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内脉管瘤1例

    杜军伟
    574页

    脑肿瘤肿瘤,血管组织磁共振成像

    基于临床、超声特征及影像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

    谌典周畅张奥懿聂淑婷...
    575-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临床、超声特征及影像组学构建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例CKD患者资料,以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79)及验证集(n=20),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划分轻中度或重度肾功能损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临床及超声特征,筛选C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及逻辑回归(LR)算法构建临床-超声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C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效能.结果 肾脏长径为CKD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不同算法所获模型中,以SVM算法所获临床-超声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预测肾功能损伤的效能最高;训练集中,以SVM算法所获临床-超声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81.93%,62.50%,71.51%及0.722,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89.16%,70.83%,79.33%及0.800,联合模型分别为84.34%,80.21%,82.12%及0.822;验证集中,以SVM算法所获临床-超声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75.00%、66.67%、70.00%及0.708,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75.00%、58.33%、65.00%及0.667,联合模型分别为87.50%、75.00%、80.00%及0.812.结论 基于超声特征联合影像组学构建的ML模型可有效预测C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利用SVM算法获得的联合模型具有最佳效能.

    肾功能不全,慢性超声检查影像组学机器学习

    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犯下腔静脉壁

    祝安惠侯小艳张卫方
    580-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癌(RCC)伴下腔静脉(IVC)癌栓侵犯IVC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RCC伴IVC癌栓患者,根据癌栓是否侵犯IVC壁分为侵犯组(n=40)及无侵犯组(n=3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和PET/CT特征,分析各指标诊断癌栓侵犯IVC壁的效能.结果 组间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癌栓比、癌栓最大横径、长径,以及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栓比和癌栓最大横径为RCC伴IVC癌栓侵犯IVC壁的影响因素(P均<0.05).以1.33为最佳截断值,根据癌栓比诊断RCC伴IVC癌栓侵犯IVC壁的敏感度为47.50%,特异度为87.10%,AUC为0.70;以3.45 cm为最佳截断值,根据癌栓最大横径诊断的敏感度为65.OO%,特异度为87.10%,AUC为0.81;二者联合诊断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77.40%,AUC为0.86.结论 以18F-FDG PET/CT所获癌栓比及癌栓最大横径可用于术前诊断RCC伴IVC癌栓侵犯IVC壁.

    肾肿瘤腔静脉,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根据首诊影像学表现构建模型预测低级别膝关节软骨下功能不全性骨折进展

    宋绍文李晓静王凤郭会利...
    585-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根据膝关节软骨下功能不全性骨折(SIFK)首诊影像学因素构建模型,预测其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低级别(1级或2级)SIFK患者,根据1年后SIFK分级将其分为进展组(进展为3级或4级,n=30)及无进展组(仍为1级或2级,n=30);比较2组首诊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首诊影像学表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低级别SIFK进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价值,并与单一预测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胫骨内翻角、胫骨后倾角(PTS)、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损伤及撕裂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首诊影像学所见PTS、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和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构建的预测低级别SIFK进展的回归模型为Logit(P)=-0.561+0.300×PTS(°)+1.702×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0.874×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mm),其AUC为0.962,高于任意单一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 根据首诊影像学所见PTS、病变髁软骨损伤分级和内侧半月板挤压距离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低级别SIFK进展的价值良好.

    膝关节软骨疾病磁共振成像X线透视检查

    基于知识蒸馏改进U-Net网络模型用于分割CT图像中的口腔颌面部肿瘤

    王芳王熙兰文娟杨智超...
    591-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知识蒸馏改进U-Net网络模型用于分割CT图像中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2个医疗中心12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609幅CT图像;于公开数据集HECKTOR2020搜集25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1 977幅CT图像.向U-Net网络模型中引入多尺度和注意力机制,加入残差网络,建立改进U-Net模型;采用知识蒸馏技术生成学生模型,观察模型分割CT图像中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能.结果 改进U-Net模型大小为89.30 MB,参数数量为17.82 M,计算量为22.13 GFlops;其分割CT所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戴斯相似系数和交并比分别为0.835、0.787、0.812及0.761,优于既往结合常规损失函数(Dice Loss function)所获模型及未改进模型;且除Precision之外,学生模型与教师模型差异较小.结论 基于知识蒸馏改进U-Net网络模型用于分割CT图像中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具有较高价值.

