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

    张可人崔杏姜云芳陈瑞...
    568-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法:开设《药事管理学》思政课程,对我校2018级药事管理专业及药物制剂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结果:教学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193份,有效回收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8.96%.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163人,占85.34%)都认为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很有必要,83.77%的学生(160人)认为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加入的思政元素对其思想有很大的启迪,84.82%的学生(162人)认为在思政融入《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中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结论: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已初步建立,教学效果较好,但在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丰富结合思政点的教学资源等方面,仍需不断进行完善.

    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

    王丽薇周建良赵维良陈碧莲...
    572-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我院《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组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自身的思政资源禀赋以及前期教学改革经验,通过设计符合时代精神与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融入到教学中,并构建多元增值性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组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能加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真实场景中解决与中医药相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多个维度内化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为其他医药类课程的思政育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思政翻转课堂多元增值性评价体系

    《药物合成新技术》课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叶向阳惠子何兴瑞王丽薇...
    57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院在《药物合成新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科技竞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优秀的药物合成、药物开发与药物生产研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奠定基础.方法:组建师生合作型教师队伍,构建用于教学的药物合成科研平台,改革教学内容,强化研究型教学内容,注重科研思维培养,为药学专业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科技创新竞赛指导与技术支持.结果 与结论:通过两个教学周期的改革与实践,我院学生在药物合成基础知识掌握、科研实验设计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省级、市级和校级多个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课程建设获得2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其他医药类课程开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药物合成新技术》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医药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教学研究特征分析

    张娇燕段丹郭明月吴松霖...
    581-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药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教学元素的特征,以期为我国开展教学评价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资讯网,获取医药学教育领域"形成性评价"教学研究,筛选后应用Excel软件提取所纳入研究中的"形成性评价"元素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MindMaster和GraphPad Prism软件分别绘制思维导图和柱状图,采用VOS viewer软件生成聚类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形成性评价教学法在课堂应用较临床教学应用多,该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以40%、50%居多;考核元素种类覆盖较广,前3名分别为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应用策略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形成性评价教学常与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联合应用,依靠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以及建立即时通讯交流平台来协助达成教学评价,多通过问卷调查法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和指导,有助于"教学相长",值得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推广应用.

    形成性评价医学教学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通关藤注射液与顺铂联合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分析

    赵新冯小燕张妮荆晶...
    58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通关藤注射液与顺铂联合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通关藤注射液与顺铂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相关指标、免疫细胞水平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癌细胞增殖相关指标血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的mRNA相对表达量减小更明显(P<0.05);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升高更明显,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下降均更明显(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升高均更明显(P<0.05),CD8+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通关藤注射液与顺铂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等有关.

    膀胱癌顺铂通关藤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作用机制

    基于处方模板的食管癌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张厚莉孟伟王启飞陈文文...
    59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处方模板的食管癌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将2019年4~7月于我院实施基于处方模板的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模式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将2018年4~7月于我院实施传统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模式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药品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 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更短(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药品费用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处方模板的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的建立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处方模板食管癌营养支持干预

    13例植生拉乌尔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李官红郑玉琼李文周维...
    598-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植生拉乌尔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诊断为植生拉乌尔菌肺炎的病例,共1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及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植生拉乌尔菌肺炎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90岁,中位年龄61岁,9例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实变、磨玻璃影,部分合并胸腔积液.药敏结果提示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抗感染治疗预后好.结论:植生拉乌尔菌肺炎患者临床表现无典型性,诊断主要依据临床标本的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预后较好.

    植生拉乌尔菌肺炎临床分析治疗

    加拿大警示含伐昔洛韦药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全身症状药物反应的潜在风险

    603页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颅内感染继发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重症肺炎的病例分析

    陈良周海芳魏光蕊蔡莹...
    604-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积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临床抗感染治疗经验,旨在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内感染继发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致重症肺炎抗感染治疗的全过程,运用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综合讨论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再依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原理精准给药.结果:使用CAZ/AVI 3 d后,患者体温及炎性指标有所下降,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7 d后转回普通病房,19 d后治愈出院.结论:CAZ/AVI对CRKP感染治疗效果明确,临床药师可运用药学知识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精准治疗,实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临床药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精准治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中药材中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武琴园赵丽罗叶丽何希瑞...
    607-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中药材中锂(Li)、铍(Be)、钴(Co)、镍(Ni)、砷(As)、硒(Se)、锶(Sr)、锰(Mn)、镉(Cd)、锌(Zn)、铝(Al)、铊(Tl)、铅(Pb)、铋(Bi)、铜(Cu)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取中药材样品,60℃烘干3 h,粉碎成粗粉.精密称取0.2 g,置消解罐内进行消解,最后用水定容至25 mL.建立ICP-MS方法测定样品中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外标法定量.ICP-MS射频功率为1150 W,雾化器氩气流速为1.20 L·min-1,等离子体氩气流速为15 L·min-1,采样深度为8 mm,反应模式为标准模式和碰撞模式.结果:在最佳仪器条件下,15种金属元素在0~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85.3%~114.7%,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5.65%,检出限均低于0.047μg·L-1,符合分析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中药材中15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中药材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