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封闭型宫腔粘连的治疗策略

    郑杰
    44-47页

    宫腔粘连宫腔镜重度诊疗

    深部热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宫腔镜术后粘连预防效果分析

    陈庆莉杨燕丽张丽霞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深部热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IUA)预防效果及对子宫内膜血流、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86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43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43例)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深部热疗,均于术后次日开展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IUA分级、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MVD、VEGF.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轻度、中度、重度IU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内膜血管支数多于对照组,MVD、VEG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部热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促进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生长,提高其子宫内膜活性,具有显著疗效,且该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宫腔镜术后粘连预防效果,改善内膜血流情况,调节MVD、VEGF水平.

    深部热疗阿司匹林薄型子宫内膜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后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影响

    张永会胡红娟钱艳平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后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云南省中医医院重度IUA患者3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及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依照治疗方案分组,术后接受节育器干预为对照组(180例),术后接受节育器+宫腔灌注G-CSF干预为观察组(200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及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管化指数(VI)],观察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6.50%)高于对照组(8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VFI、V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4.72%(67/193)]低于对照组[55.90%(90/161)](P<0.05),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后宫腔灌注G-CSF可有效改善重度IUA患者宫腔粘连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及内膜血流参数,降低复发风险.

    宫腔镜微剪分离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度宫腔粘连血流参数复发

    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大鼠宫腔粘连效果研究

    罗绮薇史聪颖马天宝魏伟...
    57-61,71,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NCs)输注对大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8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UCBMNCs组.对照组大鼠开腹后即缝合关闭,模型组和UCBMNCs组利用开腹刮宫法构建大鼠宫腔粘连模型.模型组IUA大鼠进行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UCBMNCs组IUA大鼠进行尾静脉输注UCBMNCs.治疗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的双侧子宫组织,检测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纤维化面积占比,和TGF-β1、MMP-9、CTGF蛋白及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UCBMNCs组子宫形态比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内膜层腺体数目有所增多,子宫内膜纤维化百分比对照组为(20.61±8.56)%,模型组为(54.77±10.54)%,UCBMNCs组为(35.02±14.07)%,内膜层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局部子宫肌层可见胶原纤维细胞浸润,但程度比模型组低.模型组和UCBMNCs组的TGF-β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4±0.22)和(0.76±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8,P<0.05);UCBMNCs组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33±0.90),显著低于模型组(3.55±1.29)(P<0.05).结论 人源UCBMNCs可降低大鼠IUA模型的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水平,降低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抑制宫腔内膜纤维化,改善宫腔粘连水平.

    脐血单个核细胞宫腔粘连腺体数量纤维化面积占比TGF-β1

    桂滇黔边陲地区不孕症患者自悯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卢健凌燕兰李小妹陈金凤...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桂滇黔边陲地区不孕症患者自悯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桂滇黔边陲地区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86例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自悯能力与社会支持、抑郁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不孕症患者自悯能力的总得分为(20.01±2.17)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得分为(39.65±19.06)分,抑郁自评量表总得分为(46.93±11.59)分.患者自悯能力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612,P<0.001)与抑郁呈负相关(r=-0.564,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不孕病程、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水平、抑郁水平均是不孕症患者自悯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桂滇黔地区不孕症患者的自悯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教育程度较低、不孕病程较长、家庭月收入偏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以及抑郁程度更严重是影响患者自悯能力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不孕症患者自悯能力,积极探索干预方案.

    桂滇黔不孕症自悯调查

    成都市育龄妇女孕前营养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顾玲玲杨柳唐立罗孟军...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近10年不同时段成都市育龄妇女孕前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成都部分地区2014~2016年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孕优)检查的13 029名育龄妇女和2020~2022年参加该项目的21 109名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含量(Hb)、空腹血糖(FPG)等孕前营养指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时间段参加孕优检查的妇女BMI、FPG、Hb、身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无差异.相较于2014~2016年,2020~2022年正常BMI的比例增加2.38%,正常FPG的比例降低2.2%,Hb正常的比例增加0.19%,平均身高增加1.3 cm.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控制了年龄和户籍的影响后,Hb正常比例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2014~2016年相比,2020~2022年育龄妇女身高增加1.54 cm(95%CI:1.42-1.67),孕前异常 BMI 降低 7%(OR=0.93,95%CI:0.88-0.97),异常 FPG 增加 24%(OR=1.24,95%CI:1.17-1.33).结论 2020~2022年,反映成都地区备孕育龄妇女孕前营养的主要指标中,受长期生活方式影响较大的BMI和Hb变化较小且向好,但主要受短期生活方式影响的FPG有变差的趋势.为减少不良营养状况对女性和子代健康的负面影响,建议继续加强备孕期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的健康教育宣传.

