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白知朋

月刊

1672-8270

zgyxzbzz@yahoo.com.cn

010-63028803 63029869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中国医学装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本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最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反映广大医学装备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款无创连续血压测量设备研制及其准确性验证

    吴燕吴庞何攀沈建...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制一款无创连续血压测量设备NC-BPM型并验证其监测血压的准确性.方法:研制一款NC-BPM型无创连续血压测量设备(简称NC-BPM),整套设备系统主要由指套传感器、信号采集和压力控制单元、高度校正系统和主机4个模块组成.使用欧姆龙J760电子血压计(简称J760)和CNAP Monitor 500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简称CNAP Monitor 500)作为监测血压准确性验证的参考血压计,按照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可穿戴无袖带血压测量装备标准测试流程,分别测量25名受试者静态期、血压变化期和校准后期3个阶段的血压,验证NC-BPM测量血压的准确性.结果:使用NC-BPM与CNAP Monitor 500均采集到13 753个数据点,两种仪器测得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血压(MAP)具有高度相关性(r=0.96、0.97、0.98,P<0.05);欧姆龙J760采集到379个数据点,NC-BPM与欧姆龙J760测得SBP和DBP数据亦有高度相关性(r=0.98、0.95,P<0.05).按照英国高血压协会(BHS)和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AMI)标准的等级评价,NC-BPM与CNAP Monitor500的SBP差值在0~5 mmHg、0~10 mmHg和0~15 mmHg范围内的占比分别为85.01%、97.60%和99.47%,DBP占比分别为84.34%、99.85%和100%,MAP占比分别为92.66%、99.72%和99.96%,三者均属BHS标准A级;两种仪器测量的指动脉SBP、DBP和MAP压差值分别为(0.67±5.07)mmHg、(2.43±2.87)mmHg和(1.43±2.89)mmHg,均在AAMI标准(5±8)mmHg范围内.NC-BPM与欧姆龙J760的SBP差值0~5 mmHg、0~10 mmHg和0~15 mmHg范围内占比分别为79.95%、97.36%和100%,DBP占比分别为89.71%、99.74%和100%,两者均属BHS标准A级;两种仪器测量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差值分别为(1.57±4.18)mmHg、(0.57±5.20)mmHg,均在AAMI标准(5±8)mmHg范围内.结论:NC-BPM设备已通过了IEEE标准下AAMI标准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可进行下一阶段临床验证试验.

    无创连续血压测量准确性验证试验体积钳制技术

    控制扫描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精确CT定位扫描的效果研究

    庄洁颖王敏时飞跃付林...
    8-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控制扫描(CS)法精确确定放疗标记点CT层面的位置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CS法制作标记点层面位置(MSP)计算程序,用于位置计算的企业微信程序,以及头颈部肿瘤患者(层厚3 mm)的CT定位扫描中.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60例头颈部位肿瘤患者,将使用CS法行CT定位扫描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常规方法行CT定位扫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30例.对两组CT定位扫描中3个金属标记点同时显示在同1层面的例数及含标记点CT图像的层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3个标记点同时显示在同1层面上的例数分别为26例和13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增加了13例(占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含标记点CT图像仅1层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0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增加4例(占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1,P<0.05).结论:使用CS法辅助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CT定位扫描,可精确计算得到CT定位扫描的目标起始位置,从而使放疗患者3个金属标记点的影像尽可能出现在同1个CT层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放疗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控制扫描(CS)法标记点CT定位企业微信放射治疗

    基于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方法的CT图像细小骨折检测研究

    李瑞瑞杨晓光孙世豪季尚蔚...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提升CT图像细小骨折检测的感知,通过多任务实现实例级别细小骨折目标的检测,快速、准确地从大量CT图像中识别并定位骨折,以辅助临床及时开展治疗.方法:引入分组非局部(non-local)网络方法,计算CT图像连续切片任何位置和通道之间的远程依赖关系,将多目标检测模型3D RetinaNet单级检测器与医学图像语义分割(3D U-Net)架构相融合,实现端到端的多任务3D卷积网络,以多任务联合的方式实现对细小骨折的实例级别检测.选择医学图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MICCAI)2020挑战赛提供的肋骨骨折公开数据集(Rib Frac Dataset)600例CT扫描图像,通过5∶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500例)和验证集(100例),测试多任务3D卷积网络的精度性能.结果:多任务3D卷积网络方法的检测精度性能优于单任务网络FracNet、3D RetinaNet及3D Retina U-Net,其平均精度与3D RetinaNet和3D Retina U-Net网络相比分别高出7.8%和11.4%,且优于3D Faster R-CNN、3D Mask R-CNN两种单任务网络检测方法,平均精度分别高出约6.7%和3.1%.结论: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融合不同模块,对于细小骨折检测性能均有提升,引入分组非局部(Non-local)网络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对细小骨折目标的检测精度性能.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非局部CT图像肋骨骨折数据集(RibFracDataset)

