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王其灼

月刊

1001-8255

cjph@pharmadl.com

021-62793151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药工业领域内历史最长的技术刊物,重点报道我国医药工业生产和科技的成果和经验,及时介绍国际上制药新技术发展新动向,为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促进医药工业发展服务。读者对象为医药、生物技术、化工等行业的生产、科研、教学、临床、经营管理人员。本刊在国际上入选CA、BA和AA等著名检索系统,在CA上的收摘率在我国医药期刊中位于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国内临床试验化学药物简介

    张庆伟郭政黄雷张子学...
    659-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试验的22个化学药物的化合物专利、作用机制、适应证、剂型规格及合成路线等,以期为从事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药及仿制药研究的医药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化学药物合成路线

    混悬型滴眼剂的研究进展

    易婷赵雁陶涛
    679-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悬型滴眼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无菌眼用液体制剂.相较于溶液型滴眼剂,该剂型具有药物颗粒可在角膜前囊滞留、增加与角膜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药效的优势.目前国产混悬型滴眼剂品种较少,其开发存在较大挑战.本文从混悬型滴眼剂的国外品种概况、处方和工艺特点及其制剂学评价方法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混悬型滴眼剂处方工艺制剂学评价

    丙烯酸交联聚合物用于眼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淑娟张建华庄鹏飞葛育红...
    687-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烯酸交联聚合物(包括卡波姆和聚卡波菲)作为眼部凝胶给药系统中优良的生物黏附剂,能延长眼部滞留时间从而提高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眼部给药系统的剂型特点、物理性质、体外释药行为、稳定性、眼部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及新应用进展.

    眼部给药凝胶卡波姆聚卡波菲聚丙烯酸酯丙烯酸交联聚合物

    国产胰酶肠溶片的质量研究与风险分析

    郑璐侠张颖邵泓陈钢...
    696-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国产胰酶肠溶片的质量,分析产品目前存在的质量风险和质量标准中需要完善的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的法定方法对全国范围内抽验的49批样品进行检验,并结合探索性质量研究,主要包括溶出度、罩泡密闭性、水分、残留溶剂、效价测定、种属鉴别等,对性状不合格的原因及反映的质量风险进行深入探究.对国产制剂与进口参照制剂进行了效价测定和溶出曲线的一致性评价,论证了将绝对效价测定方法修订为相对效价测定方法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认为本品主要在有效性上存在风险隐患,我国药典标准较为简单,应增订溶出度、水分,修订效价测定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检测指标,为标准完善和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胰酶肠溶片质量研究风险分析溶出度效价测定种属鉴别

    棘白菌素B新型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朱冰东圆珍张喜全马洁...
    704-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棘白菌素B母核(ECBN)为基础,在侧链中引入了多肽结构,并探索出了棘白菌素B新型衍生物的固相及液相联合合成的路线.以不同芳香性氨基酸、极性带正电荷氨基酸以及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14个新的棘白菌素B衍生物,分别对其进行了抗真菌活性、溶血毒性、水溶性评估,筛选得到了ECBN-[3-(2-萘基)-D-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月桂酸(ECBN-D-2-Nal-Dab-C12,13).相比于阿尼芬净,13在保留抗真菌活性的同时,溶血毒性大大降低,并且水溶性得到极大改善,时间-杀菌曲线也证实二者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相似的杀菌效果.因此,13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棘白菌素B衍生物抗真菌药固-液相合成抗真菌活性水溶性

    左氧氟沙星半水合物的制备工艺

    舒理建沈晓峰杨平爱杜超...
    713-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左氧氟沙星半水合物(1)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将硫酸钠十结晶水合物作为制备1的定量水分的来源,在乙醇中逐步缓慢加热,于33~35℃保温1h,再升温至65~70℃,保温2h,促使硫酸钠十结晶水合物释放出所含水分,从而保证左氧氟沙星专一性地生成1.改进后的工艺解决了文献中高沸点溶剂在1中残余量大、低沸点溶剂用量大的问题,更方便可靠.

