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张玉
    739-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分离的一种血液制品,在临床救治危急、重症患者中广泛应用。人血白蛋白临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现象均较为普遍,药物资源严重浪费。目前我国缺乏权威的指南或共识规范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为了规范人血白蛋白合理用药管理措施,为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围绕供应管理、制订临床应用标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合理用药培训、处方环节管理、处方点评管理、信息化管理、患者用药科普等8个方面制订本共识。

    人血白蛋白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季铵化两亲碳渣外用抗菌凝胶剂的药效学评价

    李珊珊王雪平明白露吴强...
    752-756,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季铵化两亲碳渣外用抗菌凝胶剂(quatemized amphiphilic carbonaceous particles topical antimicrobial gel,TAG/QACPs)在抗皮肤破损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相关药效学评价。方法:通过平板涂布法,考察TAG/QAC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影响;建立小鼠伤口感染模型,考察TAG/QACPs对受损创面的影响;通过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考察TAG/QACPs的应用安全性。结果:QACPs添加量为0。3 mg·g-1时,TAG/QACPs对受试菌的杀菌率可达99。9%;能够抑制小鼠伤口感染,14d内使小鼠伤口愈合率达到98。86%;家兔完整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TAG/QACPs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的新型外用抗菌制剂。

    两亲碳渣季铵化皮肤伤口感染凝胶剂药效学评价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鹿骨提取物免疫调节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王跃龙杨小倩兰梦张楠茜...
    757-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鹿骨的指纹图谱与免疫调节作用的关联性,明确鹿骨能够发挥免疫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以不同提取温度制备10组鹿骨样品,建立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品对照对其进行指认;通过测定10组鹿骨提取物作用于RAW264。7损伤模型的细胞活力和一氧化氮(NO)浓度,以此为指标评价鹿骨的免疫调节作用,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建立鹿骨的谱效关系。结果:鹿骨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这10个峰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标准品比对确定了 6个化合物。鹿骨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同,将鹿骨聚为6类,OPLS-DA筛选出5个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大于1的色谱峰,分别是4号、7号(尿苷)、10号(鸟苷)、5号、9号(肌苷)。而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10个色谱峰关联度均大于0。6,表明鹿骨可能通过多成分起到免疫调节作用;有9个色谱峰关联度大于0。7表明有较大的关联性;前6个色谱峰是7号(尿苷)、10号(鸟苷)、9号(肌苷)、2号(胞苷)、3号(尿嘧啶)、6号(次黄嘌呤)。综上所述,表明7号(尿苷)、10号(鸟苷)、9号(肌苷)这3个核苷类成分可能是鹿骨中的主要的免疫调节成分。结论:鹿骨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多种核苷类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尿苷、鸟苷和肌苷可能是鹿骨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鹿骨谱效关系免疫调节灰色关联度核苷

    三七总皂苷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前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李靖张旭张玉尧梁祖国...
    764-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三七总皂苷发酵制备工艺,并比较发酵前后免疫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三七总皂苷的发酵工艺,考察培养基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对人参皂苷Rh1、Rg3和Compound K(CK)的含量的影响。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检测不同给药组的大鼠体质量、胸腺和脾脏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对比发酵前后三七总皂苷对免疫抑制大鼠的调节作用。结果:三七发酵总皂苷最佳制备工艺为:培养基pH 7。0、发酵时间3。2d、发酵温度37。6 ℃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量3。1%,发酵后三七总皂苷含量为2。42mg·g-1。药理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前后的三七总皂苷均能增加免疫抑制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0水平,且三七发酵总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优于发酵前三七总皂苷。结论:三七总皂苷在发酵后人参皂苷Rh1、Rg3和CK含量明显增多,免疫调节作用增强。

    三七总皂苷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法免疫调节

    基于甲基化修饰逆转探讨参术白胡颗粒治疗胃癌作用机制

    刘盼盼任伟宏张旭冉苗晋鑫...
    772-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测并验证参术白胡颗粒甲基化调控位点,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SG裸鼠胃癌模型验证参术白胡颗粒(下称"参术")的抗肿瘤作用。通过TCMSP、DrugBank、UniProt及PubChem数据库检索参术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MalaCards和GEO数据库中获取胃癌差异表达基因,利用Venny 2。1。0将两者取交集获得参术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在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疾病-通路"网络图,从而筛选出参术治疗胃癌的关键通路和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Tools 1。1。2软件将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Pymol软件进行作图结果可视化。最后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验证靶基因。结果:给药12d后,治疗组模型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药物有效成分42种,潜在靶基因664个,与71个胃癌差异基因交集后得到15个靶基因。GO和KEGG分析得到11条通路和两个甲基化修饰的主要基因——DNMT1和EZH2。研究发现治疗组肿瘤组织中DNMT1和EZH2表达显著下降(P<0。05)。分子对接发现药物中7个有效成分与DNMT1和EZH2有对接活性。结论:参术白胡颗粒中金合欢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7种关键有效活性成分可作用于DNMT1和EZH2核心靶蛋白,逆转DNA/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发挥抑制胃癌生长的药理作用。

    胃癌参术白胡颗粒DNMT1EZH2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制备过程对强心合剂质量的影响

