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曹雪涛

双月刊

1007-385X

cjcb@biother.org

021-55620605-22,81871002-22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是中国中文(肿瘤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创刊,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本刊刊登肿瘤生物治疗有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已被CA、AJ、EMBASE、CSA、CABA、HD、IC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采取开放存取方式,读者免费阅读论文全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细胞肿瘤抵抗CAR-T细胞治疗的机制及逆转策略

    张杨伍志强韩为东
    1043-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D19靶点为代表的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AR-T)细胞在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随着CAR-T细胞治疗患者数量的增加,复发、抵抗问题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领域内研究热点.近年来除抗原丢失引发的免疫逃逸及CAR-T细胞失能导致的治疗不敏感外,对于肿瘤细胞自身内在因素异常等导致的治疗抵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基于高通量的筛选体系,促凋亡分子[如佛波醇-12-肉豆蔻酸-13-乙酸酯诱导蛋白-1(PMAIP1,又称NOXA)、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等]和黏附分子[如CD5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表达降低或缺失介导的抵抗机制相继被识别.对于目前已被识别的抵抗机制,已形成多种针对性的逆转策略,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联合CAR-T细胞治疗NOXA低表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表观遗传学药物预处理CAR-T细胞增加其抗瘤效能与持久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解除相关基因的抑制作用从而增效CAR-T细胞;过表达细胞因子改善肿瘤微环境等,且部分策略已获得临床验证.本文综述已有CAR-T细胞治疗的抵抗机制及其针对性逆转策略,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临床转归,旨在为提升CAR-T细胞在B细胞肿瘤中的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B细胞肿瘤抵抗机制CAR-T细胞失能逆转策略

    定制化抗癌利器:新抗原疫苗的临床探索与未来展望

    褚雁鸿刘宝瑞
    1051-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疗法正引领抗肿瘤治疗领域迈向新时代,其中新抗原疫苗作为免疫治疗的先锋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其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成果迭出,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聚焦于新抗原疫苗领域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备受瞩目的长肽疫苗与mRNA疫苗两大亮点.肽疫苗因生产高效、易规模化而受关注,虽存在降解快等限制,但纳米载体等技术可帮助其扬长避短,目前长肽疫苗在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等多种实体瘤患者中均显示出不错的疗效,纳米化的短肽疫苗也在胃癌辅助治疗中展露优势.mRNA疫苗因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应用广泛受到关注,其安全性及编码多种抗原的优势使其成为肿瘤疫苗热点,如编码多个KRAS突变的RNA疫苗在胰腺癌中展现出良好效果.且多项研究表明新抗原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过继性细胞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文章深入剖析当前新抗原疫苗在临床转化阶段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并讨论可能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新抗原疫苗未来的发展方向启迪新思维,开辟新路径.

    新抗原疫苗合成长肽mRNA肿瘤免疫微环境

    实体瘤免疫治疗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查皓然朱波
    1061-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治疗已革新肿瘤临床治疗实践,成为实体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临床上已获批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策略包括:PD-1抗体、CTLA-4抗体、双特异性抗体、TCR-T、TIL等,这些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通过激活T细胞抗瘤免疫反应或直接补充肿瘤反应性的T细胞发挥其抗瘤效应.然而受限于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因素,这些治疗策略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以肿瘤-免疫循环理论为基础,对目前已获批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早期临床试验以及新兴的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系统性综述,并对针对T细胞及T细胞以外的细胞群体的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肿瘤免疫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微环境过继性细胞治疗

    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挑战与对策

    张婧尧崔久嵬
    1073-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以PD-1/PD-L1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显著提升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耐药问题依然严峻.本文阐述了免疫治疗耐药的定义、发生机制及预测模型,介绍了针对耐药的治疗策略,包括免疫治疗继续应用、再挑战、寡转移背景下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免疫治疗、广泛进展后的联合治疗等.此外,还探讨了新型治疗手段如过继性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和肿瘤疫苗等在克服耐药中的应用前景.同时,总结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强调了持续研究、创新治疗策略以及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为未来肺癌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提供新思路与研究方向.

