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詹洪春

半月刊

2095-0616

zgyykx400@163.com,zgyykx@vip.163.com

010-59694532,59694533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1004室

中国医药科学/Journal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 11-6006/R,国际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两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任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医药科学》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原创论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敏献王博周龙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结果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 月 1 日台州市立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 63 例创伤闭合性脾破裂并且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63 例创伤闭合性脾破裂并且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抢救成功 60 例、死亡 2 例、介入术后转开腹 1 例,成功率为 95。24%。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 15 例。经ROC曲线分析,当创伤严重评分(ISS)≥27。5 分时,其对并发症诊断最为敏感,此时敏感度达到 46。70%,特异度达到 77。10%;单因素分析,血红蛋白(H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脾损伤分级(AAST)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APTT和Hb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因素(P<0。05);应用nomogram预测模型,APTT>36 s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是≤36 s的 17。936 倍,Hb[130,175)g/L的并发症风险仅仅是Hb[70,90)g/L的 6%。结论 ISS≥27。5 分时,其对并发症诊断最为敏感;Hb、APTT、AAST是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且APTT和Hb水平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

    脾动脉栓塞脾破裂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研究可视化分析

    吴彩英马小琴孙利华马明鸣...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近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旨在为后期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收录的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解析发文的年代趋势、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结果 共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351篇,近年来,年均发文量呈稳定趋势,作者和机构间合作欠紧密。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研究热点集中在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等。结论 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增龄性升高,早期营养风险筛查,能够为营养干预提供支持,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变疾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营养不良营养风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PBMC表面PD-1、Caspase-9在不同病情阶段中临床表达意义

    付婷婷贾晖黄遂欧芳...
    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患者不同阶段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9(Caspase-9)水平,寻找其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湘潭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与肝病科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进行治疗的 224 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病情阶段将所有患者分成乙型肝炎轻度组(n=83)、乙型肝炎中度组(n=76)和乙型肝炎重度组(n=65)。另取同期肝癌患者 21 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 70 例归入健康组。比较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统计分析不同病情阶段与PBMC表面PD-1、Caspase-9 水平的关系以及其对于病情阶段的预测价值。结果 乙型肝炎轻度组、乙型肝炎中度组、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以及肝癌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DNA(HBV-DNA)都显著高于健康组,乙型肝炎轻度组、乙型肝炎中度组、乙型肝炎重度组和肝癌组AST、ALT依次升高,并且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轻度组、乙型肝炎中度组、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以及肝癌组患者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乙型肝炎轻度组、乙型肝炎中度组、乙型肝炎重度组和肝癌组Caspase-9 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轻度组、乙型肝炎重度组和肝癌组PBMC表面PD-1 依次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PD-1 和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表面PD-1 与AST、ALT呈正相关,与HBV-DNA呈负相关,而Caspase-9水平与AST、ALT呈负相关,与HBV-DNA呈正相关,PBMC表面PD-1、Caspase-9 水平联合检测重度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癌的AUC值为 0。911,敏感度为 90。31%,特异度为 89。63%。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阶段的PBMC表面PD-1、Caspase-9 水平有显著差异,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进行PD-1、Caspase-9的联合检测可以对重度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癌进行预测。

    乙型肝炎PBMCPD-1Caspase-9不同病情阶段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破格救心汤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分析

    张明李光智林道斌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破格救心汤(PJD)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获得破格救心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然后通过GeneCards 数据库收集AHF疾病基因,然后对药物作用基因及疾病相关基因进行韦恩分析,确定药物作用交集靶点,然后取交集靶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破格救心汤治疗AHF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谷固醇、柚皮素、人参皂苷-Rh2 等,主要调控的关键基因为胱天蛋白酶 3、禽肉瘤病毒 17 的假定转化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1β、肿瘤蛋白p53、雌激素受体α、白细胞介素-6、低氧诱导因子-1A、肿瘤坏死因子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破格救心汤治疗AHF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药理学破格救心汤急性心力衰竭分子对接

    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付涵田文文褚振宇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心内科的 70 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分析其干预效果和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血量、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脏康复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运动心肺功能情绪不良反应

    《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