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科学通报
皮肤科学通报

肖生祥

双月刊

1001-8077

wenzhaixg@126.com

029-87678312

710004

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皮肤科学通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Abstracts of Der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84年创刊,为国家科委批准的卫生部医学情报管理委员会所辖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之一,属国家级医学情报检索期刊。为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应广大读者、作者要求,本刊自2008年起全面改版,开始刊登论著、临床经验、性传播疾病、病例报告、综述、皮肤美容等一次文献。现已成为皮肤科及其它临床学科医药卫生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国内皮肤科学动态和进展的必备参考资料和晋升职称的重要平台。基本信息主编:张孝友 主任:彭振辉 马慧群邮发代号:52-72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8077国内统一刊号:CN 61-1101/R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每期定价7.50元,全年定价45元。订阅方式:可直接通过当地邮局、也可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004 E-mail:wenzhaixg@126.com电话:029-87678312 传真:029-8721731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型肉毒素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疗效的临床研究

    韩晋博张怡王宏艳何帅...
    424-429,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对秋季花粉诱导的SAR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剂量BTX-A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探索性临床试验.纳入患者分为BTX-A高剂量组(25 U/侧)、BTX-A低剂量组(12.5 U/侧)和盐水对照组(0.9%生理盐水).采用鼻症状总评分(TNSS)、眼症状总评分(TOS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在第2、4、8周对患者鼻眼部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29例患者被最终纳入本研究.BTX-A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4、8周的TNSS,以及治疗后2、4、8周的TOSS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时RQLQ也有降低趋势.BTX-A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TNSS显著低于低剂量组,治疗后第4、8周的TOSS显著低于低剂量组,提示高剂量BTX-A对SAR鼻、眼部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BTX-A自治疗后4周起可显著降低SAR患者鼻塞、流涕、鼻痒VAS,并可持续到第8周.同时,BTX-A自治疗后2周起可显著降低SAR患者眼痒、眼肿、流泪、眼痛VAS,并可持续到第8周.结论 BTX-A可有效缓解SAR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过敏性鼻炎A型肉毒素随机对照实验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难治性大疱性类天疱疮5例

    乌日嘎贺伟
    430-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度普利尤单抗治疗5例老年难治性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8.2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明确诊断后,给予其度普利尤单抗规律治疗3~5次,BP患者皮损得到控制,瘙痒明显缓解,定期随访中.度普利尤单抗是一种全人类IgG4单克隆抗体,通过与IL-4R和IL-13R-亚基的共同链结合,阻断IL-4/13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打断了 BP发病的炎症通路,其还可通过对IL-4和IL-13的直接作用和对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导致IL-31分泌减少,从而减少外周瘙痒感觉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因此可缓解老年BP的瘙痒问题.

    老年难治性大疱性类天疱疮度普利尤单抗

    应用全外显子测序诊断毛发、鼻、指(趾)综合征基因突变分析

    苏日娜董文武姜阳阳郑利雄...
    436-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证者男,14岁,出生后即出现毛发稀疏,生长缓慢.体格检查:耳大,眼距宽,梨形鼻,鼻唇沟宽而长,上唇薄,牙列不齐.头发、眉毛、睫毛稀疏,腋毛稍少,阴毛正常,皮肤肥厚.双手指弯曲、指间关节肿胀,大拇指短粗.家族史:家系中3代10人,共有5名成员受累,分别为先证者及其外公、舅舅、母亲、妹妹.基因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在8号染色体上的TRPS1基因4号外显子上发生c.2066_2067del(p.Q689fs)杂合突变,其父亲未检测到突变.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毛发、鼻、指(趾)综合征.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基因突变全外显子测序TRPS1基因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风险管理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 的应用研究

    杜炜徐任菊武艳阳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期间的依从性、管理前后疾病活动度、管理前后各症状评分及总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管理期间依从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期间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管理前相比,两组管理后疾病活动率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管理前相比,两组管理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风险管理系统性红斑狼疮

