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中国C型肝性脑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阮锦凤石丰豪苏杭李薇...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C型肝性脑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基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构建Markov模型模拟利福昔明片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与单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C型肝性脑病的长期健康产出与成本。临床疗效来源于已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成本数据来源于已发表文献、专家调研及公开数据库,效用值来源于已发表的英国人群研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乳果糖相比,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C型肝性脑病健康获益增加1。67个QALYs,治疗成本增加44 861。42元,ICER为26 832。28元/QALY,以中国2021年人均GDP(80976元)为支付阈值时,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是一项具有经济学优势的治疗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及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与单用乳果糖相比,以2021年人均GDP(80 976元)为支付阈值时,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C型肝性脑病是具有经济性优势的治疗方案。

    利福昔明乳果糖C型肝性脑病Markov模型成本效用分析

    全程新辅助治疗中放化疗先后顺序对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

    王子晨徐淑娜王金梦任艳玲...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全程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研究对象为接受磁共振分期的非转移性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根据同步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先后顺序、放疗疗程和化疗方案的不同,将治疗方案分为6组,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7 699名患者,结果显示,先行同步放化疗后新辅助化疗(CRT/SCRT→FOLFOX/XELOX)方案与先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FOLFOX/XELOX化疗→CRT)相比具有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OR=1。61,95%CI:1。06~2。45;OR=1。58,95%CI:1。08~2。36),但肿瘤降期率、R0切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3年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RT→FOLFOX/XELOX是最佳的术前治疗方案,推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在手术前行部分或全部周期新辅助化疗。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全程新辅助治疗网状Meta分析

    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丁靖张锁邢欢李璐瑶...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6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1-12月在门诊及住院进行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采用Med Calc 5。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种药物监测1次频率的比例均为门诊>住院(P<0。01),监测频率2次以上的比例均为住院>门诊(P<0。001)。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奥氮平、氨磺必利、利培酮+帕立哌酮的血药浓度均高于男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喹硫平+去乙基喹硫平血药浓度低于男性患者(P<0。01)。≥60岁患者的氨磺必利、喹硫平+去乙基喹硫平、阿立哌唑+脱氢阿立哌唑血药浓度高于<60岁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帕立哌酮、氯氮平+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与<60岁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种药物及其代谢物中,奥氮平血药浓度在治疗窗比例最高(约为74。98%),氯氮平最低(约为20。53%)。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阿立哌唑+脱氢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共识所推荐参考范围,而氯氮平及去乙基喹硫平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共识所推荐参考范围。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回顾性分析精神分裂症

    32例新型口服抗凝药致急性肾损伤的文献病例分析

    吴登科周增慧杭永付朱建国...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NOACs致AKI的病例报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9篇文献合计32例患者,男性16例(50%)、女性16例(50%),年龄59~86(74。0±7。2)岁,≥60岁的有31例(96。9%)。使用达比加群酯21例(65。6%),利伐沙班7例(21。9%),阿哌沙班3例(9。4%),艾多沙班1例(3。1%)。发现AKI的中位时间为51 d,其中有19例(59。4%)为3个月内。所有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小于30 mL·min-1·(1。73 m2)-1,发生3级AKI的有27例(84。4%),并有24例(75。0%)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经停药、皮质类固醇和血液透析等治疗后26例(81。2%)转归良好。结论:不同的NOACs均可导致AKI,且以达比加群酯居多。当患者出现血尿时应考虑可能是其导致的AKI。对于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及联用具有肾损伤风险的药物时应加强对患者肾功能的检测,尤其是用药前3个月。一旦发生AKI应及时停用并根据病理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急性肾损伤抗凝药相关性肾病文献病例分析

    妇幼专科医院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的实践与效果

    刘砚韬王艺萱林芸竹陈力...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在妇幼专科医院中的实施与效果,为相关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12个月(2018年7月-2019年6月)和应用后12个月(2019年8月-2020年7月)的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相关数据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应用前后的药师审核工作量、医嘱/处方合格率及变化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分析不合格医嘱/处方类型,并对应用处方前置审系统的经验和问题进行讨论。结果:处方前置审方系统上线后,药师审核率方面住院医嘱为1。57%,门急诊处方为0。19%;医嘱/处方合格率方面对照组住院医嘱、门急诊处方分别为96。61%、98。27%,研究组分别为97。45%、98。48%;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24。76%和20。7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143。48元和145。21元。结论:妇幼专科医院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有利于提升处方和医嘱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和药师服务转型,并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处方前置审核妇幼专科医院合理用药

    从细胞免疫应答看银屑病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

    陈乐怡王登何远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全球流行率为2%~3%。大量研究证实先天免疫细胞和致病性T细胞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皮肤炎症和角质细胞增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调节银屑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可能成为设计新型银屑病药物及治疗方案的重点。近年来,靶向"IL-23-Th17"免疫应答轴的新一代相关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临床治疗效果优异。该文阐述了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的动态变化,并总结了银屑病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以期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银屑病免疫应答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

    蜜炙对黄芪成分、药效及应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婷婷裴科于子涵李鸿昌...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蜜炙黄芪是黄芪经炼蜜闷润炒制而成,是唯一被纳入《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黄芪炮制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黄芪和蜜炙黄芪的研究较多,包括小分子成分的鉴定、蜜炙工艺的优化、蜜炙前后成分的变化及药效对比等方面。该文总结了黄芪蜜炙的历史沿革,蜜炙工艺的优化和蜜炙对黄芪成分、药效及临床应用的影响,并指出黄芪蜜炙研究的不足,旨在为蜜炙黄芪的后续研究方向提供依据,为临床两味药的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黄芪蜜炙黄芪历史沿革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疑似诱导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

    邵鑫郭冬杰
    123-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