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蔡幼铨 周诚

月刊

1005-5185

manuscript.cmi@gmail.com

010-66939381,51927278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性刊物。1993年10月创刊,2000年改为大16开,页码80页,月刊。为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常规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电镜、红外热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血管血流联合LumiFlow成像技术获取早中孕期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

    左妮娜王一茹罗渝昆徐勇...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血流(MV-Flow)联合LumiFlow成像技术在获取11~17+6周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7月—202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早中孕期孕妇63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MV-Flow联合LumiFlow检查,分别获取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推荐的 8 个诊断切面,对不同模式下各标准切面图的血流要素进行评分,比较CDFI及MV-Flow联合LumiFlow在各诊断切面的显示成功率及评分.结果 63 例孕妇共进行 66 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MV-Flow联合LumiFlow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切面显示成功率分别为98.48%、98.48%、96.97%,高于CDFI(χ2=5.143、8.100、6.125,P<0.05),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成功率分别为39.40%和43.94%,显著低于CDFI(χ2=13.885、7.579,P<0.05).MV-Flow联合LumiFlow及CDFI两者在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及所有切面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t=-1.56、-1.77、-4.10,P>0.05);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及主弓脉弓切面,MV-Flow联合LumiFlow评分显著高于传统CDFI(t=-5.14、-6.08、-6.63,P<0.001),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CDFI评分显著高于MV-Flow联合LumiFlow(Z=-4.61、-4.06、-2.93,P<0.05).结论 MV-Flow联合LumiFlow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与主弓脉弓切面的显示较CDFI更具优势,可以作为早期胎心筛查中血流显像技术的有效补充.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超声检查,产前妊娠初期微血流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孟醒田士峰马长军林良杰...
    364-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9 年 5 月—2022 年 1 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7例宫颈癌,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CSC)64例、宫颈腺癌(CA)23例;将含有分化程度信息的50例CSC分为低分化组36例和高/中分化组14例,含有盆腔淋巴结信息的65例患者分为LNM组14例和无LNM组51例.2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各组酰胺质子转移(APT)值,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APT值评估CSC病理分级、CSC和CA鉴别及预测宫颈癌盆腔LNM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分化组CSC的APT值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0,P<0.05),APT值诊断CSC低分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阈值为2.33%,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54、0.963);CSC组的APT值低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APT值诊断CA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阈值为2.68%,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61、0.869);LNM组的APT值高于无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9,P<0.05),曲线下面积为 0.795,阈值为 2.88%,2 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48、0.956).结论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能预测CSC的病理分级,区分CSC和CA,可有效预测宫颈癌盆腔LNM,对宫颈癌的生物学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子宫颈肿瘤淋巴转移磁共振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化病理学,外科

    瘤样钙盐沉着症的超声表现

    张静梁羽黄富洪陈琴...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瘤样钙盐沉着症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22 年 5 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瘤样钙盐沉着症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年龄、性别、压痛、质地、皮肤改变、血磷、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超声表现(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后方声影、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血流信号).结果 44 例瘤样钙盐沉着症患者共 47个病灶,17 个病灶位于臀部,9 个病灶位于肢体,33 个病灶呈无痛性包块.44例患者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5例血磷升高.瘤样钙盐沉着症主要位于皮肤层、脂肪层或肌层内,不累及骨质.瘤样钙盐沉着症的超声表现分为3 型,①结节状钙化灶堆积型:41个(87.23%)病灶表现为沙粒样或颗粒状钙化灶堆积呈结节状,所有结节后方均伴有声影,其中8个病灶边界较清楚,周边可见细窄的低回声带,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0个病灶周边见较宽的低回声带,边界可辨,血流信号较丰富;②囊性团块伴钙化灶沉积型:4个(8.51%)病灶表现为囊性团块,内可见分隔,囊壁及分隔多发细沙样或颗粒样钙化灶沉积伴声影,囊性团块边界不清晰,囊壁可见稀疏血流信号;③孤立粗大钙化灶型:2个(4.26%)病灶表现为孤立粗大钙化灶,后方伴宽大声影,边界较清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瘤样钙盐沉着症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多呈无痛性质硬包块,超声表现分为3型,病灶位于软组织内,不累及骨质.