    口腔疾病颌面部疾病肿瘤神经网络,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知识蒸馏

    重型抑郁障碍患者默认网络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变化

    李宏吉钰琪王鋆杰梁佩鹏...
    598-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重型抑郁障碍(MDD)患者默认网络(DMN)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MDD患者(MDD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头颅高分辨率结构图像及rs-fMRI;以Matlab平台CONN工具箱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独立成分分析(ICA)以提取DMN;比较组间DMN与全脑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MDD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脑区DMN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韦氏智力测验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MDD组DMN与丘脑、楔前叶及中央前回静态功能连接均减弱(P均<0.05);MDD组DMN与丘脑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24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333,P=0.014).相比对照组,MDD组DMN内侧前额叶皮层、左/右外侧顶叶与伏隔核,以及左外侧顶叶、后扣带回与丘脑动态功能连接均减弱.MDD组DMN内侧前额叶皮层-伏隔核、后扣带回-丘脑动态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24评分呈低度正相关(r=0.313,P=0.019;r=0.311,P=0.021).结论 MDD患者DMN与局部脑区存在静态与动态连接异常,部分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相关.

    抑郁症默认网络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包畸胎瘤1例

    何予姝马斌潘婷王刚...
    602页

    胎儿畸胎瘤心包超声检查

    对比以不同方法分割ROI后弥散张量成像重建咬肌结果

    林香郭伟苏妍戴鸿鹏...
    60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分割ROI后行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咬肌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其差异,以及不同咀嚼习惯侧别之间DTI重建咬肌结果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25名健康成人,分别基于单层ROI(ROI-1)、三层ROI(ROI-3)及肌肉整体即感兴趣容积(VOI)对咬肌行DTI重建,评估重建DTI结果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可重复性、组间差异、组间相关性及其与脂肪分数(FF)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咀嚼习惯侧别间咬肌DTI重建结果的差异.结果 基于ROI-1、ROI-3及VOI以DTI重建咬肌结果可重复性均高(ICC均>0.90).不同ROI之间,所获纤维束数目(FTN)、纤维束平均长度(MFTL)、纤维束体积(FTV)、平均弥散系数(MD)、轴向弥散系数(AD)及径向弥散系数(R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基于以上3种ROI所获DTI结果之间呈正相关(r=0.739~0.994,P均<0.05);其FTN、FTV、MD、RD均与FF呈负相关(r=-0.628~-0.284,P均<0.05).以各ROI获取的非习惯咀嚼侧咬肌MFTL均短于平衡咀嚼咬肌(P均<0.05).结论 以不同方法分割ROI所获DTI重建咬肌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及一定相关性,且可重复性高;3种方式均可用于显示非习惯咀嚼侧咬肌纤维束长度改变.

    咬肌弥散张量成像可重复性,结果前瞻性研究

    三代双源CT Sn 100 kVp能谱纯化成像用于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

    刘莎莎于双得贾海鹏张宏波...
    609-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代双源CT Sn 100 kVp能谱纯化成像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效能、安全性及辐射剂量.方法 前瞻性随机将210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患者分入超低剂量CT(ULDCT)组(100例,以Sn 100 kVp、70 mAs超低剂量能谱纯化技术CT引导肺穿刺活检)或常规标准剂量CT(SDCT)组(110例,以110 kVp、50 mAs常规标准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比较2组肺结节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诊断效能、并发症发生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ULDCT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为97.00%,与SDCT组(9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取材成功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SDCT组,ULDCT组用于引导穿刺活检的平均CT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而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总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有所降低(P均<0.05);且ULDCT组图像质量可满足穿刺活检需要.结论 三代双源CT超低剂量Sn 100 kVp能谱纯化成像用于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可在保证诊断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孤立性肺结节活组织检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前瞻性研究

    机器学习用于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李寒笑曾甜邢雨朱好辉...
    614-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衰竭(CRF)为多因素所致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进而可累及全身多系统.机器学习(ML)可对高维医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于解决临床复杂问题具有显著潜力.本文围绕ML用于CRF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机器学习肾衰竭,慢性诊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