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脾主肉、肾主骨"理论探讨中药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平衡力的影响

    张遂辉杨美艳唐斯伟王春芸...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脾主肉、肾主骨"理论,探讨中药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平衡力的影响,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跌倒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将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 2021 年 9 月—2022 年 8 月收治的 86 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碳酸钙D3 及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骨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均检测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评价疼痛控制情况和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和左髋关节骨密度、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闭眼单脚站立测试(SS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腰椎和左髋关节骨密度[(0.665±0.091)g/cm2、(0.657±0.094)g/cm2]、PⅠNP[(70.241±15.271)μg/L]及SEBT[(74.524±6.8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2±0.052)g/cm2、(0.621±0.069)g/cm2、(62.632±14.986)μg/L 及(70.807±6.613)%],观 察组SST[(11.232±1.899)s]长于对照组[(10.092±2.071)s],观察组的β-CTX[(0.365±0.113)μg/L]、VAS[(1.521±0.62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382±0.126)μg/L、(2.637±0.684)分](P<0.05).结论:补肾健骨法联合碳酸钙D3 及阿法骨化醇治疗可快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PⅠNP,降低β-CTX,缓解疼痛,改善动静态平衡能力.

    补肾健骨汤骨质疏松骨转换平衡力跌倒

    高原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分析

    刘霞蒲荣沈红祁生贵...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 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 262 例为观察组,再选择本院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 50 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性别、季节、咳嗽性质、咳嗽时相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结果:262 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0 例(22.9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5 例(20.99%),感染后咳嗽(PIC)77 例(29.39%),过敏性咳嗽(AC)27 例(10.31%),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4 例(9.16%),心因性咳嗽(PC)6 例(2.29%),抽动秽语综合征(TS)13 例(4.96%).A组以UACS、PIC、CVA为主;B组以PIC、UACS及CVA为主;C组以CVA、GERC及PIC为主.三组各病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2 例患儿中,男童 138 例(52.67%),女童 124 例(47.33%),两组各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2 例患儿中,春季 63 例(24.05%),夏季 55 例(20.99%),秋季 43 例(16.41%),冬季 101 例(38.55%),春季以UACS、PIC为主,夏季以CVA、UACS为主,秋季以PIC为主,冬季以CVA、UACS、PIC为主.262 例患儿中,干咳135 例(51.53%),湿咳为 127 例(48.47%),干咳以UACS、PIC为主,湿咳以CVA为主.262 例患儿中,晨咳以CVA为主,日咳以PIC为主,夜间咳嗽以CVA、UACS为主.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复杂,高原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前三位依次为CVA、UACS、PIC,不同年龄、季节、咳嗽性质、咳嗽时相的慢性咳嗽病因都不同.

    高原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临床特征

    头颈CT血管造影及NIH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关系

    钟事宏罗泳惠郭盛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头颈CT血管造影(CTA)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2023 年 7 月于瑞金市中医院诊治的 82 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检查及NIHSS评分评估.以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对比两组CTA侧支循环评分[外侧裂+脑凸面侧支评分系统(Maas评分)、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评分系统(Tan评分)]及NIHSS评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CTA侧支循环评分联合NIHS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82 例AIS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组 42 例,侧支循环不良组 40 例.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Maas评分、Tan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溶栓治疗后,82 例AIS患者中预后不良 22 例,预后良好 60 例.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Maas、Tan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aas评分、Tan评分、NIHSS评分均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TA检查(Maas评分、Tan评分)联合NIHSS评分预测AIS患者预后的AUC(0.915)显著高于Tan、NIHSS评分(P<0.05).结论:头颈CT血管造影联合NIHSS评分能对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进行有效评估,二者联合可提高溶栓治疗后预后的预测效能,可为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及预后预测提供可靠信息.