    育龄妇女孕前检查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

    重组香脂素对宫颈癌细胞细胞周期、Bax、caspase-3、Bcl-2调控作用的研究

    索龙格胡尔西旦·尼牙孜迪丽达尔·斯地克王华芳...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组香脂素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Bax、caspase-3、Bcl-2调控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株宫颈癌海拉细胞株培养后分为44个单独样本,其中11株作为对照,进行常规培养,其余33株为研究组,分别给予10、50、100 μg/mL重组香脂素进行干预,观察各组样本细胞凋亡、细胞周期、caspase活性、Bax、caspase-3、Bcl-2基因表达及GPR78、CHOP基因表达.结果 研究组重组香脂素干预后海拉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I染色后显示,重组香脂素处理的细胞显示出凋亡小体(细胞核破碎和凝聚),而未处理或对照细胞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凋亡;研究组G0/G1周期细胞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S、M周期细胞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研究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和Bax、casepase-3、GPR78、CHO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cl-2基因相对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变化(P<0.05).结论 重组香脂素能通过调控宫颈癌细胞细胞周期及caspase活性、Bax、caspase-3、Bcl-2基因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同时其还能调控GPR78、CHOP基因表达及诱导内质网应激激活影响患者病程.

    重组香脂素宫颈癌细胞周期Baxcaspase-3Bcl-2作用机制

    46例孕中期胎儿鼻骨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加米拉·热扎克夏燕杨丽叶尔登切切克...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孕中期胎儿鼻骨发育异常与其染色体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相关性,探讨是否可以将鼻骨发育异常作为与胎儿染色体CNVs有关的面部畸形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以胎儿鼻骨异常为产前诊断指征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做羊水穿刺的16~27周孕中期孕妇46例,以是否合并其他指标异常,分为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将各组的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共9例,异常率19.56%,检出CNVs异常共15例,其中致病性的异常有10例,致病性CNVs异常率21.73%;(2)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33例中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率12.12%,致病性CNVs 2例,合计异常率18.18%;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的13例中,有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率38.46%.结论 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它指标异常,尤其是合并高龄、NT异常时应考虑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虽不与非整倍体染色体病有直接相关性,但仍需考虑与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相关,建议行产前诊断明确.

    胎儿鼻骨超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产前诊断

    核心肌群训练手法联合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分析

    卢嘉茵谢谨黎婉仪黄林海...
    80-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手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腹直肌肌电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自愿进行腹直肌分离康复治疗的产妇109例,分成两组.实验组59例(核心肌群训练手法+电刺激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围、腹直肌间距、腹直肌厚度、腹直肌静息肌电位、腹直肌收缩时最大肌电位、肌力维持时间.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各位点(脐上3 cm、脐部和脐下3 cm)的腹直肌间距减小,腹直肌厚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腹直肌间距(脐上3 cm、脐部、脐下3 cm)减小更显著,腹直肌厚度(左侧脐部、右侧脐部、右侧脐下3 cm)增加更显著(P<0.05).②治疗后两组腹围减小(脐上5 cm、脐部和脐下5 cm),腹直肌静息肌电位减小,最大肌电位增大,肌力维持时间延长;但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肌群训练手法联合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有效减小产后腹直肌间距,增加腹直肌厚度.治疗后腹直肌静息肌电位减小,最大肌电位增大,肌力维持时间延长,临床上可推广.

    腹直肌分离产后肌电位治疗

    宫颈和阴道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后HPV持续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庄新荣高秀娟张雅丽刘阳...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患者经手术治疗后HPV转归状况,并分析术后24月HPV持续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2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7例宫颈HSIL合并阴道HSIL为研究组,195例仅有宫颈HSIL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术后6月、12月、18月、24月的HPV转阴率.将研究组患者依据术后24个月HPV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和持续感染组,分析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3岁,绝经后患者占比、HPV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月、12月、18月、24月HPV转阴率分别为49.3%、61.2%、65.7%、71.6%,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HPV持续性感染率高达28.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HPV多重感染及阴道多中心病灶是影响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绝经状态、是否感染HPV16、CIN级别及VaIN级别与术后HPV持续性感染无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病变多灶性是宫颈HSIL合并阴道HSIL患者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57,95%CI:1.909-26.841,P=0.004).结论 宫颈HSIL合并阴道HSIL经手术治疗后HPV持续性感染率较高,阴道病变多灶性是导致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复发并及时处理.

    阴道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