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获卵数结合精子DNA碎片指数及精液参数对R-ICSI的预判价值

    谭艳贡雪凤龙文香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短时体外受精(IVF)受精时受精失败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恰当的助孕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短时受精的IVF周期数据,根据受精结果分为早期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49例)和短时IVF组(n=402例),比较不孕不育夫妇各项数据资料,包括双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女方体重指数(BMI)、促卵泡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和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PR)精子、正常精子形态和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结果 R-ICSI组获卵数、精子浓度、正常精子形态、DFI与短时IV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Gn天数、Gn总量、女方BMI、FSH、AMH、精液体积、PR级精子与短时IV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获卵数<5枚和≥30枚的比例异于短时IVF组,同时轻度少精子症和中度畸形精子症比例也高于短时IVF组(P<0.05).结论 当获卵数<5枚或者≥30枚时,遇到精子浓度异常、精子正常形态率异常、DFI异常的情况,尤其是在这几项指标同时出现异常时,提示患者存在受精障碍的概率较大,可尽早实行R-ICSI,提高卵子利用率.

    早期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获卵数精子浓度正常精子形态精子DNA碎片指数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及斑块状态的评估价值

    黄玉香王庆兵杜红升郭玉芳...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及斑块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并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对照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价值.结果 冠脉造影检出冠脉狭窄病变205处,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出198处.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5.61%,特异度为99.67%,符合率为98.65%,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检出轻度狭窄率为20.00%,中度狭窄率为37.56%,重度狭窄率为42.44%;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分别检出17.17%、34.85%、47.98%,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显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狭窄程度、斑块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及斑块状态效果确切,能有效检出冠脉狭窄病变及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值得推广.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心病心绞痛冠脉狭窄斑块状态

    沙漏征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糖尿病足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王庆贺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沙漏征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糖尿病足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列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沙漏征髂筋膜间隙阻滞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础体征变化,术后镇痛镇静情况,术后苏醒情况,手术应激情况及麻醉安全性.结果 在不同麻醉方案下,试验组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分别为(78.24±10.33)次/min、(79.62±10.48)次/min、(77.49±10.27)次/min,均低于常规组[(83.11±10.61)次/min、(84.25±10.36)次/min、(82.66±10.43)次/min](P<0.05);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113.64±20.33)mmHg、(115.75±20.61)mmHg、(112.45±20.32)mmHg,均低于常规组[(125.77±20.61)mmHg、(130.45±20.72)mmHg、(128.62±20.33)mmHg](P<0.05);试验组术后1 h、3 h、5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3.88±0.26)分、(3.23±0.45)分、(2.62±0.31)分,均低于常规组[(4.35±1.27)分、(3.79±0.82)分、(3.22±0.85)分](P<0.05);Ramsay镇静评分(RSS)分别为(3.83±0.25)分、(3.55±0.46)分、(3.16±0.39)分,均高于常规组[(3.04±0.78)分、(2.52±0.36)分、(1.83±0.85)分](P<0.05).试验组的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15.45±3.36)min、(20.44±5.16)min,略高于常规组[(14.29±3.31)min、(19.45±3.46)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33±5.61)h、(8.28±1.46)d,均低于常规组[(27.62±5.39)h、(10.36±2.72)d](P<0.05);试验组术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分别为(170.25±20.33)pg/mL、(233.45±20.76)ng/mL,均低于常规组[(184.33±20.42)pg/mL、(248.75±20.61)ng/mL](P<0.05).试验组的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略高于常规组[7.14%(4/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漏征髂筋膜间隙阻滞辅助全麻能稳定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基础体征,可在不影响苏醒情况或增加麻醉风险同时,增强镇痛、镇静效果,并减轻手术应激情况.

