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内镜电凝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赵娟娟王文涛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内镜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胃肠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5例PU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52例、联合组53例。单一组予以内镜电凝治疗,联合组予以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内镜电凝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胃肠功能、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抗利尿激素(A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单一组(78。85%)(P<0。05);治疗后,联合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低于单一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低于单一组,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17、IL-6、CRP、ADH、MDA水平低于单一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 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内镜电凝治疗PUB的疗效确切,可改善凝血功能、胃肠功能,抑制炎性-氧化应激反应。

    消化性溃疡出血纤维蛋白黏合剂内镜电凝胃肠功能氧化应激

    经脐单孔、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张昭曹瑞萌赵腾府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复杂性阑尾炎(CAA)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CAA患儿,随机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各42例。单孔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三孔组行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疼痛应激指标[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2(PGE2)]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单孔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肠道蠕动、肛门通气、引流管拔除及恢复普通饮食时间均短于三孔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2 d,两组血清CRP、PCT、IL-6、PGE2、SP、NE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单孔组上述各指标波动幅度均小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低于三孔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CAA患儿可进一步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和疼痛应激反应,加快患儿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有助于促进CAA患儿阑尾切除术后快速康复。

    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三孔腹腔镜切除术疼痛应激肠道功能

    TCT、HPV、DNA-ICM联合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分析

    毛伟玲潘治宇王芳艳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DNA倍体定量分析(DNA-ICM)及联合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天佑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CT、HPV检测及DNA倍体定量分析,以宫颈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单独进行TCT、HPV检测、DNA-ICM及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患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显示,90例疑似患者中阳性81例,阴性共9例。TCT与金标准对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57,P=0。001);HPV检测与金标准对比,一致性一般(kappa=0。587,P=0。001),DNA-ICM与金标准对比,一致性一般(kappa=0。504,P=0。001);TCT、HPV与DNA-ICM联合诊断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77,P=0。001)。TCT、HPV与DNA-ICM联合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TCT、HPV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高于DNA-ICM单独检测。结论 TCT、HPV检测、DNA-ICM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准确性,从而对宫颈癌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DNA倍体定量分析宫颈癌

    冠心病患者外周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升高(FT3/FT4比值升高)与血脂异常风险降低相关性研究

    谷军星陈众李延飞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洛阳市中医院就诊的27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n=111)和血脂异常组(n=167),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缺乏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FT3/FT4比值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血脂正常组相比,血脂异常组患者的TSH升高{[1。82(1。18,2。77)]mIU/L vs。[1。75(1。15,2。68)]mIU/L},FT3降低{[3。87(2。94,4。48)]pmol/L vs。[3。95(2。94,4。52)]pmol/L},FT4升高{[12。33(4。47,14。80)]pmol/L vs。[12。22(4。28,14。68)]pmol/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现在抽烟(调整后(OR)=2。49,95%CI:1。81~5。63,P=0。008)、曾经抽烟(调整后(OR)=1。81,95%CI:1。62~3。19,P=0。005)、FT3/FT4比值(调整后(OR)=0。69,95%CI:0。59~0。79,P=0。001)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与FT3/FT4比值为0。18~0。27的患者相比,FT3/FT4比值为1。99~2。23的患者罹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显著降低(调整后(OR)=0。61,95%CI:0。58~0。79,P=0。005)。结论 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与血脂异常之间均存在显著关联。

    冠心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血脂异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段翠霞陈众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就诊的28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cy四分位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对比四组之间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使用皮尔森检验分析Hcy与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cy与DN和DR的关系。结果 Hcy>11。46μmol/L的患者更有可能是老年人、男性、吸烟者、糖尿病病程较长、接受过胰岛素治疗,还可能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病史(P<0。05)。这类患者的血清尿酸、血清肌酐和UACR升高(均P<0。05)。DN的Hcy水平高于非DR的糖尿病患者[(10。98±2。78)μmol/L vs。(8。12±2。23)μmol/L](P<0。05)。此外,DR患者的Hcy水平高于非DR的糖尿病患者[(10。67±2。60)μmol/L vs。(9。15±2。29)μmol/L](P<0。05)。Hcy与血清肌酐(r=0。487,P<0。05)和UACR(r=0。156,P<0。05)呈正相关,而与eGFR呈负相关(r=-0。597,P<0。05)。Logistic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Hcy含量>11。46μmol/L的糖尿病患者比Hcy<7。29μmol/L患者罹患DN风险高2。56倍;Hcy含量为9。05~11。46μmol/L的糖尿病患者比Hcy<7。29μmol/L患者罹患DR风险高2。67倍;Hcy含量>11。46μmol/L的糖尿病者比Hcy<7。29μmol/L患者罹患DR风险高4。56倍。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Hcy与DN和DR风险的增加相关。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型半胱氨酸发病风险

    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李玲民卢娅利张雪峰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识别形成SSIH的高危人群,同时为制定更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出现SSIH分为SSIH组(17例)和非SSIH组(7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SSIH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造口旁疝情况、肿瘤病灶与肛缘距离、术前白蛋白比值、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造口直径均可能与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造口旁疝、体重指数>24 kg/m2、合并切口感染及造口最大径>2。5 cm均是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造口旁疝情况、体重指数、合并切口感染情况及造口最大径均可用于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风险预测,且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使用(P<0。05)。结论 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与合并造口旁疝情况、体重指数、合并切口感染情况及造口最大径等因素有关,而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用于患者SSIH形成风险预测显示出良好临床效能。

    结直肠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造口部位切口疝危险因素预测

    中国医学工程2024年第32卷总目次

    后插1-后插9,封3页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