    左氧氟沙星半水合物硫酸钠十结晶水合物合成工艺改进

    盐酸索他洛尔有关物质的合成

    叶欣孙忠华陈益林胡小丽...
    716-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控制盐酸索他洛尔的质量,本研究基于其工艺,合成了5个有关物质,分别为N-[4-(2-异丙胺基乙基)苯基]-甲磺酰胺(有关物质A)、N-[4-(2-异丙胺基乙酰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盐(有关物质B)、N-[4-(1,2-二羟基乙基)苯基]-甲磺酰胺(有关物质C)、N-[4-(2-羟基-1-异丙胺基乙基)苯基]甲磺酰胺(有关物质D)和N-[4-(1-乙氧基-2-异丙胺基乙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盐(有关物质E),其中有关物质E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中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均经MS、1H NMR和13C NMR确证.

    盐酸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有关物质合成

    基于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的重组贝伐珠单抗细胞培养工艺优化

    丁钰杨倩倩沈智勇赵瑾...
    72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多因素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通过对初始活细胞密度、变温时活细胞密度、培养时间、基础培养基混合比例和五水合硫酸铜添加浓度的研究,优化了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培养重组贝伐珠单抗的细胞培养工艺.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和中心复合设计,以抗体产量和乳酸浓度作为响应值进行模型拟合,应用MODDE软件对工艺参数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初始时每1 ml含活细胞数(0.9±0.1)×l 06个、变温时每l ml含活细胞数(20±2)×l06个、BM01基础培养基占比75%、五水合硫酸铜浓度140 μg/L、培养时间14d,最终抗体产量高达5.3 g/L,同时收获时乳酸水平显著降低至0.4 g/L,降低了工艺失败的风险,提高了培养过程的耐受性.本研究为日后同类细胞培养工艺的开发或研究提供了参考.

    贝伐珠单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细胞培养工艺

    灯盏乙素苷元和二氢杨梅素对人CD3+T淋巴细胞的影响

    严伟杰杨兆祥魏晓慧徐宇虹...
    729-734,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炎症反应中,人的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灯盏乙素苷元(1)和二氢杨梅素(2)都是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抗炎作用和开发潜力.本试验首先在体外成功培养扩增了人CD3+T淋巴细胞,然后考察了CD3+T淋巴细胞分别经1和2处理后自身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以及表面CD25和CD69的表达和白介素(IL)-17A、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oα)、干扰素γ(INF-γ)的分泌水平.结果 表明,1和2都能明显抑制TNF-α的分泌,在40 μmol/L时,TNF-α的分泌水平分别只有空白对照组的54.5%和69.3%;二者对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影响.CCK-8检测结果显示1和2对CD3+T淋巴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均高于80%.并且,1和2对CD3+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表面CD25和CD65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总的来说,1和2能直接抑制CD3+T淋巴细胞分泌炎症因子TNF-α,同时并不会影响CD3+T淋巴细胞的细胞活性和功能活性.

    人CD3+T淋巴细胞黄酮类化合物灯盏乙素苷元二氢杨梅素抗炎作用

    检测方法对利斯的明透皮贴剂体外释放的影响及体外渗透与体内相关性的评价

    陈亚楠汪晴
    735-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市售的2种规格利斯的明透皮贴剂为模型药物,比较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收载的释放度测定方法(2种桨碟法和1种转筒法)对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根据利斯的明贴剂对不同种类完整鼠皮(小鼠、大鼠和裸鼠)的体外渗透试验结果,以及文献中的人体药动学数据,初步评价体内外相关性(IVIVC).单变量方差分析(ANOVA)和模型拟合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不同规格利斯的明贴剂的释放曲线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鼠类离体皮肤进行利斯的明贴剂的体外渗透试验与人体药动学数据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大鼠皮肤的IVIVC关联性最好(R2=0.993 8).本试验表明,转筒法较适用于利斯的明贴剂的体外释放研究;大鼠皮肤适用于利斯的明贴剂IVIVC的建立.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释放方法渗透体内外相关性(IVI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