    老年糖尿病足沙漏征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效果手术应激麻醉安全性

    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齐琳张三军魏丽红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情况及导致其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将其分为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n=41)和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n=4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患者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发生率、脑电图δ刷异常和头颅磁共振异常较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高(P<0.05).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增高、白细胞(WBC)计数增高、免疫球蛋白G(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高于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有精神异常、脑电图δ刷异常、蛋白水平增高>450 mg/L和IgG增高>4 mg/L是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和是否有精神迟钝症状、脑电图δ刷异常、蛋白水平增高>450 mg/L和IgG增高>4 mg/L有关,可以根据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具体病情在治疗过程中优化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脑炎血脑屏障危险因素

    脾动脉栓塞术及修补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贾雪琳阎冰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脾动脉栓塞术及修补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指征不同将其分为修补组(50例)和介入组(58例),修补组实施脾破裂修补术治疗,介入组实施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血液指标、免疫指标、手术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介入组的手术耗时、自体输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血压回升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45±10.27)min、(180.33±20.72)mL、(450.36±50.77)mL、(65.77±10.62)min、(20.35±5.72)h、(13.55±3.46)d,均低于修补组[(90.45±20.72)min、(205.36±30.62)mL、(597.45±100.35)mL、(80.44±20.72)min、(25.77±8.45)h、(18.45±5.36)d](P<0.05);介入组术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分别为(120.36±20.73)×109/L、(141.24±20.69)g/L、(45.77±10.36)g/L,均高于修补组[(106.72±20.33)×109/L、(126.44±20.62)g/L、(40.33±10.28)g/L](P<0.05);介入组术后的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分别为(62.44±10.39)%、(37.65±5.41)%,均高于修补组[(57.33±10.41)%、(34.28±5.16)%](P<0.05),CD8+为(25.33±5.16)%,低于修补组[(22.41±5.35)%](P<0.05);介入组术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分别为(40.27±10.15)μg/L、(273.55±20.74)nmol/L,均低于修补组[(45.69±10.27)μg/L、(288.76±20.42)nmol/L](P<0.05);介入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2%(5/58),低于修补组[24.00%(12/50)](P<0.05).结论 脾动脉介入栓塞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减少术中输血、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血液指标、免疫功能,并降低手术应激或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外伤性脾破裂脾动脉介入栓塞术脾破裂修补术免疫功能手术应激

    3D-PDU血流参数VI、FI、VFI与CDFI血流参数PI、RI、S/D值联合检测对晚发型FGR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邵银霞王天辉李娟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血流参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流参数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联合检测对晚发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孕妇,根据是否发生FGR将产妇分为FGR组(14例)和正常组(136例).比较两组CDFI血流参数PI、RI、S/D值及3D-PDU血流参数VI、FI、VFI;分析3D-PDU血流参数及CDFI血流参数对晚发型FGR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FGR组脐动脉PI、RI、S/D值均高于正常组,大脑中动脉PI、S/D值、RI值低于FGR组(P<0.05);FGR组VI、FI、VF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DFI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值与3D-PDU血流参数VI、FI、VFI联合检测预测FG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高于CDFI及3D-PDU检测各血流参数单独检测(P<0.05).结论 CDFI血流参数PI、RI、S/D值与3D-PDU血流参数VI、FI、VFI联合检测对晚发型FGR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用于诊断/评估FGR的发生情况,为及时制定晚发型FGR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晚发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参数

    血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的分析与比较

    米洁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与比较血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对糖尿病(DM)的诊断价值.方法 招募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一般体检和筛查的4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为DM的患者为病例组(n=62),否则为对照组(n=349).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GA、FPG、餐后2 h血葡萄糖(2hPG)和HbA1c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A、FPG和HbA1c对DM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HbA1c、FPG、GA大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清GA与FPG(r=0.816,P<0.001)、2hPG(r=0.689,P<0.001)、HbA1c(r=0.858,P<0.001)呈显著正相关.HbA1c与FPG(r=0.830,P<0.001)和2hPG(r=0.716,P<0.001)呈正相关.以15.7%为临界点的GA预测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577,95%CI=0.9283~0.9872,P<0.001)与FPG(0.9748,95%CI=0.9488~1.000,P<0.001)和HbA1c(0.9968,95%CI=0.9929~1.000,P<0.001)相当.根据ROC分析,最能预测DM的GA临界值为15.7%,灵敏度为93.14%,特异度为94.00%,似然比为2.14,约登指数为0.8714.结论 GA与FPG和HbA1c对DM的诊断价值相当,GA可被用作衡量血糖异常的指标,用于临床对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孕妇VE-Cad水平和IgG抗体效价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价值

