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康静杨丽丽刘建勋李磊...
    3580-3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拆方研究是将中药复方减去一味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或寻找有效成分的一种研究方法.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呈现系统化、交互式趋势,以中医药理论模式进行基础研究,辅以中药化学成分及应用数理原理指导研究.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作用机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借鉴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文章梳理了拆方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日后拆方研究提供参考.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配伍综述方法

    中医舌诊图像采集与色彩信息分析研究进展

    陈恩纳李圣烨胡毓亲和倩...
    3586-3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舌诊仪对实现中医舌诊现代化、客观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客观分析舌象颜色能够辅助中医医师有效诊断疾病.文章分别从中医舌诊仪硬件与软件研发两个方面,总结了标准光环境与舌象采集设备的发展历程,归纳了舌象预处理技术与舌色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整理了目前中医舌诊仪舌色分析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探索中医舌诊仪走向客观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舌诊仪舌象采集舌色色度空间分析舌诊客观化进展

    自噬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miRNA/自噬轴研究进展

    甘华朱文俊邓丽娟陈家旭...
    3590-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快感缺乏、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过程,通过将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受损细胞器和病原体清除回收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自噬对抑郁症具有双重调节作用,通过靶向自噬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微小RNA(miRNA)通过靶向自噬参与疾病调控.文章就抑郁症与自噬的内在联系进行综述,总结靶向自噬的抑郁症治疗研究进展,探讨miRNA对自噬的作用机制和基于miRNA/自噬轴的抑郁症治疗机制.

    自噬抑郁症微小RNA治疗微小RNA/自噬轴机制综述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诊疗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仲东生姚魁武李娜林建国...
    3597-3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依靠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代谢分析平台,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找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诊断和干预.文章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在冠心病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中医证候的鉴别以及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诊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代谢组学冠心病中医证候代谢途径生物标志物诊断治疗进展

    包装材料、辅料对参麦注射液稳定性影响机制

    李娜张国琴刘艺曹雪晓...
    3603-3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参麦注射液(SMI)收载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销售量大、临床应用广泛,全面的稳定性研究对于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方法:通过测定SMI的物理化学性质从长期、加速条件下评价市售SMI的稳定性.采用化学动力学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下人参皂苷的降解情况,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降解产物进行研究.此外,从包装材料种类、辅料用量角度分析SMI稳定性:定制SMI选用不同吐温-80含量(0.3%、0.5%)和不同包装材料(10mLSMI分别为低或中硼硅玻璃,50 mL SMI分别为等级Ⅰ硼硅玻璃及等级Ⅱ钠钙玻璃).结果:仅50 mL SMI的pH值在第12个月和人参皂苷Re+Rg1含量在加速试验第9个月中不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其他规格SMI的各项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光照对SMI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但SMI的pH值及人参皂苷Re、Rg1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UPLC-Q-TOF-MS检测到SMI的4种降解产物.10 mL及50 mL SMI均在高等级玻璃及0.5%吐温-80中更稳定.结论:包装材料和药用辅料对SMI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虽然SMI的包装玻璃不需要任何阻光材料,但建议低温或室温储存条件.

    参麦注射液药物稳定性药用包装材料药用辅料降解机制

    基于数字化颜色和气味阐释五味子"辨状论质"的内涵

    王亚顺拱健婷崔阳李元旭...
    3611-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五味子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颜色、气味与质量的相关性,阐释"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方法:利用色度仪和电子鼻测定五味子打粉后的颜色和气味,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将上述指标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并用测试集进行验证.结果:电子鼻传感器最大响应值与4种成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颜色L*、b*值与4种成分含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即L*、b*值越大(颜色越亮、越黄),4种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最终建立了"颜色-成分含量"和"气味-成分含量"预测模型,以前者为例,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为五味子醇甲:Y1=-0.020a*+0.036b*+0.514;五味子酯甲:Y2=-0.004a*+0.008b*+0.105;五味子甲素:Y3=-0.006a*+0.010b*+0.148;五味子乙素:Y4=-0.008a*+0.013b*+0.261,经检验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模型预测效果优良.结论:五味子量化后的颜色和气味值与内在化学成分含量显著相关,可以凭借颜色、气味值较为准确地预测其有效成分含量,初步揭示了五味子外在性状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初步阐释了五味子"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为进一步建立新型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研究基础.