    瘤样钙盐沉着症超声检查病理学,外科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

    赫兰杨少玲张颖张春爽...
    374-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LEASO支架植入术后 25 根血管(20 例患者)的常规血管超声、SM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DSA为"金标准",观察SMI对LEASO的诊断价值.结果 再狭窄程度评估:DSA显示闭塞7枚(28.0%),重度狭窄14枚(56.0%),中度狭窄4枚(16.0%);常规血管超声显示闭塞 13 枚(52.0%),重度狭窄 9 枚(36.0%),中度狭窄 3 枚(12.0%);SMI显示闭塞 9 枚(36.0%),重度狭窄 12 枚(48.0%),中度狭窄4枚(16.0%).一致性分析:常规血管超声与DSA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558),SMI与DSA一致性强度高(Kappa=0.868),SMI与常规血管超声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MI评估再狭窄程度与DSA的一致性强,且优于常规血管超声,或可成为LEASO支架术后随访、判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术超声微血管成像支架内再狭窄

    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丁晨寒宋凤祥杨泽铖
    379-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年 10 月—2022 年1 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 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 80 kV,自动毫安,3 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 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 3 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80.0%),C组最低(66.7%)(P<0.05);C4椎体水平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管节段,B组SNR[(33.46±3.46)Hu]及CNR[(29.18±3.14)Hu]均略低于C组[(38.58±3.65)Hu、(34.26±3.58)Hu],但高于A 组[(27.47±3.23)Hu、(22.17±3.12)Hu,P<0.05].B 组 CTDIvol[(4.16±1.14)mGy]、DLP[(167.75±46.82)mGy·cm]和ED[(0.43±0.15)mSv]均低于A组[(8.51±2.13)mGy、(280.16±26.34)mGy·cm和(1.00±0.08)mSv],且DLP及ED较A组降低明显,仅略高于C组[(3.47±0.62)mGy、(139.06±25.37)mGy·cm和(0.34±0.08)mSv].在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方面,B组的显示比例最高(20 例,66.7%),明显高于A组(15 例,50.0%)和C组(10例,33.3%)(P<0.05).结论 行头颈部CTA扫描,由AIDR 3D执行数据重建时,当扫描参数为 100 kV、自动毫安,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辐射剂量,对穿支动脉显示效果最佳,推荐临床使用.

    CT血管造影术辐射剂量信噪比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385页

    心律不齐患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窄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的可行性

    禹烜李岩沈翀祝小莲...
    386-38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 5月—2020年5 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 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研究组 66 例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两组诊断准确率均在 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一致,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4.16比4.07、3.98比4.22、4.03比4.01,但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减少29%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11、9.119,P=0.001).结论 对于心律不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窄窗技术保证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回顾式扫描诊断准确性相当,同时能提高检查安全性,减少辐射剂量.

    心律失常,心性CT血管造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辐射剂量可行性

    "一键式"个体化低辐射剂量CT结肠造影的可行性

    李贝贝赵明月王旭魏巍...
    390-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CT结肠造影(CTC)中应用自动管电压预设置技术行"一键式"个体化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C扫描的131例患者,均行俯卧位(A组)、仰卧位(B组)两次扫描.A组管电压采用120 kVp,应用30%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图像;B组管电压使用自动管电压预设置模式,采用70%ASIR-V图像,其余参数均一致.记录体重指数、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两组轴位图像相同层面肝脏和肠腔内空气(背景)均匀处的CT值和噪声值,计算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由2位观察者采用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行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B组(体重指数:17.96~32.05 kg/m2)kVp预设值分布为70 kVp 4例、80 kVp 64例、100 kVp 61例、120 kVp 2例.A、B组CTDIvol、DLP分别为(5.57±0.13)mGy、(291.80±7.46)mGy·cm和(3.79±0.14)mGy、(189.70±7.48)mGy·cm,B组与A组相比,CTDIvol、DLP分别降低31.96%和34.99%(Z=9.931,P均<0.05).B组图像肝脏和肠腔内空气CT值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8、-1.218,P>0.05),B组图像噪声值低于A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 A 组(t=-33.200、-41.617,16.083、57.74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66~0.879,P>0.05).结论 在低剂量CTC扫描中应用自动管电压预设置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实现了"一键式"个体化低剂量CTC成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结肠造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行性

    影像生物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胡佳圆黄娟宋焱
    396-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复发通常比首次卒中更具致残性和致命性.尽管现有多种模型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但仍在不断更新以提升预测准确性,其中引入影像生物标志物尤为关键.本文综述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影像学标志物及其在预测模型中的价值,为缺血性卒中的管理与预防提供指导.

    缺血性卒中复发预测生物标志物综述

    计算机辅助在关节镜手术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吴根全孙鸿坤伍克州
    402-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节镜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微创检查和治疗方法,但其视野易受关节内组织遮挡,常需要配合其他影像检查应用.随着医疗设备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手术方式在普外科、骨科等的应用已相对成熟,能在术中提供精确的导航.因此,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手术方式在关节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对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分析,从术前成像、术中导航、机械臂操作等方面分析计算机辅助关节镜手术的诊疗应用进展以及技术可行性,发掘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讨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关节镜手术诊疗可行性.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关节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