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脂
中国油脂

曹万新

月刊

1003-7969

zyzz@chinajournal.net.cn

029-88617441、88621360 88626849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8号

中国油脂/Journal China Oils and Fa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油脂专业的唯一专业科技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有全国大型浸出油厂,油脂精炼厂,外资油脂厂,个体油脂厂,油脂储炼厂,植物蛋白厂,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国家粮油储备库,粮油收购站,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饲料加工厂,棉麻加工厂,化工厂,化肥厂,肌醇厂,生物化工厂,油机械厂,通用机械设备厂等。是粮油食品类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广告效果最好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波处理对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付群梅蒋涵唐华张雯文...
    58-6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制备不同风味品质的菜籽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感官风味品质评价、电子鼻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 × GC/MS)等手段,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菜籽油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能输入总量和输入强度均影响菜籽油感官风味品质;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菜籽油与非浓香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具有相似性;非浓香菜籽油主要风味物质有23种,包含醛类物质7种、硫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酯类物质2种、杂环类物质2种、烯烃类和酚类物质各1种,为非浓香菜籽油提供辛辣味、脂香味、青草味和花香味等风味;浓香菜籽油中主要风味物质有13种,包含硫类物质5种、杂环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2种以及酚类、醇类和酸类物质各1种,主要赋予浓香菜籽油辛辣味、烤香味、焙烤味和脂香味等风味.综上,微波预处理技术对菜籽油的风味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波能的输入,菜籽油风味由主要以硫苷降解物和氧化挥发物为主导的辛辣味、脂香味、青草味、花香味,转变为以硫苷降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氧化挥发物为主导的辛辣味、烤香味、焙烤味和脂香味.

    微波处理非浓香菜籽油浓香菜籽油感官风味品质挥发性风味成分

    天然抗氧化剂对辣椒鸡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邱思罗晓琴郑喜杜星妍...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辣椒鸡油的天然抗氧化剂,以延长其保质期,研究并比较了 6种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维生素C、槲皮素和硫辛酸)对辣椒鸡油酸值、过氧化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天然抗氧化剂在辣椒鸡油中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抑制酸值方面,槲皮素效果最佳,维生素C最差;在抑制过氧化值方面,槲皮素效果最佳,维生素E最差;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迷迭香提取物效果最佳,硫辛酸最差;在总还原能力方面,槲皮素效果最佳,维生素E最差;槲皮素、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在酸值、过氧化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方面均位于前三.综合考虑抗氧化效果、抗氧化剂稳定性、成本等因素,可优先选择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作为辣椒鸡油的抗氧化剂以提高其储藏性能.

    天然抗氧化剂辣椒鸡油酸值过氧化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

    酶法制备人乳替代脂的研究进展

    陈行飞张羽飞李雅丽郑明明...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乳替代脂是一类模拟母乳脂组成的结构脂质,为促进人乳替代脂的绿色高效生产,介绍了母乳脂的甘油三酯组成,对人乳替代脂的酶法制备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我国母乳脂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含量最高,其次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人乳替代脂的酶法制备工艺包括酯-酯交换法、一步酸解法、醇解-酯化两步法、两步酸解法、酯交换-酸解两步法等.提高酶的催化活性与位置选择性、抑制酰基迁移等是未来酶法制备人乳替代脂的研究方向.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人乳替代脂酶法制备

    负载染料木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闫慧佳李燕飞李思慧胡蒋宁...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染料木素(Gen)的生物利用率以及为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在新型功能食品中的开发提供参考,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原料,制备了负载Gen的纳米脂质体(Gen@Lip),并对其基本指标、结构、储存稳定性、体外释放特性和抗炎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Gen@Lip的Gen负载量为36%,Gen@Lip的平均 粒径为(242.73±2.03)nm,多分散指数为0.32,Zeta-电位为(-16.33±1.16)mV;结构表征结果证实Gen被有效包埋在Gen@Lip中;Gen@Lip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Gen@Lip能够有效地通过胃进入到肠道实现缓释作用;相较于游离的Gen,Gen@Lip对Raw 264.7细胞有更强的抑炎效果,且在使用范围(<100 μmol/L)内无毒副作用.综上,所制备的Gen@Lip可提高Gen的生物利用率,并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染料木素脂质体缓释抗炎

    奇数链脂肪酸抑制脂多糖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反应研究

    闫雨蒙张颖马强张杏芳...
    82-9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奇数链脂肪酸(OCFA)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分析健康人群和结肠癌患者血清中OCFA的分布特征差异,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模型探究OCFA对炎症的抑制效应,包括对细胞活性、促炎因子基因表达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人群中的OCFA(C15:0和C17:0)含量显著高于结肠癌人群;男性以及高龄(59岁以上)结肠癌人群中C15:0和C17:0水平偏低;C15:0和C17:0对细胞活力无影响,C15:0能够显著降低LPS刺激后Caco-2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8和iNOS的表达,C17:0能够显著降低促炎因子儿-6、TNF-α、儿-8和iNOS的表达,两种OCFA均能够起到类似于n-3 PUFA缓解炎症刺激的作用;两种OCFA(C15:0和C17:0)能够在肠道细胞Caco-2中吸收并代谢成C17:0、C17:1.综上,OCFA能够调节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对肠道健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奇数链脂肪酸C15:0C17:0肠道炎症肠道健康