    基于不同管电压的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

    惠庆桃刘婷卿翔李洁...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同管电压的CT扫描图像采用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1 mm薄层图像,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图像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标准偏差(SD)值,由两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诊断医师独立双盲的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目标组织的CT值、SD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4种不同管电压的CTDIvol和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617、3996.118,P<0.05).在70 kV管电压下,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的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267、53.327、14.873,P<0.05).在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4种不同管电压下,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随着管电压的降低,CT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899、2563.93、219.231,P<0.05).两名诊断医师对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12~0.869).结论:CI算法在70 kV管电压下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图像与80 kV、90 kV、120 kV图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图像具有良好信噪比.

    计算机体层摄影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长板探测器数字X射线摄影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王文海贾绍田殷广宁宋俊峰...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板探测器数字X射线摄影术(DR)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将长板探测器(简称探测器)直立竖放,金属铅线标记的刻度长尺立于探测器面板长轴中心前方20 cm处且与探测器中轴线平行.将3块空间分辨力测试方卡分别放置于探测器的上、中、下3个位置,互相之间相隔30 cm呈45°方位贴敷于探测器面板上.源图像距离(SID)分别为100、150和200 cm时曝光,检测探测器上、中、下3个选点位置不同SID时获得的入射剂量;通过对方卡的图像观察确定3个位置点的空间分辨力;通过对金属铅线标记的刻度长度的投影测量与实际铅线长度之比,获得不同点位的放大率.观察探测器长轴方向有效焦点面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形态变化.结果:当SID为100、150和200 cm时,图像放大率随SID增大而减小,3种SID放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80,P<0.001);不同SID对应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P<0.05);空间分辨力恒定为1.8 LP/mm.探测器短轴方向存在足跟效应,探测器长轴方向有效焦点呈上下对称显示.结论:长板探测器DR成像设备实现了一次曝光摄取脊柱全长或下肢全长的影像,可满足临床需求,提高X射线检查效率.

    长板探测器数字X射线摄影术(DR)影像放大失真有效焦点空间分布

    基于深度学习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剂量预测的研究

    何钰邓春娥刘润红
    29-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1∶2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08例,验证集15例和测试集31例,以临床批准的剂量作为"金标准",对3D Res-UNet预测的放疗剂量与临床的放疗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深度学习与临床"金标准"之间的靶区适型度指数(CI)和平均剂量(D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0.124,P<0.05).危及器官(OAR)膀胱40%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区体积(V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0.510,P<0.05),直肠V5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121,P<0.05).左股骨头V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0.415,P<0.05).右股骨头V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3.102,P<0.05).骨盆Dmean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1.224,P<0.05).小肠V40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0.461,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差异图显示,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差异很小,预测与临床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基本重合.结论:3D Res-UNet模型可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术后VMAT计划三维空间剂量,可指导临床放疗工作.

    子宫内膜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三维剂量深度学习剂量预测

    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中生物负载修正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冯群李婧战玢田光娟...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中影响生物负载修正系数的不同因素,以提高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方法学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GB/T19973.1-2015),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微生物检测,选择不同菌种接种位置、不同洗脱液采集技术和不同微生物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计算生物负载的修正系数.结果:基于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物负载的修正系数数据分析,选取锥头内部、管内壁、橡胶活塞3个不同菌种接种部位平板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75,P<0.05),回收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2.9、16.5和9.9;选取手工振摇20 s、机械振摇5和20 min(200 r/min)3种不同的微生物采集技术平板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60,P<0.05),回收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14.1、7.1和1.9;选取涂布法、倾注法、薄膜过滤法3种不同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平板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9,P>0.05),回收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1.2、1.1和1.2.结论:在检测生物负载时,应选择多个部位同时染菌进行操作,并采用机械振摇的方式采集洗脱液,在医疗器械生物负载的检测中,染菌部位和微生物采集技术的选择是生物负载修正系数的重要因素.

