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蔡幼铨 周诚

月刊

1005-5185

manuscript.cmi@gmail.com

010-66939381,51927278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性刊物。1993年10月创刊,2000年改为大16开,页码80页,月刊。为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常规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电镜、红外热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1mapping联合胆道-椎旁肌信号强度比预测肝功能的价值

    马博洋徐辉杨正汉朱文雁...
    699-703,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联合胆道-椎旁肌信号强度比评估肝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北京友谊医院 2020 年 8 月—2022 年 2 月 72例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患者,将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肝功能正常组22例、A级组35例、B+C级组15例.患者均于增强前及增强后20 min扫描T1 mapping 序列,测量肝实质的增强前及增强后(T1post)T1弛豫时间,并计算肝脏T1弛豫时间减少率(ΔT1).在肝胆期图像上测量胆道信号及椎旁肌信号,计算胆道-椎旁肌信号强度比(SIR).评价医师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观察各指标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和诊断效能.结果 T1post 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83,P<0.001),随肝功能受损程度加重逐渐增加.ΔT1、SIR、SIR×ΔT1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764、-0.729、-0.826,P均<0.001),随肝功能受损程度加重逐渐减小.T1post、ΔT1、SIR、SIR×ΔT1 在各肝功能分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491、55.782、48.410、46.809,P均<0.05);两两比较中,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中的诊断效能最优者为SIR×ΔT1,其鉴别肝功能正常组与肝硬化组、A级组与B+C级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15、0.984.结论 T1post、ΔT1、SIR、SIR×ΔT1 与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均有较强的相关性.SIR×ΔT1在各组间鉴别能力更好,可作为定量评估肝功能的影像指标.

    T1mapping信号强度比肝功能钆塞酸二钠磁共振成像

    胃肝样腺癌的CT特征

    姜楠陈蒙孟倩胡粟...
    7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肝样腺癌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CT资料,分析病灶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转移及侵犯等情况,总结其临床及CT特征.结果 38例患者中,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24例,免疫组化甲胎蛋白表达阳性32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门静脉期病变最大截面长径2.38~11.95 cm,中位数为5.200(3.365,7.215)cm,23例伴溃疡,20例内见坏死,25例周围侵犯,14例出现肝脏转移,5例出现门静脉系统癌栓.结论 胃肝样腺癌为罕见肿瘤,血清甲胎蛋白常增高,CT增强检查肿瘤常较大,可见坏死,渐进性或持续强化,易发生转移、侵犯门静脉,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胃肿瘤肝样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与胎儿脑成熟的相关性

    洪子涵杨梦莹杨迎宾徐梦莹...
    709-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胎儿脑成熟半定量评分(fTMS)研究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VM)的胎儿在妊娠中晚期是否存在脑发育异常.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胎儿MRI的 45 例正常胎儿和 78 例异常胎儿,使用fTMS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分.通过线性回归评估正常和异常胎儿fTMS与孕龄的关系,并分析孤立性轻度和中度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差异.结果 正常胎儿的fTMS与孕龄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5),fTMS(Y)与孕龄(X)线性回归方程为:Y=-28.1+1.25X;孤立性轻度和中度VM组的fTMS与孕龄呈显著正相关(r=0.945、0.906,P均<0.05),fTMS(Y)与孕龄(X)线性回归方程为:Y=-28.46+1.24X、Y=-25.57+1.13X;正常胎儿、轻度VM、中度VM的fTMS分别为(10.55±4.25)分、(10.13±4.08)分、(9.22±3.77)分,49例孤立性轻度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fT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1,P>0.05),29 例孤立性中度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fT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P<0.05).结论 fTMS适用于常规临床使用,并对孤立性中度VM胎儿和正常胎儿脑成熟的差异敏感.

    磁共振成像胎儿脑成熟半定量评分孕龄

    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指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吴丽仙武立萍雍圆圆
    714-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联合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指数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12 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495 例卵巢肿瘤的超声图像,根据O-RADS超声风险分层标准对附件区包块进行分类.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O-RADS对附件肿块的诊断效能,对O-RADS 4类,联合ROMA指数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O-RADS 2~5类卵巢肿瘤的恶性率分别为0、2.7%、43.6%、86.8%;O-RADS超声风险分层诊断卵巢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对附件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截断值为>3类,诊断卵巢肿瘤的敏感度为 90.8%、特异度为 89.4%、阳性预测值为 67.9%,阴性预测值为 97.5%,诊断符合率为 89.7%;O-RADS 2~5类诊断卵巢肿瘤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7.3%、43.6%、86.8%,O-RADS 4类是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难点,将O-RADS 4类联合ROMA指数后诊断符合率由 43.6%升至 72.7%.结论 O-RADS超声风险分层对卵巢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O-RADS 4类是诊断难点,O-RADS 4类联合ROMA指数能显著提高卵巢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卵巢肿瘤超声检查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