    交联透明质酸联合肉毒毒素微量注射治疗玫瑰痤疮1例

    刘小峰禚风麟
    447-44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45岁,面部红斑伴瘙痒、灼热3年.查体:双侧面颊、鼻背持久性红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以面颊为重.诊断:玫瑰痤疮.治疗:予以注射用肉毒毒素50 u,加入2.5 mL生理盐水稀释为20 U/mL,与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1 mL混合均匀.面部消毒后使用水光治疗仪注射红斑区.患者自述注射1周后红斑开始消退,3个月后复查,红斑大部分消退.给予第二次注射(注射方法相同),红斑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交联透明质酸肉毒毒素玫瑰痤疮微滴注射

    恶性单纯性汗腺棘皮瘤1例

    张萌任项项刘领云杨帆...
    450-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64岁,右腰部肿物20余年,近5年逐渐增大.皮肤科情况:右腰部单发红褐色增生性斑块,面积约3.5cm ×4.0cm,边缘不规则、表面粗糙,可见红褐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增生肥厚,肿瘤细胞呈长方形或卵圆形,胞浆呈苍白嗜酸性,核空泡,核仁小,不典型有丝分裂;肿瘤细胞大部分位于表皮内,未见肿瘤浸润.诊断:恶性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治疗:予以局部扩大切除.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周身淋巴结转移.

    恶性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手术切除

    Netherton综合征1例

    乌日嘎韩建文
    453-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54岁,全身红斑鳞屑、毛发异常出生即有.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呈红皮病样外观、多环状、匍行性红斑,特异性"双边"鳞屑,干燥、纤细的鱼鳞病样鳞屑,毛发异常表现为:毛发短、脆、无光泽,眉毛、睫毛稀疏.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不规则增厚,细胞间内水肿,真皮内胶原断裂、卷曲、缺失,红细胞外渗,少量炎细胞浸润,部分皮下脂肪变性.基因测序: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查可检测到SPINK5基因存在一个纯合错义变异c.2423C>T:p.T808I.根据皮肤损害及基因检查,诊断考虑Netherton综合征.治疗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软膏、维A酸乳膏及维生素E乳,比例1∶1混合外用.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特应性皮炎、高IgE综合征、红皮病及omenn综合征等鉴别.

    Netherton综合征临床表现SPINK5基因

    阴囊特发性钙质沉着症1例

    岳锐杨鹏谢杰龙欣欣...
    456-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32岁,阴囊多发性黄白色结节8年.皮肤科情况:阴囊表面散在数十个大小不等黄白色结节,最大者直径约为1.3 cm ×0.8 cm,部分融合,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韧,与周围组织无黏连.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可见大量蓝染均质无定形钙盐沉积,未见囊壁,外周散在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诊断:阴囊特发性钙质沉着症.皮损部分切除,6个月后复发结节.

    特发性钙质沉着症阴囊

    面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1例

    夏桂萍
    459-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69岁,右侧面部肿物8年余.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肿物,无红肿、疼痛,未予重视,后肿物逐渐增大.患者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13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四肢关节畸形,尤以双下肢为著,呈屈膝状,活动受限无水肿.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部颧部外上方可见一约3.5 cm×4.0 cm大小红色肿物,表面血管扩张,质中等,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波动感.皮损组织病理示:瘤组织位于真皮层内,由大小不一的肿瘤细胞团构成,漂浮于黏液湖中.免疫组织化学示:细胞角蛋白7(CK7)弥漫+,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Ki67阳性指数5%~10%,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S100和CK20均阴性.诊断:面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行肿物切除术,随访至今无复发.

    皮肤黏液癌原发性面部

    以手掌痛性红斑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杨雁南窦清惠杨静王俊慧...
    462-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66岁,右手掌红斑水肿疼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手掌弥漫潮红,大、小鱼际可见暗紫红色水肿斑块,皮温略高,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及扩张,血管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散在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9.82 ×109/L,血红蛋白测定196 g/L,血小板计数494 × 109/L;骨髓活检考虑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可能性大;基因检测提示JAK2基因上检测到错义突变.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予中药口服2次/d,外用0.05%卤米松乳膏1g,1次/d,3周后皮损逐渐消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疼痛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