋结构的锁水能力问题.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溶剂类型、SH和聚环氧乙烷浓度、流速、电喷雾电压和针头直径等因素进行了考察,获得了透明质酸钠微球的最佳处方工艺,制备出了形貌和粒径均较好的微球.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致孔剂浓度和干燥温度进行了评价,制备出了具有明显孔结构的介孔微球.3批介孔微球的孔隙率为2.30%±1.51%,在水中均表现出负电位,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结合带正电蛋白药物的能力.本文成功制备了包封率高、载药量高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交联介孔微球(rhIFN α-2b-SHCMM),研究结果为后期离子交换载药提供了可行性.

    静电喷雾离子交换技术透明质酸钠介孔微球

    基于PDCA循环的"1+X"药学会诊模型的构建

    胥甜甜宋小玲陈璿瑛吕燕妮...
    1001-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我们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的"1+X"药学会诊模式.通过分析现状,查找会诊效率低的原因,从人员培训、会诊宣传、会诊流程优化等方面探索药学会诊模式,形成以抗感染会诊为主,向多专业扩展的"1+X"模式.2022年共开展药学会诊5044例,较2017年同比增长了50%以上,其中普通会诊3007例,扩大会诊96例,覆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10多个科室,会诊建议的采纳率为89.2%,会诊的有效率为76.4%.由此可见,基于PDCA循环的"1+X"药学会诊模式为医疗机构的药学会诊提供了实践参考,也为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PDCA循环法药师会诊工作模式

    2009-2023年世界范围内蛇毒解离素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蓝荫香邱秀梁黄丹丹
    1012-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蛇毒解离素通过阻止与整合素的结合,抑制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先导治疗药物.本研究旨在对近年来蛇毒解离素的研究热点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本文使用相关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分析.我们纳入了2009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142篇文献,这些文献由来自42个国家207个研究所的670位作者发表在74种期刊上.美国发表最多篇,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是发表最多论文的组织.Elda E.Sanchez是主要作者,《毒素》是发表论文最多的杂志.关键词分析表明,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表达、体外和含ASP肽方面.本研究为2009-2023年全球蛇毒解离素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本研究揭示了当前解离素的研究热点,这些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向.

    蛇毒解离素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VOSviewer研究趋势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女贞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李钦青辛彦利刘朴霖李凯文...
    1025-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女贞子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通过对DN相关数据集和女贞子基因靶点进行初步的数据库检索,做了全面的调查.随后,采用ssGSEA方法对药物靶基因集进行评分,并根据这些评分对受试者进行分类.此外,差异分析和富集分析技术随后被用于阐明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和相关途径.根据ssGSEA评分结果,将数据分为"高NZZ组"和"低NZZ组".通过对两组的差异分析,共鉴定出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 14个,分别为EGR1、CCL2、CDH6、VCAN-AS1、VCAN、C3、MMP7、RNASE6、C1QC、MOXD1、APOC1、SFRP2、CCL21、LUM;下调基因4个,分别为OTTHUMG00000152025、RERG、B3GALT2、NELL1.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基因VCAN-AS1、CCL21、VCAN、MOXD1、CCL2、SFRP2、MMP7、C3、RNASE6、LUM、C1QC、APOC1和CDH6在DN和High NZZ组中均表现出同步表达模式.富集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与"凋亡细胞清除调节"和"粒细胞趋化性"等相关的途径中显著富集.本研究强调了利用女贞子治疗DN的潜在价值和前景,揭示了DN患者预后和治疗的新潜在靶点,为改善这种疾病患者的预后和治疗结果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糖尿病肾病女贞子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苏靖靖苏康康宋艳平郝丽慧...
    1040-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不良.通心络胶囊(TXL)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中成药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通心络胶囊对AMI患者的潜在药理价值,并寻找相关的免疫靶点.在GSE66360数据集中,确定了 172个高表达基因和16个低表达基因,利用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出803个TXL的关键靶点,并利用Venn图获得两者的交集基因.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与NF-kappa 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其他信号通路相关.用"Cibersort"比较了AMI和对照样本的免疫浸润水平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了免疫细胞与交集基因的相关性.发现肥大细胞活化和中性粒细胞参与了TXL治疗AMI的病理机制.结合"Cibersort"算法,选择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中与22种免疫细胞最显著相关的基因模块进行后续分析.最终,获得8个Hub基因可作为TXL治疗AMI的潜在新型分子标记.免疫细胞浸润对TXL治疗AMI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增加了我们对TXL药理机制的了解,为开发新的AMI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物信息学急性心肌梗死免疫渗透中成药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彭紫凝邓茜孟凡雨王兴强...
    1058-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痛风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系统分析年度发表趋势、发文国家、机构和作者.分析显示,该领域的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中国发文量最多(113篇).此外,刘振是该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作者,南京大学是该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机构.关键词分析不仅强调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且强调研究格局的演变模式和新兴热点,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了解痛风和HUA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痛风和HUA动物模型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使研究者能够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动物模型痛风高尿酸血症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综合网络药理策略研究夏枯草降压作用机制

    孙娜王谕靖周彩红亢欢欢...
    1068-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枯草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尤其对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有显著疗效.然而,其降压成分和靶点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夏枯草的降压成分,并根据降压靶点阐明其作用机制.首先综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STRING、RCSB和人类基因组注释与分析数据库(Metascape)筛选有效成分和降压靶点;使用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 3.9.0筛选活性成分;使用Sybyl-X 2.0和Discovery Studio 2019进行分子对接.最后使用ADMETlab 2.0在线平台对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和毒性进行预测和分析.8个活性化合物(1-8)和11个降压靶点被筛选,其中IL1B和PPARG被认为高度相关.可能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和对缺氧的反应.KEGG揭示了核心药理学机制,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13K-Akt、MAPK和松弛素信号通路.化合物5-8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π烷基与多个靶标表现出强烈的相互作用,它们是对接配合物的主要稳定剂.最终,化合物7具有优异的ADMET预测结果,可以考虑用于开发药物分子.本研究结果说明夏枯草多靶点、多途径协同治疗高血压,体现了中药多组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

    夏枯草抗高血压中药靶点天然活性成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服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王立芮萌彭军凌云...
    1082-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SARS-CoV-2)从原始株依次经历了阿尔法(Alpha,α)、贝塔(Beta,β)、伽马(Gamma,γ)、德尔塔(Delta,δ)和奥密克戎(Omicron,o)的5次大变异,其传播力和致病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变强,毒力变弱,几乎不侵害肺部,重症率和病死率比以前大大下降.SARS-CoV-2已经变异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演变为一个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口服治疗药物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不仅可以使轻中症患者不发展成重症,而且可以减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主力军.已有8款新冠口服药批准上市,其中5款为3CL蛋白酶抑制剂,分别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先诺特韦/利托那韦片、阿泰特韦/利托那韦片、恩赛特韦片和来瑞特韦片;另外3款为RNA聚合酶抑制剂,分别为莫诺拉韦胶囊、阿兹夫定片和氘瑞米德韦片.已上市的口服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主要是3CL蛋白酶抑制剂和RNA聚合酶抑制剂,临床的药品供应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随着感染后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加上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的使用,全球的COVID-19疫情对人类社会已经不能构成严重威胁.

    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口服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张亮仁团队和黄卓团队在抗KCNT1相关癫痫的先导结构发现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1090-1091页

    黄卓团队发现卡维地洛抑制KCNT1基因突变引起的新生儿恶性癫痫,为治疗难治性癫痫提供新希望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1092-10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