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PRP技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肖芳繁胡婷吴敏肖磊...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在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6 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 80 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联合PRP技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 24、72 h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术后 6 个月骨折愈合情况(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及术后 1 年髋关节恢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vs 26.19%)(P<0.05);术后 24、72 h,两组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PRP技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可加速骨折的修复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血小板血浆技术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免疫一线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熊鑫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免疫一线维持治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胸科医院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78 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用免疫一线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安罗替尼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安全性.结果:研究组ORR及DCR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免疫一线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整体效果,有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安全性可.

    安罗替尼胶囊免疫治疗一线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的影响

    陈小妹倪健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n=50)和联合组(n=50).单一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通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侧支循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血管再通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较单一组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联合组较单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数及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小,联合组较单一组低;侧支循环数均提高,联合组较单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及侧支循环,效果确切.

    急性脑梗死通络逐瘀汤血管内介入侧支循环血管再通

    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MRI征象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分析

    顾林陈俊杰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孕妇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3 年 8 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76 例PPP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n=42)和非产后出血组(n=34).比较两组MRI征象及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组胎盘植入比例高于非产后出血组,剖宫产次数多于非产后出血组(P<0.05).产后出血组MRI征象中子宫局限性膨隆、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内异常血管、T2WI低信号带占比均高于非产后出血组,子宫下段胎盘厚度大于非产后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管口扩张占比及宫颈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PP孕妇MRI征象子宫局限性膨隆、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内异常血管、T2WI低信号带、子宫下段胎盘厚度预测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16、0.695、0.740、0.761、0.931;敏感度分别为 78.6%、71.4%、83.3%、78.6%、76.2%;特异度分别为 64.7%、67.6%、64.7%、73.5%、91.2%.结论:PPP孕妇MRI征象子宫局限性膨隆、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内异常血管、T2WI低信号带、子宫下段胎盘厚度与产后出血存在一定相关性,MRI征象检测有助于提高产后出血的诊断效能.

    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MRI征象相关性

    胃灵颗粒对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EGF、PGE2的影响

    胡晓俊鲍玲梅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灵颗粒对胃溃疡(G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1 年 1 月—2023 年 7 月宜都市人民医院 103 例G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 例和对照组 53 例.两组均接受规范抗Hp的四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胃灵颗粒,两组均治疗 14 d.比较临床疗效、Hp根除率、EGF和PGE2 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高于对照组的 86.79%(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PGE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灵颗粒治疗GU能提高Hp感染根除率,促进胃黏膜分泌EGF、PGE2,增强胃黏膜修复功能,疗效显著.

    胃溃疡胃灵颗粒幽门螺杆菌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2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周君杨美娟彭如情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3 年 5 月于贵溪市人民医院就诊的 80 例CSD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38)和基础组(n=42),其中基础组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术后月经改善率,对比两组子宫憩室深度,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伤口感染、膀胱损伤、大出血)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显著长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基础组,排净恶露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痊愈率高于基础组,好转率低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效率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宫憩室深度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子宫憩室深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感染、膀胱损伤、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D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腹腔联合手术用时较长,但可加快术后康复及月经恢复正常,疗效与安全性较好.

    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2019-2021年宜春地区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分析研究

    邬俊勇黄韬江光荣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 2019-2021 年宜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方法:选择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 100 例,采集所有患者痰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另分析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结果:100 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47 株,分离率为 47.00%,2019、2020、2021 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分别为 33.33%、45.95%、54.76%.2019 年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7 株,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耐药发生率分别为42.86%、28.57%、28.57%;2020 年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17 株,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耐药发生率分别为 58.82%、29.41%、11.76%;2021 年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23 株,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耐药发生率分别为 60.87%、21.74%、17.39%.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率最高.经rpoB基因测序可见 27 株利福平耐药株均发生rpoB基因变异,基因突变率为 100%(27/27),突变基因位点主要位于 509~533 位.结论:2019-2021 年宜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利福平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且rpoB基因位点突变的发生与利福平耐药间存在密切联系.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分型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贫血效果对比

    涂强汤小飞余效辉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脏病(CKD)5期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2022 年 8 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CKD5 期贫血患者 6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罗沙司他组和rHuEPO组,各 30 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常规、铁代谢情况、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罗沙司他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rHuEPO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铁(Fe)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罗沙司他组上述指标均高于rHuEP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罗沙司他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罗沙司他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rHuEP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脏病 5 期贫血患者,罗沙司他可显著提高其血红蛋白水平,调节患者铁代谢,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CKD5 期贫血的效果显著高于rHuEPO.

    罗沙司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脏病贫血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1周内并发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欢尹冬琴徐文慧温晓芳...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 1 周内并发高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 2016 年8月—2023年8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30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根据出生后1周内是否并发高血糖(空腹血糖>7 mmol/L)分为正常组(n=220)和异常组(n=80),比较两组资料.结果:出生后1周内高血糖发生率26.67%(80/300),发生时间多在24 h内,平均高血糖持续时间(3.44±0.52)d,首发高血糖浓度平均(9.34±1.03)mmol/L;异常组体重<1 500 g、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7 分、胎龄<28 周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母亲年龄≥35 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葡萄糖输注速度 4~6 mg/(kg·min)、禁食时长≤1 d比例均低于正常组,机械通气、新生儿窒息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胎龄、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葡萄糖输注速度、新生儿窒息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 1 周内并发高血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 1 周内高血糖发生率较高,体重、胎龄、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葡萄糖输注速度、新生儿窒息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指标针对性预防.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高血糖症影响因素

    人工智能辅助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研究

    何付权李亚飞杨嘉刘晓强...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辅助冠脉CT血管成像(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116 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图像均经医生诊断和AI辅助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时间及对图像质量评估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医生诊断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AI辅助诊断与医生诊断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一致性.结果:AI组诊断时间短于医生组,图像评优率高于医生组(P<0.05);医生组和AI组诊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率分为 93.97%、93.10%,敏感度分别为95.33%、94.39%,特异度分别为 77.78%、7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医生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 0.954、0.922,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AI辅助冠脉CTA"双低"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著缩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时间,可作为医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辅助工具.

    冠状动脉病变人工智能冠脉CT血管成像辅助诊断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