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PLC-LTQ-Orbitrap-MS技术分析越鞠丸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崔红静姜丽张启云李冰涛...
    865-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越鞠丸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为阐明越鞠丸抗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基于U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对照品、碎片离子信息、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运用Xcalibur 2。1软件鉴定化学成分;通过比对空白血清、越鞠丸含药血清,分析入血成分;结合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越鞠丸入血成分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靶点,Cytoscape软件做网络拓扑分析并筛选关键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代表性入血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越鞠丸水提物中共鉴定出116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核苷类等,并对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在此基础上,发现34种成分可入血;越鞠丸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靶点37个,咖啡酸、栀子苷、黄芩苷、小檗碱与PPARγ、AKT1、TNF的对接结果良好(结合能<-20kJ·mol-1)。结论:通过系统分析越鞠丸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发现34种入血成分可能是越鞠丸抗糖尿病潜在的有效成分。

    越鞠丸化学成分入血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MS)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究红景天-鬼箭羽药对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

    郑秋含杜连云张众朴松兰...
    875-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体外实验探究红景天-鬼箭羽药对(下称"天羽"药对)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羽"药对的单煎液以及不同配伍比例的合煎液(2∶1,1∶1,1∶2)中红景天苷的含量。通过体外实验CCK-8、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 rheumatoid arthritis,HFLS-RA)增殖、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天羽"药对不同配伍比例(2∶1,1∶1,1∶2)的合煎液中红景天苷的含量均高于红景天单煎液,且配伍比例为1∶1时红景天苷的含量最高。CCK-8实验结果表明,"天羽"药对可对HFLS-RA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天羽"药对可显著降低HFLS-RA细胞中p-PI3K、p-AKT、MMP1、MMP3和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天羽"药对可有效抑制HFLS-RA细胞增殖,其最佳的配伍比例为1∶1,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调节MMPs/TIMPs平衡有关。

    "天羽"药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伍规律作用机制

    基于微小RNA21-5p靶向Smad7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石玉姣杨晨光乔文博刘永成...
    882-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微小RNA21-5p(miRNA21)靶向Smad7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0只Wistar Kyoto(WKY)大鼠和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对照组。20只SHR大鼠平均分为HFpEF和LCZ696组,给予高脂-盐-糖饮食及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建立HFpEF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干预组给予LCZ696(18 mg·kg1·d-1)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LV)舒张末内径(LVEDd)、前壁厚度(LVAWd)、后壁厚度(LVPWd)、射血分数(LVEF)、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二尖瓣流入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全纵向应变(GLS)及应变率(GLSr);ELISA法检测血清心房钠尿肽(ANP)、B型利钠肽(BNP)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心肌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并计算胶原体积分数(CVF)及血管周围纤维化比率(PFR);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V心肌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的LVEDd、LVAWd、LVPWd、IVRT、E/e'、GLS 及 GLSr 的绝对值、ANP、BNP、Gal-3、CVF 和 PFR 显著升高(P<0。01);心肌 miRNA21,α-SMA、Coll Ⅰ、Coll Ⅲ、Smad2、Smad3 mRNA表达和α-SMA、Coll Ⅰ、Coll Ⅲ、P-Smad2、P-Smad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 HFpEF组比较,LCZ696组的 LVEDd、LVAWd、LVPWd、IVRT、E/e'、GLS及GLSr 的绝对值、ANP、BNP、Gal-3、CVF 和 PFR显著下降(P<0。05 或 0。01);miRNA21,α-SMA、CollⅠ、Coll Ⅲ、Smad2、Smad3 mRNA表达和 α-SMA、Coll Ⅰ、P-Smad2及P-Smad3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 0。01);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0。01)。结论:LCZ696可能通过下调miRNA21促进Smad7表达,从而抗心肌纤维化,进一步改善HFpEF大鼠的LV重塑和功能障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微小RNA21-5pSmad7心肌纤维化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YP3A4、2C9和2D6基因多态性与艾瑞昔布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马学婧杨春兰俞海霞於坤...
    890-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代谢酶CYP3A4、2C9和2D6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使用艾瑞昔布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服用艾瑞昔布的RA患者,记录服药期间的胃肠道反应,采用Mass ARRAY芯片 系统检测患者 CYP3A4(rs2242480、rs2246709、rs3735451、rs4646437、rs4646440),CYP2C9(rs1934967、rs2253635、rs2475376、rs4918766、rs9325473、rs9332098),CYP2D6(rs1080983)位点的基因型,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CYP450不同基因型与艾瑞昔布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服用艾瑞昔布的88例RA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5例,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CYP3A4 rs4646437 GG 型、rs4646440 GG 型、rs2242480 CC 型、rs3735451 TT 型;CYP2C9rs4918766GG、rs2253635CC 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高。结论:CYP3A4、CYP2C9部分基因型与RA患者服用艾瑞昔布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艾瑞昔布基因多态性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关性