    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修正系数回收率生物负载

    心脏除颤仪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量释放调查与分析

    李东王晓龙谢峰王宇坤...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心脏除颤设备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分析除颤设备能量输出的性能特征,提升管理水平以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2年医院在用(含期间报废设备)的861290、CardioServ等10个型号的90台除颤设备,统计分析除颤设备的能量输出检测数值、计算释放能量误差.将使用初期(设备启用前3年)的36台除颤仪按照年份分为启用第1、2和3年,比较3年设备能量输出数据.将使用正常期(使用中期)数量最多的型号A和型号B除颤仪(41台)依据2018-2000年3年的能量释放校准数据,分析两个型号设备在100 J预置值时释放能量的差异.分析2015-2022年报废期的8台能量输出超限设备的能量释放误差.结果:使用初期3组设备数据,设备启用的第1、2年除颤仪在预置值的能量释放值100、150和200 J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7、-0.17、-0.58,P>0.05);设备启用的第1、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0.38、-0.86,P>0.05).在对正常期设备的能量释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不同型号41台设备在100 J预置点的能量释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P<0.05).能量超差的除颤仪从初期开始能量释放一直偏高,且随预置能量增加,相对误差增大,设备重复性好,预置能量(x)与释放能量(y)之间符合线性关系(R2=0.9985).在用除颤设备中,>100 J预置点的能量输出合格率为97.68%.结论:不同型号除颤设备能量释放的均值在合格范围内略有差异,能量输出仍是除颤设备应重点关注的性能指标,应结合设备的维护维修数据深入分析,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优化质量控制策略,确保除颤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除颤仪能量释放生命周期

    宽体CT对自由呼吸状态下患者胸部扫描的临床价值

    邹雪超王冠朴成浩赵岩...
    44-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16 cm宽体探测器CT扫描对无法配合屏气患者胸部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胸部CT检查中无法配合屏气呼吸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扫描设定观察组为16 cm宽体探测器CT扫描准直宽度256 mm×0.625 mm,对照组为8 cm宽体探测器CT扫描准直宽度128 mm×0.625 mm,其他参数相同;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测量并计算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标准差(S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8.81±6.84)岁,平均体重为(64.46±9.86)kg,BMI、CTDIvol、DLP、ED及曝光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2.89±3.09)kg/m2、(4.61±1.00)mGy、(1 471.02±345.25)mGy·cm、(20.59±4.83)mSv和(1.01±0.61)s.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70±6.76)岁,平均体重为(62.84±4.75)kg,BMI、CTDIvol、DLP、ED及曝光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2.89±2.29)kg/m2、(14.5±0.00)mGy、(4 561.70±346.32)mGy·cm、(63.86±4.85)mSv和(4.07±0.12)s.观察组主肺动脉、右下肺静脉干及主动脉弓主观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4分,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患者的CTDIvol、DLP、ED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2、-44.231、-44.234、-107.10,P<0.05).结论:相比传统8 cm探测器CT扫描,16 cm宽体探测器在自由呼吸的患者胸部CT扫描中可以大幅度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求,对临床上急诊的快速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屏气呼吸胸部扫描16cm宽体探测器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清指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赵宇明赵树媛侯鹏王爽...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0分≤Gensini积分≤20分)、中度组(20分<Gensini积分≤60分)及重度组(Gensini积分>60分),每组34例.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Lp-PLA2及ANGPTL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MLA、ML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AS、%DS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4.083、5.871、6.976、3.387、2.198、2.668、3.505,P<0.05).重度组Lp-PLA2、ANGPTL3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8.220、2.575、3.0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A、MLD、%AS、%DS、CCTA综合参数、LpPLA2以及ANGPTL3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8、0.690、0.742、0.801、0.904、0.808和0.807.灵敏度分别为91.20%、91.20%、64.70%、94.10%、97.10%、70.60%和88.20%;特异度分别为76.50%、57.40%、75.00%、50.00%、70.60%、97.10%和70.60%.CCTA综合参数的AUC分别高于LpPLA2和ANGPTL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及血清Lp-PLA2、ANGPTL3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一定效能,且CCTA的预测效能更高.

    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