    高紫薇林欣荣陈晓虎吴磊...
    78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强心合剂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考察制备过程提取、浓缩、离心、灭菌工艺对强心合剂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强心合剂的提取液、浓缩液、离心液、合剂(灭菌后)为供试品,采用HPLC法建立强心合剂制备过程4个不同工艺阶段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与色谱峰指认,测定方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芥子碱硫氰酸盐、芥子酸、大车前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车前草苷D 6个成分的含量。结果:10批强心合剂制备过程中不同工艺阶段的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相似度均大于0。90,表明生产工艺较稳定,提取液中标定18个共有峰,而浓缩、离心、灭菌后增至21个;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制备过程不同工艺阶段对强心合剂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浓缩过程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针对不同制备过程对强心合剂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可为中药制备过程中整体质量评价的共性技术提供数据依据和理论参考。

    强心合剂浓缩离心灭菌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优化中国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给药方案

    刘晨茜吴茵史敏王素星...
    79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优化中国癫痫患儿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维持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已发表的中国癫痫患儿LEV群体药动学数据,使用MCS预测LEV在不同给药方案下稳态血药浓度(Css)以及其处于目标浓度范围10~40、0~10、10~20、20~30以及30~40 mg·L-1的概率分布。结果:对于0~17岁癫痫患儿使用LEV进行治疗,采用15mg·kg-1bid的维持给药方案时,Css分布于10~40 mg·L-1的PTA值最大(为97。4%),当目标浓度为0~10mg·L-1时,患儿采用5mg·kg-1bid的给药方案时,PTA值最大(为69。3%),当 目标浓度为10~20 mg·L-1时,采用8mg·kg-1bid的给药方案时,PTA值最大(为66%),设置目标浓度范围为20~30mg·L-1时,患儿采用12。5 mg·kg-1 bid的给药方案时,PTA值最大(为43。5%),置目标浓度范围为30~40 mg·L-1时,患儿采用17。5 mg·kg-1 bid的给药方案时,PTA值最大(为31。1%)。结论:研究应用MCS模拟预测了中国癫痫患儿给予不同LEV维持剂量下的Css及分布于不同参考浓度范围的达标概率,可以为LEV给药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左乙拉西坦治疗药物监测影响因素参考范围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剂量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厚朴酚与小檗碱共载脂质体的处方工艺

    马晓星隋小宇刘畅李慧...
    796-801,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厚朴酚与小檗碱共载脂质体(Lip-MB)的处方工艺。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小檗碱、厚朴酚含量。薄膜分散结合pH梯度法制备Lip-MB。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小檗碱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优选Lip-MB最佳处方和工艺。同时对Lip-MB形态、粒径、Zeta电位、释放度进行评价。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HSPC与CHOL质量比3。6∶1、药脂比1∶23、外水相pH 8。4、孵育温度59 ℃。小檗碱和厚朴酚在Lip-MB中的包封率分别为(91。74±1。91)%和(83。17±1。05)%。平均粒径为(106。6±2。60)nm,Zeta 电位为(-9。88±2。33)mV,小檗碱和厚朴酚84 h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8。41%和81。83%。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Lip-MB的处方工艺优化。优化的Lip-MB包封率较高,粒径小,分布均匀,具有缓释作用。

    小檗碱厚朴酚Box-Behnken响应面法脂质体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樊凌暄田彩云杨玉梅高博闻...
    802-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运用TCMSP等数据库筛选扎冲十三味丸活性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和收集;运用OMIM等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Venny获得交集靶点,构建PPI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扎冲十三高剂量组、扎冲十三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按0。324g·kg-1和0。162g·kg-1灌胃扎冲十三味丸混悬液,阳性对照组按0。45 mg·kg-1灌胃多奈哌齐溶液。造模后第3、7、14、28天按卒中指数评分标准对大鼠神经损伤进行评分。连续灌胃给药28 d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通过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初步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扎冲十三味丸有效成分182个,作用靶点为905个,与疾病作用的共同靶点为668个,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有cAMP信号通路、5-HT能突触、DA能突触和血小板活化等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及HE染色实验提示扎冲十三味丸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损伤;ELISA结果表明扎冲十三味丸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中DA、5-HT的含量。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初步验证扎冲十三味丸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体内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缺血性脑卒中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

    基于TOPSIS法建立注射用齐拉西酮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及其应用结果分析

    戴彪夏清荣柏同健曹银...
    810-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TOPSIS法建立注射用齐拉西酮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评价其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以注射用齐拉西酮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注射用齐拉西酮DUE标准,同时采用加权TOPSIS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1-12月使用注射用齐拉西酮的归档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共纳入269份病例,完全符合评价标准仅31例(11。52%),注射用齐拉西酮不合理应用常见于超适应证(46。47%)、禁忌证(0。37%)、用药疗程(9。29%)、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32。71%)、药物相互作用(13。01%)、特殊人群(2。97%)和药物序贯(7。06%)。结论:所建立的注射用齐拉西酮DUE标准可用于注射用齐拉西酮临床合理性评价。

    注射用齐拉西酮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合理用药专家咨询法加权TOPSIS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