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月刊

1005-8664

010-67783659

100021

北京朝阳区潘家园17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nd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面向广大临床工作者,反映我国肿瘤临床的最新进展和成就,体现我国肿瘤临床的总体水平。本刊的目标和特色为科学的进步性和临床的实用性。报道内容强调较高的临床水平,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经验与方法强调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临床学术理论与技术上,则强调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癌的筛查策略现状及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

    李纪宾王宝华邹小农代敏...
    20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和死亡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降低中国前列腺癌死亡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归纳和整理国内外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特点、筛查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经济学研究,提出在中国前列腺癌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人群中推广实施精准筛查策略。

    前列腺肿瘤筛查专家共识

    肥胖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王志鹏马庆庆余杰乔友林...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影响我国甚至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是乳腺癌整个病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控制体重有利于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肥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成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肥胖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旨在为乳腺癌肥胖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支持。

    乳腺肿瘤肥胖病理特征减重

    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干预措施

    胡玉汝邓辉丽张嘉骏沈曲...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常面临生活质量下降的挑战,而康复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康复干预的核心内容包括运动、营养、心理支持以及行为管理等方面。文章综述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康复干预的内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结直肠肿瘤康复多维度运动干预心理干预中医药康复治疗生活质量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翁丽红林景辉李梅芳何志勇...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后二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6例一线标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后二线化疗±免疫治疗ES-SCLC患者的疗效,其中男43例,女3例;年龄(61。33±7。87)岁。一线方案治疗进展后二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免疫跨线组)27例,一线方案治疗进展后二线化疗未联合免疫治疗组(免疫未跨线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近期疗效和生存的差异。结果 免疫跨线组和免疫未跨线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转移部位、使用免疫药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跨线组患者一线治疗后部分缓解(PR)23例,疾病稳定(SD)4例;二线治疗后,PR 2例,SD 13例,疾病进展(PD)12例。免疫未跨线组患者一线治疗后PR 14例,SD 3例,PD 2例;二线治疗后,PR1例,SD 7例,PD11例。免疫跨线组二线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4%(2/27),疾病控制率(DCR)为55。6%(15/27);免疫未跨线组ORR为5。3%(1/19),DCR为42。1%(8/19);两组患者二线治疗后ORR和D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2和0。549)。免疫跨线组患者二线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较免疫未跨线组长(分别为88和67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免疫跨线组患者二线治疗后总生存时间较免疫未跨线组有延长趋势(分别为382和335 d,P=0。104)。结论 ES-SCLC一 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后二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相比单纯使用化疗,具有一定的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趋势。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化疗免疫跨线治疗疗效分析生存分析

    既往免疫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再次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祁清华王银华王颜叶斌...
    240-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晚期胃癌患者初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进展后,再次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初始免疫治疗进展后,再次接受免疫治疗的1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资料。初始免疫治疗方案包括ICIs(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及恩沃利单抗)联合化疗(氟尿嘧啶类、紫杉类、奥沙利铂为主)或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呋喹替尼)。再次接受免疫治疗方案,包括原免疫药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间的互换,不同PD-1抗体间的互换。两次免疫治疗间可接受或不接受其他治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1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8个月。初始免疫治疗阶段,11例(64。7%)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4例(23。5%)患者获得疾病稳定(SD),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个月。再次接受免疫治疗后,2例(11。8%)患者达PR,8例(47。1%)患者达SD,中位PFS为3个月。对初次免疫治疗最佳疗效达PR者,再次接受ICIs后,疾病控制率(DCR)为81。8%(9例/11例)。再次免疫治疗期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多为1~2级,无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初次ICIs治疗,病情进展后,再次接受免疫治疗可能带来一定获益,且治疗安全性较好,是晚期胃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

    胃肿瘤进展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

    自我效能在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间的中介效应

    王卫宁马凤艳刘燕
    249-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痛苦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及自我效能在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的20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调查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和社会支持调查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癌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心理痛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204例肺癌患者中,男80例,女124例;年龄(56。01±11。46)岁;DT调查表得分为(3。94±2。00)分,其中DT调查表得分≥4分者122例,占59。8%。C-SUPPH得分为(98。40±21。31)分,SSRS总分为(44。71±6。43)分。204例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0。376,P<0。01;r=-0。647,P<0。01);204例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325,P<0。01)。自我效能在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262(95%CI:-0。412~-0。177),占总效应的44。3%。结论 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心理痛苦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肺肿瘤心理痛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中介效应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淋巴渗液1例

    龚雪王春光吴远霞赫小兰...
    257-261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淋巴渗液个案护理实践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稿约

    262-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