    基于VAERS对两类不同COVID-19疫苗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信号分析

    周效竹何金阳赵莹崔向丽...
    895-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数据,比较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腺病毒载体两类COVID-19新冠疫苗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方法:提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VAERS数据库新冠疫苗相关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数据,统计分析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VTE不良反应的人口学特征;通过比例失衡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Fisher's精确检验检测比较两类新冠疫苗的VTE风险信号;使用Weibull分布分析两类新冠疫苗与VTE发病间隔的关系。结果:共检索到COVID-19疫苗VTE不良反应7 764例,其中mRNA疫苗6 445例,61~80岁人群发生VTE占比较高,以第2剂接种后发生VTE为主(2 684例,41。64%);腺病毒载体疫苗1 319例,VTE发生以第1剂接种后为主(843例,63。91%)。与其他疫苗相比,比例失衡法检测到两类新冠疫苗具有VTE风险信号,ROR分别为mRNA疫苗10。91(95%CI:8。07~14。76)和腺病毒载体疫苗29。63(95%CI:21。83~40。22)。同时,腺病毒载体疫苗与mRNA疫苗总VTE的ROR为2。71(95%CI:2。56~2。88),并检测到8个腺病毒载体疫苗VTE风险信号。Weibull分布结果显示3剂mRNA疫苗VTE距离接种的发生时间分别为9(3~23)d、23(5~83)d和25(6~107)d,2剂腺病毒载体疫苗VTE距离接种发生时间分别为17(8~46)d和16(5~182)d。结论:接种COVID-19新冠疫苗存在VTE风险,两类疫苗VTE均趋向于接种后早期出现。与mRNA疫苗相比,腺病毒载体疫苗存在较强的VTE风险信号,预防接种新冠疫苗时应注意监测VTE的发生。

    新冠疫苗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GSTM1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白妞妞李星星何霞陈维红...
    900-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并评价其准确性,以期为临床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的临床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的94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纳入标准为:年龄为16-88周岁;签署知情同意书;留存血液样本的体检患者。采用离心柱法提取其全血基因组DNA,对提取后的DNA进行浓度及纯度检测,并采用HRM法对产物进行分析;同时使用Stata17软件采取随机种子从GSTM1 null和GSTM1 non-null共2种基因型样本中随机选取33例样本使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94例样本DNA浓度范围为10~60 ng·μL-1,纯度OD260/280位于1。6~2。0之间。所有样本扩增反应均正常,其中37例患者(39。36%)检测到GSTM1 non-null基因型,57例患者(60。64%)检测到GSTM1 null基因型。随机选取的33例样本使用焦磷酸测序进行验证,17例患者(51。52%)检测到GSTM1 non-null基因型,16例患者(48。48%)GSTM1 null基因型。与焦磷酸测序法结果进行比对,HRM法的结果与之完全相符。结论:该研究建立了 HRM方法检测GSTM1的实验体系和方法,用于检测GSTM1基因位点的2种不同基因型,准确性高,为临床肿瘤和结核等患者用药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药物基因检测方法,对于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GSTM1药物基因基因分型