    辨状论质五味子电子鼻色度气味质量评价

    经典名方散偏汤标准汤剂及颗粒剂工艺优化与评价

    刘佳瑶胡恩洁李欧张晓燕...
    3619-3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并评价经典名方散偏汤标准汤剂及颗粒剂制备工艺,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建立散偏汤HPLC特征图谱,对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综合优化散偏汤制备工艺.后依据制粒难易程度、相关性检查、成本等要求筛选合适制粒工艺,进行中试批量生产.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先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制粒工艺:浓缩至密度为1.20~1.30g/mL稠浸膏,加可溶性淀粉制软材,药辅比1:1.6,摇摆制粒机过筛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相关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指标成分量值传递均在70%以上.结论:特征图谱质量概貌结合有关指标性成分可作为散偏汤制备工艺的质量评控方法,得出的汤剂及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为散偏汤复方制剂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经典名方散偏汤Box-Behnken响应面法制粒工艺主成分分析

    基于DNA分子鉴定与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的藏药索罗嘎布品种鉴别

    李瑞兰樊锦雅赵倩李廷菊...
    3626-3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DNA分子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藏药索罗嘎布进行鉴别.方法:提取20批索罗嘎布药材的DNA,通过PCR扩增与测序筛选合适的引物序列,分析药材序列特征,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基于ITS-18F/ITS-25R序列和HPLC指纹图谱均可有效地将20批索罗嘎布分为单花荠和丛菔属植物两类.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为藏药索罗嘎布的品种鉴别、质量提升与应用提供参考.

    藏药索罗嘎布DNA分子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品种鉴别系统发育树

    回输电针后正常小鼠血清外泌体对缺氧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及作用规律的初步探索

    单凯王美娟陈勇陈波...
    3632-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正常小鼠针刺后血清外泌体对缺氧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KM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电针预处理后即刻复制缺氧模型,以生存时间为观察指标;将KM种小鼠随机分为E0、E1、E4、E7组,运用ExoQuick法提取针刺后外泌体(Acu-exo)进行鉴定.将Acu-exo分别回输至回输E0组、回输E1组、回输E4组、回输E7组,30min后复制缺氧模型,以生存时间为观察指标;将KM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电针+DMSO组、电针+GW4869组,其中电针+DMSO组、电针+GW4869组分别进行腹腔注射DMSO及鞘磷脂酶抑制剂GW4869,1 h后,将小鼠进行电针预处理后即刻进行缺氧模型复制,以生存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组较空白对照组的生存时间显著提高(P<0.01);回输E1组、回输E4组、回输E7组的耐缺氧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较空白对照组和电针+GW4869组生存时间显著提高(P<0.01).结论:回输正常小鼠针刺后血清Acu-exo可提高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为针刺治未病及基础研究转化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电针外泌体缺氧生存时间影响作用规律

    心力衰竭易损期心源性死亡中西医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李润民戴国华高武霖管慧...
    3637-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中西医预警指标,建立并验证预警模型.方法:将山东省7家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 627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队列研究.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结合Cox回归模型筛选心力衰竭易损期心源性死亡预警指标,绘制预警模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校准图、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效能.结果:将3个保护性指标(利尿类药物、益气类注射液、降血脂类药物)和9个损害性指标[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吸烟史、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脉细数无力或结代、阳气亏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面色口唇紫暗]作为预警指标构建预警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776与0.772,预警准确性良好.训练集与验证集校准曲线较为一致,预警稳定性良好.训练集与验证集在17%~56%和18%~44%的风险范围内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有效性.结论:基于中西医预警指标构建心力衰竭易损期心源性死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稳定性与临床有效性较好,可为心力衰竭易损期高危人群识别与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参考.

    心力衰竭易损期中西医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列线图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Cox回归心源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