    肺癌免疫治疗耐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无义介导mRNA降解的肿瘤诊疗价值

    刘佳伶韩雷于津浦
    1085-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MD)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机制,可降解含有过早终止密码子(PTC)的异常mRNA,参与生长发育、调节免疫功能,且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NMD对肿瘤有抑制或促进的双重作用:一方面,NMD通过下调促癌蛋白表达、抑制促癌信号通路和应激微环境等途径抑制肿瘤进展;另一方面,NMD通过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癌细胞凋亡和肿瘤新抗原的产生促进肿瘤进展.此外,NMD并非降解所有携带PTC的mRNA,PTC出现的位置可能决定NMD触发或逃逸,由于各基因的高频突变区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基因发生PTC突变后是否触发NMD则具有不同的倾向性.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基因突变筛查已成为临床诊疗常规手段,这使得从多基因层面探究NMD的规律与意义成为可能.因此,在进一步了解NMD的功能及其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高通量测序与计算机算法评估NMD水平,有望在临床工作中扬长避短地发挥NMD潜在的临床价值,助力个性化临床诊治与精准医疗的发展.

    无义介导mRNA降解(NMD)过早终止密码子(PTC)基因突变肿瘤抗原性免疫治疗

    SOX9上调LINC01503表达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肿瘤干细胞干性

    王晶田赵岩刘胜辉兰利利...
    1092-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SOX9通过上调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的表达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LSCC细胞AMC-HN-8、TU177、TU212和TU686,用转染试剂将敲减序列及其对照核酸(si-SOX9-NC、si-SOX9#1、si-SOX9#2、si-LINC01503-NC、si-LINC01503#1、si-LINC01503#2)或过表达质粒及其对照核酸(pcDNA3.1-SOX-NC、pcDNA3.1-SOX-oe、pcDNA3.1-LIN01503-NC和pcDNA3.1-LIN01503-oe)分别转染至TU177细胞或TU686细胞,记为si-SOX9-NC组、si-SOX9#1组、si-SOX9#2组、si-LINC01503-NC组、si-LINC01503#1组、si-LINC01503#2组;pcDNA3.1-SOX9-NC组、pcDNA3.1-SOX9-oe组、pcDNA3.1-LINC01503-NC组、pcDNA3.1-LINC01503-oe组、si-SOX9-NC+pcDNA3.1-LINC01503-NC组和si-SOX9+pcDNA3.1-LINC01503-oe组.qPCR法检测SOX9 mRNA和LINC01503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SOX9与LINC0503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OX9与LINC01503启动子区是否直接结合,WB法检测SOX9的敲减效率及LINC01503对TU177和TU686细胞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SOX9在各种LSCC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5),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SOX9与LINC01503表达呈正相关(R=0.12,P=0.0059);SOX9可与LINC01503启动子区直接结合并促进其转录表达(均P<0.05);敲减LINC01503可明显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均P<0.05),过表达LINC01503明显促进TU68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均P<0.05),提高TU686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干性标志物分子CD133、OCT4、SOX2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P<0.05),敲减LINC01503则均可抑制TU686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细胞干性标志物的表达(均P<0.05);敲减SOX9均可明显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其干性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均P<0.05),同时过表达LINC01503则可部分逆转敲减SOX9对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干性标志物表达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SOX9和LINC01503在LSCC细胞中呈高表达,SOX9可能通过上调LINC01503表达提高LSCC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和肿瘤干细胞干性.

    喉鳞状细胞癌SOX9LINC01503增殖迁移侵袭肿瘤细胞干性

    芳香烃受体通过抑制MYC表达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多柔比星敏感性

    康利春王会敏邓海霞李文静...
    1101-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A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数据分析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HR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联.利用基因敲低和过表达技术构建AHR表达变化的乳腺癌细胞,采用CCK-8实验、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评估AHR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相关分子机制.此外,利用AHR激动剂6-甲酰基吲哚并[3,2-B]咔唑(FICZ)研究外源性激活AHR对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DOX)敏感性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AHR呈明显低表达(P<0.05);对155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统计分析也显示AHR低表达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5).敲低AHR促进细胞增殖(P<0.05),过表达则能抑制其增殖(P<0.05)并促进其凋亡(P<0.05).外源激活AHR能增强乳腺癌细胞对DOX的敏感性(P<0.05).AHR可与MYC基因启动子结合,抑制MYC表达(P<0.05),从而影响乳腺癌的进展.结论:AHR在乳腺癌中通过调控MYC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外源激活AHR可能成为提高乳腺癌细胞对DOX敏感性的治疗策略.

