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原发性痛经(修订)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原发性痛经》项目组杜惠兰
    1884-1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特色鲜明,疗效确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批准发布,已二十余年未修订.本次修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采用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确定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并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形成专家共识,在此基础上起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原发性痛经(修订)》,以期为中医药开展诊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建立标准化体系.

    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法循证医学

    中医临床案例报告现状、问题及前景展望

    姜晓晨刘福栋王桂彬李奕...
    1888-1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临床案例规范是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承载形式,也是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的接洽点,然而,既往的中医临床案例报告多给读者以"主观感受"和"片段化的经验"的印象,不仅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梳理,也容易产生与学术经验的体现形式不相适应的偏倚.文章根据当前中医临床案例报告现状,以当前中医临床案例与中医现代化发展存在的矛盾着眼,分析了当前中医临床案例存在规范性、兼容性、多样性之间的不能平衡以及中医临床案例报告临床证据应用与疗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指出中医临床案例规范性是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关口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让中医临床案例为人类健康贡献出更多的智慧提供路径与参考.

    医案中医医案问题分析研究现状

    中医术语翻译语境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高芸张李赢戴乐
    1893-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以往国内外关于中医术语翻译语境的研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是与中医术语翻译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研究相比,语境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研究领域逐渐扩大,但仍呈现碎片状,无法从整体上考察中医术语翻译的语境;研究方法和视角日益多元,但实证研究数量较少,从传播学、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缺乏更具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介入.鉴于此,文章提出提高对中医术语翻译语境因素的重视度,加强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证性.

    中医术语翻译语境现状展望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情境语境语言语境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尹文卿冯晓玲
    1896-1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绝经期是中老年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伴随着女性激素水平的波动,会出现盗汗、关节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生活质量受到相应影响.西医常用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但同时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与禁忌证.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许多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对近些年中药单体及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等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进行分别阐述,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治疗依据.

    代谢组学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中药单体及提取物中药复方研究进展

    中医对宫颈癌伴情志异常的认识及辨治

    李皓月孙沛泽刘莹申力...
    1900-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健康人群及其他妇科肿瘤患者相比,宫颈癌患者更易受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困扰.中医认为,宫颈癌具有本虚标实的病机,癌肿本身以及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在内的治疗手段均可对脏腑经络造成损伤,容易导致阳虚气血不畅,形成抑郁等不良情绪.在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针灸、耳穴、功法、五行音乐疗法等中医疗法,可有效缓解宫颈癌伴情志异常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且不良反应较少.文章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梳理中医学对宫颈癌和不良情志的认识,总结中医治则治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中医宫颈癌情志异常辨证治疗

    中医香疗应用研究综述

    邓经雯段鸣鸣
    1905-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香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芳香药物制成特定剂型,并通过内服外敷作用于局部或全身,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近年来,随着临床选方用药多样化,中医香疗受到学界关注,涌现出各类相关的研究成果.为全面了解中医香疗临床应用的情况,文章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医香疗应用研究的文献,从预防疫病、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香疗相关文献整理及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中医香疗防疫临床治疗养生综述

    中医面部色诊中医理论基础及客观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杨倮乐娜芦煜马雪玲...
    1908-1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诊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处理科学的发展,色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初步实现了色诊的数字化、客观化,为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精确的量化指标.文章对色诊的中医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客观化研究进行了梳理以及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色诊色部客观化临床应用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入围论文学术热点回顾性分析

    张楚楚孙东东李海燕
    1914-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征文活动(以下简称优博活动)至今已举办14届,是面向广大中医药博士生的征文活动,文章试基于优博入围论文,探析中医药学术热点.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基于Cite Space分析2018-2023年《中华中医药杂志》优博活动入围论文研究内容.结果:本研究发现其不仅注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医药机理进行现代科学阐释,而且也同样重视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医经典的解读.结论:入围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医药前沿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对入围论文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医药行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方向.

    岐黄杯中医药博士生中医经典机制临床研究

    身体观视域下命门脉诊的对应部位

    吴培陈永灿
    1919-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试图在身体观视域下梳理历代关于命门脉诊之诊候部位的论述,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历代医家对命门位置说法不同,导致命门脉诊之诊候部位亦有差异.依藏神之所、藏精之所、藏气之所的身体观视域对命门的不同内涵所指位置进行归纳后,对其脉诊部位进行相对应的整理.属于藏神之所的:心包络为命门,于右尺诊候.属于藏精之所的:右肾为命门,于右尺诊候;女以左肾为命门,于左尺诊候;两肾为命门,于两尺诊候.属于藏气之所的:脐为命门,于关尺分界、脐间动脉诊候;子宫为命门,于右尺诊候;两肾之间为命门,于两尺诊候;丹田为命门,于右尺或两尺诊候.另有太溪脉诊候命门、脉诊不可诊得命门之说.

    命门脉诊右尺两尺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组方规则与转化应用

    马骏杨晓轶李应存殷世鹏...
    1922-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应用十分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被划分为五行的药物只有二十五味,在运用其组方时容易因药物出现频率高,容易记错药物与药量等情况,医者不愿使用或运用不当,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文章依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有关大、小补泻汤在组方盘上进行推算,使其更快、更直观地推出诸方药味组成.同时发现,二十五味药的药味组成及其五形属性是揭开大、小补泻汤及大、小救误汤诸方原始版本之迷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依据《汤液经法图》与大、小补泻汤组方规则所得方剂可最大程度近于原卷,但须进一步研究.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组方规律转化应用五行属性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