    舒胃降逆颗粒对胃食管反流肝胃不和证的药效学考察

    王昕张寅静熊登科金莹...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舒胃降逆颗粒对胃食管反流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法建立胃食管反流大鼠模型,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血清指标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观察舒胃降逆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的缓解作用;采用饥饱失常复合夹尾刺激法建立肝胃不和证大鼠模型,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血清指标、胃蛋白酶活力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观察舒胃降逆颗粒对肝胃不和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在胃食管反流型大鼠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以及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明显降低,TNF-α、IL-4以及NO水平均上升,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舒胃降逆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以及MTL、GAS的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TNF-α、IL-4以及NO水平均有下降趋势,食管下段病理组织黏膜层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肝胃不和型大鼠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以及MTL、GAS水平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5-HT、VIP以及胃蛋白酶的水平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舒胃降逆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和摄食量,以及MTL、GAS水平均明显上升,5-HT、VIP以及胃蛋白酶水平均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部病理组织黏膜层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舒胃降逆颗粒有缓解胃食管反流以及肝胃不和的作用,可以调节动物的免疫反应,对动物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动物模型舒胃降逆颗粒药效学

    2型糖尿病患者度拉糖肽降糖疗效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张云轩欧阳义峰周海峰吴建博...
    91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的降糖等疗效,并分析降糖疗效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度拉糖肽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首次使用度拉糖肽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和比较患者首次使用度拉糖肽6个月及以上前后的降糖疗效,及体质量疗效指标的变化。另将患者分成降糖疗效达标[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7%或下降幅度>1%]和疗效未达标组,对基线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基本信息、检验指标、合并用药情况等,并随访比较2组间的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降糖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59例T2DM患者首次使用度拉糖肽6个月及以上后,HbA1c、空腹血糖、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下降(0。91±1。60)%、(0。61±2。60)mmol·L-1、(1。41±3。02)kg、(0。45±1。02)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2。89%(100/159)患者达到预期降糖目标,37。11%(59/159)未达标。研究发现2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水平、首次使用前的降糖药种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A1c水平对度拉糖肽降糖疗效有显著意义[P=0。017,OR=1。285,95%CI(1。045,1。579)]。结论:T2DM患者首次使用度拉糖肽治疗6个月及以上,HbA1c、空腹血糖、体质量、BMI显著下降。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水平、首次使用前的降糖药种类数在度拉糖肽降糖疗效分组间存在差异,基线HbA1c水平是影响度拉糖肽疗效的主要因素,基线HbA1c较高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更佳。

    度拉糖肽降糖疗效影响因素回顾分析

    盐酸羟考酮缓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系统评价

    张新宇李丕宝杨静郑磊...
    916-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盐酸羟考酮缓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25日。纳入盐酸羟考酮缓控释片(试验组)对比同类药物(对照组)用于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0项RCT,共计6 449例患者。70篇文献按照对照组所用药物的不同,分组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有效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盐酸曲马多缓释片[RR=1。12,95%CI(1。08,1。17),P<0。01]、硫酸吗啡缓控释片[RR=1。16,95%CI(1。12,1。20),P<0。01]、美沙酮片[RR=1。13,95%CI(1。03,1。25),P=0。01]、氨酚羟考酮片[RR=1。09,95%CI(1。01,1。19),P=0。03]。在药物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患者的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硫酸吗啡缓控释片(P<0。05),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及呼吸抑制)低于对照组氨酚羟考酮片(P<0。05),而与对照组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和美沙酮片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控释片镇痛效果相比同类药物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硫酸吗啡缓控释片、美沙酮片、氨酚羟考酮片具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盐酸羟考酮缓控释片癌痛疼痛有效缓解率Meta分析用药安全

    重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沈珏李美云胡杰曹琴...
    925-928,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浓度达标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长沙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并监测了哌拉西林药物浓度的患者。统计分析哌拉西林药物浓度分布情况及达标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91例患者,哌拉西林谷浓度(Cmin)为26。33[11。93,51。77]μg·mL-1,以Cmin16~64 μg·mL-1为 目标,Cmin达标率为49。2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给药日剂量、输注时间、肌酐清除率(Ccr)、平均24 h尿量、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是哌拉西林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BMI、给药日剂量、输注时间、Ccr、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是哌拉西林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重症患者哌拉西林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影响因素较多,有必要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al drug monitoring,TDM)以优化重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

    重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血药浓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