    MRI联合产前超声诊断胎儿VACTERL联合征合并尿道下裂1例

    范随许敬博曹一民伊泽茜...
    719-720页

    肛门闭锁VACTERL联合征尿道下裂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病例报道

    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和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牛雅宁于一行龚毓宾董健...
    7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两种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评价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比较两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2022 年 5 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就诊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皮下组织血管瘤或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患者90例,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图像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对特征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对比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精选的10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两种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2(95%CI 0.887~0.917)、92.1%、85.0%、92.3%、90.9%、93.5%和0.827(95%CI 0.787~0.856)、85.2%、70.0%、94.1%、90.9%、85.0%;随机森林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960(95%CI 0.938~0.983)、98.4%、96.4%、97.8%、98.1%、97.2%和0.742(95%CI 0.699~0.785)、77.8%、57.1%、82.3%、79.6%、62.5%.训练组和验证组两种模型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06、-2.009,P<0.05).结论 超声影像组学可以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小样本数据中的诊断效能更稳定.

    血管瘤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超声检查影像组学算法

    针灸足三里穴位周围肌肉微循环的超声造影评估

    徐振宏柳漂漂王筱颖王泽城...
    726-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正常人足三里穴位针灸前后局部肌肉微循环情况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 2018 年 9 月—2020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就诊的7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于针灸前、针灸得气最强时、针灸后2 h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胫前肌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分析感兴趣区中的小动脉、肌肉组织和小静脉,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和造影剂渡越时间(CTTs).采用针灸者结合受灸者的客观评分标准评价针感.于针灸前、针灸得气最强时、针灸后2 h检测胃泌素、血浆促胃动力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水平.结果 ①针灸得气最强时,胫前肌动脉-肌肉间、肌肉-静脉间、动脉-静脉间CTTs明显缩短,与针灸前及针灸后2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针灸前及针灸后2 h CT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灸得气最强时,志愿者血清内胃泌素、血浆促胃动力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水平升高,与针灸前及针灸后2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针灸前及针灸后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灸得气最强时,胃泌素、血浆促胃动力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水平与胫前肌动脉-肌肉间、肌肉-静脉间、动脉-静脉间CTTs均呈正相关(r=0.360~0.702,P<0.001).结论 针刺足三里得气最强时,可造成骨骼肌周围微循环改变,导致CTTs明显缩短,同时也能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能.

    针灸疗法超声检查造影剂穴,足三里骨骼肌微循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第10版)收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730页

    自旋锁定频率对心肌定量T1ρ成像的影响

    韩彩云邓炜赵韧束宏敏...
    73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3.0T MR系统下,自旋锁定频率对心肌定量T1ρ值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7-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38名健康志愿者.使用3.0T MR系统进行T1ρ mapping及短轴电影成像扫描.获得自旋锁定频率为5 Hz、300 Hz、400 Hz、500 Hz的左心室短轴T1ρ图像,分别测得各节段T1ρ值和心肌纤维化指数,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不同自旋锁定频率下T1ρ值和心肌纤维化指数的差异.结果 5 Hz、300 Hz、400 Hz、500 Hz的T1ρ值分别为(33.9±2.8)ms、(43.4±2.1)ms、(45.4±2.6)ms、(46.5±2.4)ms,自旋锁定频率越高,T1ρ值越大,且不同自旋锁定频率的T1ρ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 Hz比 400 Hz:P<0.001;300 Hz比 500 Hz:P<0.001;400 Hz比 500 Hz:P=0.043).300 Hz、400 Hz、500 Hz下的心肌纤维化指数分别为(9.4±2.2)ms、(11.3±2.9)ms、(12.6±2.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 Hz比400 Hz:P<0.001;300 Hz比500 Hz:P<0.001;400 Hz比500 Hz:P=0.033).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特定心脏磁共振设置下健康成人的心肌T1ρ值,结果表明自旋锁定频率可以影响T1ρ值.

    心肌心肌纤维化磁共振成像T1ρmapping自旋锁定成像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评估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损伤的应用进展

    冯兆丰李淑豪任海波龚良庚...
    736-740,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大幅改善.但肿瘤治疗可能伴有潜在的心血管毒性作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最终肿瘤患者可能并非死于肿瘤,而死于肿瘤治疗,早期识别心血管损伤并制订相关策略改善这种副作用至关重要.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可实现对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心肌组织特征及心脏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的"一站式"评价,在评价心血管损伤,尤其是早期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回顾各种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方法在评估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损伤中的应用和进展.

    肿瘤心脏毒性药物疗法放射疗法磁共振成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