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朱宏亮

双月刊

1004-5287

cmet@mail.xjtu.edu.cn

029-8265508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Journal China 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医学领域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及开发应用的唯一杂志,是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会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拟现实技术在DSA手术示教和指导平台的应用研究

    许源杨新雷扶娟胡辉...
    20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5G网络、虚拟现实VR和MEC边缘云技术的DSA神经介入手术示教平台,为基层医院提供更加全面和沉浸式的手术示教观看体验.方法 该平台通过多种数据采集设备,将神经介入手术中DSA设备影像与手术全景及其它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反馈,并采用高性能编码器和专业VR相机,实现DSA神经介入手术的高质量教学演示和实时交互功能.结果 平台可以支持多种终端在线观看手术示教过程,通过微信和PC网页实现DSA神经介入手术直播转播,同时运用VR眼镜端为医护人员提供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已在江西省内36个区县的45家基层医院的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结论 DSA神经介入手术示教平台有效地利用了5G网络、虚拟现实VR和MEC边缘云技术,为基层医院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便捷的神经介入手术示教观看体验,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5G网络虚拟现实(VR)神经血管疾病手术示教医学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域下线上继续医学教育调查研究

    黄艳霞
    20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域下线上继续医学教育状况,为推动线上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2022年7月,随机选择广西某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线上继续医学教育状况的网络问卷调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2年(2018—2019年)作为疫情前阶段,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2年(2020—2021年)作为疫情后阶段,对所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纳入的341名医务人员中,疫情后阶段参加线上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继教活动)次数≥6次者比例高于疫情前阶段(71.8%vs 49.3%,P<0.05);疫情后阶段,35~50岁(78.4%)或>50岁年龄段(82.9%)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83.9%)医务人员、工作年限为10~20年(73.5%)或>20年(84.2%)的医务人员参加线上继教活动次数≥6次的比例分别高于<35岁年龄段(54.9%)的医务人员、中级职称(67.9%)或初级及以下职称(59.2%)医务人员、工作年限<10年(59.1%)的医务人员(均P<0.05).疫情后阶段,医务人员获得继教活动资讯的主要渠道为所在单位通知,参加线上继教活动时最常使用的电子产品为手机,医务人员认为线上继教活动的主要优势为时间与地点灵活方便,能够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劣势为技术挑战(网络速度和质量、音频和视频质量等软硬件问题).在医务人员对培训师资的需求方面,排名前三的为临床一线专家、科研人员、高校教授.88.6%的医务人员认为疫情结束后仍有必要持续发展线上继续医学教育.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参加线上继教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尤其是高年资者和高职称者.线上继续医学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和一定的劣势.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有必要持续推进线上继续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实现数字赋能医学教育,助力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继续医学教育线上模式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公共数据库的"医学科研设计"全流程沉浸式案例教学探讨

    张俊艳黄于艺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医学院校大多开设了"医学科研设计"等课程.然而,该课程现有教学方式存在内容联结不紧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不够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基于公共数据库的全流程沉浸式案例教学方式.以Dryad等公共数据库的真实临床研究案例为基础,深度剖析研究案例,科学有机地设计和整合授课内容,涵盖文献检索、研究背景与综述撰写、研究设计与方案制定、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论文撰写与发表,以及成果推广与转化等内容.案例教学法贯穿该课程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亲身经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参与"科研,以实现科研理论与实践能力双提升的目标.

    医学科研设计案例式教学课程设计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中药鉴定实习"实践教学设计与应用

    段世佳王晓琴薛焱夏慧敏...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ARCS动机模型在实践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对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ARCS动机模型为基础对"中药鉴定实习"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该课程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位于河北安国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以期让学生对中药学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深入了解中药学相关工作.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应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为其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ARCS动机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医学生笔记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贺希宇吴日辉
    22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微信小程序设计并开发医学生笔记平台.方法 通过小红书、知乎、微博查询和筛选整理有完整笔记并有分享意愿的作者,获取笔记的使用及分享权限,并进行所属专业的分类;通过微信开发者工具中的云发控制台,将笔记上传至云储存,并在云数据库保留访问链接,将名词解释与简答论述上传至云数据库;进一步利用JS进行小程序逻辑处理,通过WXSS和WXML对小程序前端界面进行页面渲染.结果 最终收集并整理四个专业20个科目的笔记,其中临床专业14本,中医专业3本,护理专业2本,口腔专业1本,名词解释6 020条,简答论述1 437个.结论 该研究初步设计并完成了医学笔记平台的开发,以期为医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供帮助.

    小程序医学生笔记平台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医学信息获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蔚梁震天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类技术对"医学信息获取"课程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及课程的新方向,文章梳理聊天机器人在医学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并测试和分析当前ChatGPT类工具的检索能力,总结其不足;分析现阶段ChatGPT类工具的出现对"医学信息获取"课程教学的消极影响;讨论ChatGPT类工具日益完善后在该课程教学中对其的态度以及利用的方式.笔者认为,ChatGPT类工具终将改变传统的医学信息获取方式,同时改变教学导向,拓展教学深度.

    ChatGPT人工智能医学信息获取高等教育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一体四翼"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胡树煜耿彧
    23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其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依托医学专业优势探索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一体四翼"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以期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发展及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交叉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

    智能诊室资源调配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夏新朱建成许朝晖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急诊诊室资源分配问题是医院工作人员日常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为提高门急诊患者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该文利用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诊室资源调配系统,以优化传统诊室资源调配流程.经上海某三甲医院实际应用后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提升门急诊就诊效率,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门急诊诊室资源调配大数据人工智能

    "互联网+"背景下医联体中药房区域共享模式探究

    田青武燕郝振华孙国栋...
    245-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城乡医联体区域共享中药房运行新模式,为基层群众提供同质化的中医药服务.方法 以医联体牵头医院为依托,联合基层成员单位,基于互联网医院,构建城乡医联体区域共享中药房运行模式.结果 改善了基层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饮片配备不齐、医师开方不便的瓶颈,保障了基层用药品种齐全和质量安全,助力基层中医药事服务能力提升.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医联体中药房区域共享模式可以扩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实现区域中医药服务同质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共享中药房同质化

    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石强化培养病理规培医师科研思维

    刘春霞李丽娜郅程
    250-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需要培训学员的临床技能还须培养其科研素养,从而提高规培学员的综合能力.文章从六大核心胜任力出发,探讨科研思维培养的必要性、病理规培学员科研培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对规培学员进行科研思维培养,旨在提高规培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研思维病理医师核心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