    头颈CT血管造影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预后

    妊娠晚期血浆PDW、D-D及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研究

    李英郭玲利钟卿琳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妊娠晚期血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3 年 2 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 68 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临床资料,均行PDW、D-D、FIB检测,根据观察组产妇产后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比较两组血清指标,经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W、D-D、FIB预测效能.结果:共 46 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出血组PDW(16.89±1.43)%、FIB(2.16±0.25)g/L均低于未出血组,D-D(0.71±0.15)mg/L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PDW、D-D、FIB分别预测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 0.750、0.917、0.92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DW、D-D、FIB是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检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PDW、D-D、FIB能够较好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分布宽度高危产妇产后出血

    多层螺旋CT结合MR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王旭丽周志明陈苏闽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结合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收治的 102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TACE治疗前后均行MSCT、MRI检查,分析影响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102 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 3 个月,完全缓解(CR)13 例,部分缓解(PR)28 例,疾病稳定(SD)41 例,疾病进展(PD)20 例,CR、PR共 41 例,记为客观缓解组,剩余 61 例记为未缓解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组门静脉灌注量(PVP)、表观弥散系数(ADC)均高于未缓解组,肝动脉灌注量(HAP)、Kep均低于未缓解组(P<0.05).以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为应变量(客观缓解=0,未缓解=1),PVP、ADC、Kep、HAP为自变量(赋值为原始数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P、ADC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AP、ADC及二者联合评估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敏感度分别为 74.45%、79.63%、74.45%,特异度分别为74.38%、76.99%、89.69%,AUC分别为 0.749、0.740、0.884.结论:HAP、ADC与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有关,二者联合评估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效能最高.

    肝癌多层螺旋CTMR扩散加权成像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徐金雄刘建锋邓群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3 月—2022 年 11 月进入江西省胸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240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性心包炎的发生情况将尿毒症患者分为心包炎组(发生透析性心包炎)和对照组(未发生透析性心包炎).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危险因素.结果:240 例尿毒症患者中有41 例患者并发透析性心包炎,透析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为 17.08%(41/240).心包炎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原发病、血管通路、体重指数、血钙、血磷、血镁、饮酒史及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炎组中使用肝素、透析时间≥2 年、尿素清除指数<1.2、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比例及趋化因子配体 18(CC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肝素[OR=3.665,95%CI(1.515,8.865)]、透析时间≥2 年[OR=3.239,95%CI(1.366,7.682)]、尿素清除指数<1.2[OR=4.428,95%CI(1.651,11.876)]、贫血[OR=3.474,95%CI(1.290,9.351)]、低蛋白血症[OR=3.194,95%CI(1.130,9.031)]、CCL18 水平较高[OR=1.095,95%CI(1.052,1.139)]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肝素、透析时间≥2 年、尿素清除指数<1.2、贫血、低蛋白血症及CCL18 水平较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考虑以上几项危险因素制订相关的防治对策,以减少透析性心包炎的发生.

    血液透析尿毒症透析性心包炎危险因素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贺鹏志宁峰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1 月—2023 年 1 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322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22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有 58 例,发生率为 18.01%(58/32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占比、有红色征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门静脉内径高于未发生组,PT长于未发生组,ALB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OR=8.566,95%CI(4.535,16.181)]、有红色征[OR=10.817,95%CI(5.490,21.316)]、门静脉内径高[OR=1.791,95%CI(1.430,2.244)]、PT延长[OR=1.804,95%CI(1.496,2.176)]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ALB水平[OR=0.912,95%CI(0.852,0.977)]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有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高、PT延长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ALB水平高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危险因素

    癌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新理念

    魏涛邢晓丽徐步甘燕...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性疼痛是癌症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周期,有效管理患者的癌性疼痛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文献资料,梳理了与癌性疼痛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同时讨论了癌性疼痛治疗的新理念,以期为癌性疼痛患者的诊疗和护理策略的制订提供借鉴和参考.

    癌性疼痛影响因素非甾体类药物减量二阶梯弱化24h及早镇痛

    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赖洪萍邵彩庆黎锦标孙冉...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且当前医疗技术水平无法完全治愈,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延缓PD的进展及改善预后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线粒体的影响及蛋白修饰机制,对PD患者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与PD的严重程度的分期、临床症状和预后相关联.同时也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临床通过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等可有效降低Hcy.降低PD患者血浆Hcy水平将有利于延缓PD进展和改善PD的症状及预后.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综合,对PD和Hcy关系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PD提供参考价值.

    帕金森病同型半胱氨酸综述

    整形外科技术在肛肠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蒋应圆贺潇月周月骆红梅...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专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术后肛门功能和形态需求的增加,整形外科技术在肛肠常见疾病中的运用凸显重要,促使我们不断提升手术技巧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传统手术而言,整形外科技术具有切除病损、维持肛门功能和形态并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明显等优势.现将近年来关于整形外科技术在肛肠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全面的思路,最大限度发挥整形外科技术在肛肠常见疾病中的优势,满足广大患者的"美肛"需求.

    整形外科肛肠常见疾病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