    苏尼特羊尾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机能代谢的影响

    包音都古荣·金花迟源武燕燕李雅雯...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羊尾油对动物健康效应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创建了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将8周龄SHR分为试验组苏尼特羊尾油组(Y组)、阴性对照大豆油组(D组)、阳性对照菜籽油组(C组)和芥花油组(J组),并分别饲喂添加10%相应油脂的饲料,记录日摄食量,每周测量血压,饲喂14周后解剖采血,摘取肝脏,检测血清血脂水平、肝脏功能指标和肝脏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第14周时,Y组雌、雄SHR日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Y组SHR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J组SHR肝脏病变严重,Y组SHR肝脏组织未出现病变.综上,与对照组植物油相比,苏尼特羊尾油具有缓和SHR血压升高、有效改善血脂和肝脏机能作用,是具有良好健康效应的动物性油脂.

    苏尼特羊尾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脂肝脏机能

    黄曲霉毒素B1降解产物及降解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莫紫梅
    98-10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技术的应用,寻求高效、快捷、安全的AFB1降解技术,促进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对AFB,降解技术(物理降解技术、化学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产生的降解产物以及降解后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概括了降解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物理降解技术较适合大规模应用,但微波、脉冲电场、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无法确保该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化学降解技术的研究比较常见,但存在食品感官品质变差,营养成分损失或破坏,易引入新的化学残留等不足.生物降解技术具有性质温和,不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大量损失且绿色环保等优点,但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寻找新型纳米材料发展光降解技术、或各种技术联合使用、或利用基因工程联合酶法脱毒等新型技术,同时应更深入地研究降解机制、降解产物、降解路径以及降解产物的安全性.

    黄曲霉毒素降解产物安全性评价物理降解技术化学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特征及城乡居民膳食暴露评估——以汉中市为例

    杨靓牟霄张崇淼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给城乡居民带来的健康风险,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市售食用植物油进行抽样,利用HPLC-荧光检测法检测苯并(a)芘含量,结合对各区县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食用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污染特征,计算经食用植物油途径的苯并(a)芘暴露限值,并定量评价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给不同类型人群造成的增加寿命期癌风险(ILCR).结果表明:市售食用植物油样品中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62.5%,苯并(a)芘含量均值为1.0 μg/kg,菜籽油和其他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与酸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过氧化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汉中市居民食用植物油平均摄入量为35.17 g/d,96.2%的居民主要食用植物油为菜籽油;汉中市男性和女性居民经食用植物油途径的苯并(a)芘慢性摄入量分别为0.52 ng/(kg·d)和0.59 ng/(kg·d),汉中市各区县居民的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限值均大于10 000,表明汉中市各区县居民经食用植物油摄入苯并(a)芘的健康风险较低;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导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ILCR分别在8.95 ×10-7~1.53 ×10-5 和 1.01 × 10-6~1.74 × 10-5 范围内,99.6%汉中市男性居民和 100%女性居民ILCR稍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汉中市其他区县居民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产生的ILCR显著高于汉台区居民的(p<0.05).综上,汉中市各区县居民经食用植物油摄入苯并(a)芘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适当减少食用植物油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风险.

    苯并(a)芘食用植物油污染特征暴露限值增加寿命期癌风险

    不同贮藏条件下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与货架期预测

    荣菡蔡至彦邓晓彤甘露菁...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水酶法牡丹籽油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不同贮藏条件下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采用Schaal烘箱模拟加速氧化法,探究了抗氧化剂、包装材料、温度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分析,采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水酶法牡丹籽油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为0.01%柠檬酸+0.01%TBHQ>0.02%TBHQ>0.02%柠檬酸>0.2%y-谷维素;包装材料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为棕色PET瓶>棕色玻璃瓶>透明PET瓶>透明玻璃瓶;随着温度升高,牡丹籽油的过氧化值明显增加;建立的货架期预测模型预测牡丹籽油在10、20、30℃下的货架期分别为117、77、51 d,其实测货架期分别为134、90、60 d.综上,使用抗氧化剂、避光、低温均能有效延缓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进程,建立的水酶法牡丹籽油货架期预测模型准确率良好.

    牡丹籽油水酶法氧化稳定性货架期预测

    '强特勒'脱青皮鲜核桃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情况

    徐丽巩芳娥虎云青辛国...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实现鲜食核桃周年供应提供技术支持,以'强特勒'核桃为研究对象,探究脱青皮鲜核桃在冻藏过程(-10℃,10个月)中感官品质、色差、营养成分、油脂理化指标(过氧化值和酸值)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特勒'脱青皮鲜核桃在-10℃条件下冻藏10个月后,其种皮颜色、种皮分离度、种仁颜色、香气、风味的品质级别均下降,即感官品质下降;种皮和种仁的色差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且种皮色差的变化程度较种仁的大;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脂肪酸组成无变化,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上升,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下降;氨基酸组成和矿物元素种类均无变化;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均呈上升趋势,但均符合LY/T3004.8-2018《核桃第8部分:核桃坚果质量及检测》的限量规定.综上,'强特勒'脱青皮鲜核桃在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可实现周年供应.

    '强特勒'核桃脱青皮鲜核桃冻藏品质变化周年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