    任雪飞牛安琳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孕妇血浆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100例O型Rh(D)阳性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是否发生溶血病分为发生组(48例)和未发生组(52例).检测VE-Cad水平、IgG抗体效价,并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血清学进行检测,筛查不规则抗体.将两组一般资料、孕妇VE-Cad水平、IgG抗体效价占比比较,分析孕妇VE-Cad水平、IgG抗体效价和新生儿胆红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孕妇VE-Cad水平和IgG抗体效价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效能.结果 将两组孕妇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方式、胎龄、新生儿性别、新生儿血型、新生儿体重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组孕妇血浆VE-Cad水平为(0.76±0.19)ng/mL,发生组孕妇血浆VE-Cad水平为(2.42±0.52)ng/mL,经对比,发生组孕妇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未发生组(t=21.524,P<0.001);发生组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为1︰256、≥1︰512的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而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为1︰64、1︰128的占比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妇VE-Cad和新生儿胆红素之间呈正相关(r=0.431,P<0.05);联合检测孕妇VE-Cad水平和IgG抗体效价的诊断结果显示,其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比单独采用VE-Cad水平、IgG抗体效价诊断的AUC值(0.770、0.859)高,且将上述指标联合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均比单独检测高(均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断时,相较于单纯应用VE-Cad水平和IgG抗体效价,将上述指标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

    孕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效价新生儿溶血病诊断

    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和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对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郑富文杨亮亮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和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对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45例和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30例.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患者行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患者行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周的骨代谢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均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护骨因子(OPG)、骨钙蛋白(BGP)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较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升幅更大,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较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降幅更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畸形、活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Harris总分均升高,且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较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升幅更大(均P<0.05).相较于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组,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有效调节患者骨代谢水平,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复合加压系统倒三角空心钉内固定髋关节功能

    亮丙瑞林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

    王朝萍王倩白晶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亮丙瑞林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卵巢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101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予以左炔诺孕酮治疗,治疗组予以左炔诺孕酮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平滑肌功能、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及治疗前后卵巢功能[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人活性氧自由基(ROS)、对氧磷酶-1(PON-1)]水平.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平滑肌功能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BAC评分及E2、LH、FSH水平分别为(28.41±6.47)分、(205.21±58.04)pmol/L、(6.57±1.19)IU/L、(6.23±1.18)IU/L,均低于对照组[(61.19±16.93)分、(271.49±60.49)pmol/L、(8.02±1.27)IU/L、(10.02±2.34)IU/L](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TNF-α、CRP、8-iso-PGF2α、ROS水平分别为(22.16±5.38)ng/L、(4.28±1.22)ng/L、(20.09±4.61)μg/L、(122.69±30.25)ng/mL、(264.16±68.05)pg/mL,均低于对照组[(33.07±9.02)ng/L、(5.86±1.35)ng/L、(31.72±8.57)μg/L、(184.71±41.57)ng/mL、(300.19±86.63)pg/mL](P<0.05),治疗组GSH-Px、PON-1水平分别为(329.64±59.86)U/L、(172.23±37.41)pg/mL,均高于对照组[(302.27±60.71)U/L、(155.21±41.74)pg/mL](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92%,低于对照组(18.00%)(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亮丙瑞林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改善临床症状、子宫平滑肌功能、卵巢功能,并可降低复发率,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亮丙瑞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