    乳腺癌芳香烃受体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化疗敏感性MYC基因

    三七总皂苷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

    谭东明谢奇丁旭张艳军...
    1109-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B16-F10细胞和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NS对RAW264.7或B16-F1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组(仅B16-F10细胞)、对照组(B16-F10细胞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PNS组(B16-F10细胞与RAW 264.7细胞共培养)及200μg/mL PNS+colivelin[(B16-F10细胞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0.5μmol/L colivelin JAK2/STAT3通路激活剂)]组,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共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ELISA实验检测上清液中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水平,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2、CD206、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WB法检测细胞中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PNS对单独培养的RAW264.7、B16-F10细胞的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NS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共培养细胞凋亡、IL-6、TNF-α、IL-1β蛋白和IL-12、iNOS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降低共培养细胞的存活率、JAK2与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P<0.05),PNS对共培养细胞的作用部分被colivenlin抑制.结论:PNS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进而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

    三七总皂苷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巨噬细胞极化JAK2/STAT3通路

    融合抗氧化酶GS1XR对鼻咽上皮细胞的放射防护效应

    何火聪韩亚南张紫怡潘剑茹...
    1116-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抗氧化酶GST-SOD1-X-R9(GS1XR)对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的放射防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NP6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Untr)组、EGFP-GS1组、EGFP-GS1R组和EGFP-GS1XR组,检测0.5 mg/mL不同融合抗氧化酶的跨膜效应.用CCK-8法测定3种融合抗氧化酶在0~1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细胞毒性.以DCFH-DA荧光探针测定0~6 Gy X射线和不同剂量(0~1 mg/mL)GS1XR对NP69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实验将NP69细胞分为Untr组、4 Gy X线单纯照射Ctrl组和照射前分别预处理GS1、GS1R、GS1XR及阿米福汀(AMFT,4μg/mL)组,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WB法检测Nrf2入核量、抗氧化基因GCLC以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凋亡因子BAX的表达.结果:实验结果显示,EGFP-GS1不具备跨膜能力,而EGFP-GS1R和EGFP-GS1XR能够有效跨膜进入NP69细胞(P<0.0001).经24 h处理后,3种融合抗氧化酶均使细胞活力保持在80%以上,其中GS1XR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维持在100%以上.4 Gy X射线照射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P<0.01),GS1XR以剂量依赖方式清除辐射诱导的ROS.与Ctrl组相比,GS1XR显著降低受照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促进Nrf2的入核(P<0.01),上调抗氧化基因GCLC(P<0.0001),降低细胞的凋亡率(P<0.0001)和抗凋亡因子Bcl-2(P<0.001)的表达,并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P<0.05).GS1XR的整体保护作用与GS1R相似,且与阿米福汀效果相当.结论:融合抗氧化酶GS1XR对NP69细胞具有显著的放射防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进入细胞清除受照细胞内ROS,激活Nrf2信号通路,并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GS1XR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放射防护剂.

    放射防护融合抗氧化酶鼻咽上皮细胞

    CXCL5/CXCR2/VEGF通路在HBV相关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冉小柯刘旭东谭伟强庞华珍...
    1123-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XCL5/CXCR2/VEGF通路在HBV相关肝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入院的10例HBV-DNA阳性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5例肝细胞癌(HCC)和5例肝硬化(LC)],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mRNA,用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信号通路.常规培养HCC细胞HepG2,用转染试剂将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XCL5)过表达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中,分为对照组,空载组,250 ng/mL和520 ng/mL CXCL5过表达质粒组.用CCK-8法、ELISA、血管生成实验、qPCR法、WB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过表达CXCL5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VEGF分泌、成管能力、CXCL5、CXCR2、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RNA测序结果显示,HCC和LC患者外周血中m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mRNA的相关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发育过程的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细胞外区域的组成和信号受体结合.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与癌症作用机制相关的通路、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相关作用的通路、钙相关信号通路.过表达CXCL5可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VEGF的分泌(P<0.05)、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成管能力(P<0.05)、CXCL5、CXCR2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以及增强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论:CXCL5可能通过CXCL5/CXCR2/VEGF轴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HUVEC的成管能力.

    肝细胞癌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血管生成HepG2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