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移动微波消融技术在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中的效果及对疼痛、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分析

    周晶晶罗国庆沈三弟夏旭...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究超声引导下移动微波消融技术在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中的效果及对疼痛、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7月的70例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移动微波消融术组)35例。比较两组的结节吸收情况、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测值、疼痛评分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结节吸收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超声检测值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声检测值、疼痛评分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部瘢痕长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5。71%,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2。86%,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移动微波消融技术在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中的效果较好,且疼痛控制较好,对甲状腺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移动微波消融技术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临床效果疼痛甲状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处方的研究

    何玉萍汪利华刘艳秀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及比较不同氧疗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氧疗组)和观察组(目标氧疗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呼吸机应用率、病死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SpO2及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机应用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气分析、SpO2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及SpO2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很好地避免高氧血症,对疾病相关方面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常规氧疗目标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分析预后

    血清microRNA-200c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万菁白微陈红奚经巧...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microRNA-200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首诊并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6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按照1∶1匹配的方法另选取16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收集他们的临床信息和血液样本,检测他们的血生化指标,并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人群血清microRNA-200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血清microRNA-200c表达水平为(6。869±0。768),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的表达水平(1。138±0。151)(P<0。01);患者血清microRNA-200c的表达水平与BMI、TC、TG、LDL、β2-MG、BUN及Sc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485、0。524、0。714、0。617、0。741、0。687和0。518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OR=1。994)、TC(OR=3。061)、LDL(OR=3。551)、β2-MG(OR=2。231)、microRNA-200c(OR=8。147)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microRNA-200c与肾病综合征的关联强度最大。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中microRNA-200c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与肾功能损伤和血脂指标具有相关性;microRNA-200c可能是肾病综合征潜在的新分子标志物。

    肾病综合征microRNA-200c肾功能分子标志物

    内科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的分析

    黄玲玲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在内科ICU中进行目标性监测和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入住内科ICU的患者中选择40名患者,并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详细分析患者多重耐药菌防御措施、两组之间多重耐药菌检出差异、组内耐药性病菌的构成情况、分布规律以及两组之间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差异。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数对等,根据入选总例数进行平均分配,最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分配病例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4~61岁,平均(31。22±8。73)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0。43±8。68)岁。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未检查多重耐药菌感染。两组患者ICU病房使用情况、病床使用情况、护理人员以及保洁人员均无变化。两组研究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有可比性(P>0。05)。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干预后,观察组隔离医嘱24 h下达率、医护人员相关防控知识知晓合格率、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方面,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检出耐药菌构成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内科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有助于提高相关细菌感染预防的科学性,能有效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内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干预

    右美托咪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躁动镇静的效果及麻醉中脑保护的作用

    魏成敏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躁动镇静效果和麻醉中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其中将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镇静药物的2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丙泊酚作为麻醉镇静药物的26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躁动镇静和麻醉中脑保护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平均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实验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以及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以及CERO2、Da-jvO2、SjvO2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0 min、30 min、60 min实验组患者MA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镇静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的运用可以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平稳的状态,有效的达到了躁动镇静效果,缩短了患者入睡和自然清醒时间,发挥了相对较好的麻醉过程中脑保护作用,提高了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右美托咪啶重型颅脑外伤躁动镇静脑保护生命体征

    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凝血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临床观察研究

    李冠珍
    17-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bg、PT以及aPT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纤溶功能方面,观察组的D-二聚体、Fbg以及t-PA水平分别为(1。23±0。22)mg/L、(2。75±0。25)mg/L、(3。18±1。11)×105 nkat/L,而 对 照 组 的 D- 二 聚 体、Fbg 以 及 t-PA 水 平 分 别 为(1。79±0。44)mg/L、(2。22±0。26)mg/L、(2。76±1。03)×105 nkat/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通过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另一方面还能控制病情进展,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血液透析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凝血事件

    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与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在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

    姜晓丽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血液透析过滤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于2018年11至2019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接受3次透析治疗,待6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急速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存在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进行透析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单纯使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提升患者身体功能,在降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上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促进疗效,并且能够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能得到保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帮助患者重拾治愈的信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 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蒋玉敏付瑞欣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CHD患者,均经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n=52)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52)接受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分值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②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价,包括4个维度,21个项目,总分0~10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SDS分别为(58。26±10。52)、(42。31±8。7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分别为(58。35±10。41)、(49。54±7。48);观察组干预前后SAS分别为(58。61±6。80)、(42。91±7。08),对照组干预前后SAS分别为(58。74±6。77)、(48。31±8。7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t=8。4056、4。9560,11。5329、6。7983,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4。5291、3。459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限制、症状、情绪、体力限制、总分分别为(6。84±1。35)、(7。64±1。50)、(8。96±1。95)、(13。46±1。58)、(35。56±3。60);对照组分别为(10。14±1。04)、(11。01±1。35)、(13。84±1。51)、(18。96±2。27)、(53。09±4。71),干预后两组患者LiHFe评分对比差异明显(t=13。9640、12。0421、14。2685、14。3401、21。3234,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个性化心理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张佳谱
    25-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24 h动态血压值、血浆NO、内皮素水平、治疗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左心室肌质量(LVM)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MI、LVM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内皮功能,缓解左心室肥厚程度,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老年高血压缬沙坦氢氯噻嗪疗效作用机制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评价

    韩娜娜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评价。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的70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护理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比较两组满意度;子宫肌瘤手术的平均时间、子宫肌瘤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前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护理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护理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0。05。护理前两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接近,P>0。05 ;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护理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优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P<0。05。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测评值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P<0。05)。结论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减轻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