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EGF基因多态性与薄型子宫内膜关系探究

    晋晓娟周建姿及晨颖
    77-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2578C/A、-1154G/A、-460C/T、+936C/T多态性位点与薄型子宫内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0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EGF水平、子宫内膜VEGF阳性率,并经PCR-RFLP法测定启动子区-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各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清VEGF水平、子宫内膜VEGF阳性率.经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明确VEGF基因与薄型子宫内膜易感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VEGF水平、子宫内膜VEGF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VEGF基因启动子区-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两组VEGF基因启动子区-2578C/A位点、-1154G/A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C、A、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VEGF基因启动子区-460C/T位点TC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VEGF基因启动子区-460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T频率、显性遗传模型TT基因型、隐性遗传模型TC+T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基因型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风险.研究组VEGF基因启动子区+936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TC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T频率、显性遗传模型TT基因型、隐性遗传模型TC+T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基因型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风险.VEGF基因启动子区位点-2578C/A、-1154G/A不同基因型血清VEGF水平、子宫内膜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基因启动子区位点-460C/T、+936C/T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血清VEGF水平、子宫内膜VEGF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经STRING数据库行VEGF基因的PPI网络分析表明,在薄型子宫内膜中VEGF基因与多个易感基因表达有交互作用.结论 VEGF基因启动子区-2578C/A、-1154G/A多态性位点与薄型子宫内膜无关,-460T>C、+936C<T位点多态性与薄型子宫内膜发生相关,该位点突变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易感性.

    薄型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易感性

    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艳飞张位位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救治的181例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PAGAR)以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基线调查,调查结束后于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1个月、放疗结束3个月(T0~T3)随访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分析不同时段的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差异,采用潜类别模型识别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亚组,最后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影响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亚组的因素.结果 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不同随访时间点疾病进展恐惧得分依次为:T0(36.41±7.35)分、T1(37.83±9.16)分、T2(40.62±10.28)分、T3(42.41±10.35)分,不同时间点疾病进展恐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潜类别模型共识别出中疾病恐惧-快速上升组(17.68%)与低疾病恐惧-缓慢上升组(82.32%)2条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通过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宫颈癌分期、家庭月收入、家庭功能、自我感受负担均可预测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其中家庭功能是否良好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宫颈癌腔内放疗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存在一定群体异质性,家庭功能是其核心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可根据上述因素,早期识别中疾病恐惧-快速上升高危患者并及时制定以家庭功能为核心的干预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水平.

    宫颈癌腔内放疗疾病进展恐惧变化轨迹影响因素

    主动循环热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减灭术对铂类药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宋春艳孙淑华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主动循环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细胞减灭术(CRS)治疗铂类药敏感型复发性(PSR)卵巢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PSR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CRS,术后配合TP化疗;观察组行CRS,术后进行主动循环HIPEC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及肿瘤糖蛋白指标[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蛋白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ORR)[85.11%(40/47)]高于对照组[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VEGF、CA125及HE4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VEGF、CA125及HE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及骨髓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5.30±0.88)个月、(42.45±2.92)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4.030,P=0.045).结论 主动循环HIPEC联合CRS能够提高PSR卵巢癌的疗效,改善细胞免疫,减少肿瘤糖蛋白表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铂类药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主动循环热灌注化疗细胞减灭术疗效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平滑肌瘤差异基因

    莫劲思彭冬先王玳玮
    95-99,封3-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GEO数据库关键基因,结合临床样本探讨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的GSE207350和GSE205596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KEGG、DO和Reactome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关键枢纽基因,选取128例临床病理样本对筛选结果进行转录及蛋白水平验证.结果 从两个数据集中共鉴定出10397个DEGs,包括5875个上调和4522个下调DEGs.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揭示,这些DEGs主要与细胞增殖、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相关.重点分析发现12个核心枢纽基因,包括ACTG2、IGF1、CDH11等.qPCR实验表明,CDH11和SFRP4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ACTG2表达显著升高;但蛋白水平上仅SFRP4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SFRP4基因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平滑肌瘤SFRP4生物标志物

    VDRrs4073729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交互作用及对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李园薛乔赵英英薛国丽...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VDRrs4073729基因多态性(SNPs)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石家庄华药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共199例及同期健康志愿者180例(对照组),再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围绝经期女性分为骨质疏松组(n=99)和非骨质疏松组(n=100).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用X光线吸收仪检测受试者腰椎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骨代谢指标.采用SNP基因分型PCR试剂(探针法)检测各组VDR基因rs4073729位点SNPs,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Logistic回归模型检测VDR基因rs4073729位点SNPs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交互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结果 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组的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腰椎骨密度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VDR基因rs4073729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x2=1.667,P=0.373;x2=0.133,P=0.936;x2=0.864,P=0.469).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GA/AG基因型分布频率最高,对照组GG基因型分布频率最高.以GG基因型为参照,携带VDR基因rs4073729-A等位基因的围绝经期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更高,rs11037909-A等位基因多态性(GA+AA)个体疾病发生率高于GG基因型,校正年龄后OR=1.728,95%CI:1.125-2.3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围绝经期综合征个体中携带GA/AA基因型的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于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OR=4.105,95%CI:1.524-11.335),携带GG基因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个体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于携带相同基因型无围绝经期综合征个体(OR=3.626,95%CI:1.196-10.432).结论 携带VDR基因rs4073729-A等位基因是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VDR基因rs4073729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交互作用会增加骨质疏松的易感性,VDR基因rs4073729-A等位基因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均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二者交互作用并发骨质疏松风险比无危险因素者高.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交互作用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0例临床分析

    李瑞娟孟艳红
    105-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症状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5.8±3.2)岁,影像学表现以子宫增大、盆腔肿物伴静脉占位为主,临床表现与肿瘤受累部位密切相关,8例(40%)既往有子宫肌瘤史或子宫肌瘤切除术史,2例(10%)未绝经,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例(5%)失访,1例(5%)复发,18例(90%)随访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诊中.结论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需借助影像学联合病理金标准方能正确做出诊断,且该病易复发,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要定期随访.

    静脉内平滑肌病影像学检查误诊手术复发

    宫颈静脉曲张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1例

    蒋欣玥周丽屏康苏娅
    109-112页

    高危妊娠宫颈静脉曲张前置胎盘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