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和散加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

    王晓雯牛明了张龙江万家鑫...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三和散加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6月门诊收治的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C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观察组给予三和散加减方。2组均辅助配合八段锦,疗程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评分、每周自发排便数(CSBM)、IBS严重程度积分表(IBS-SSS)、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MA、HAMD)、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脑肠肽[5羟色氨(5-HT)、血管活性肽(VIP)、P物质(SP)]水平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6%(29/39)(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 CSBM 频率、IBS-SSS、HAMA、HAMD、IBS-QOL 评分及血清 5-HT、VIP、S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6/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8%(14/29)(P<0。01)。结论:三和散加减方联合八段锦治疗肝郁气滞证IBS-C具有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脑肠肽、改善情绪、降低复发率等作用。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三和散八段锦焦虑抑郁脑肠肽

    化瘀清肠法对左半结肠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杨杰张丽曼王丽丽张天鹏...
    151-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瘀清肠法用于左半结肠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清肠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治疗,于治疗8周后评价2组临床有效率和诱导缓解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1BDQ量表)评分变化,通过检测凝血相关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观察患者炎症及血液高凝情况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常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项评分明显降低,IBDQ量表评分明显提升(P<0。05),PT与APTT明显延长,MPV明显增大,FIB明显减少(P<0。05),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明显减少,IL-10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WBC水平明显降低(P<0。05),HGB、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诱导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生存质量评分及凝血相关参数、炎性因子、常规血清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清肠法治疗左半结肠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良好,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化瘀清肠法中药灌肠炎性因子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压积比值、粪便钙卫蛋白及血清学指标对克罗恩病疾病活动程度的判断价值

    陈立基马燕颜张海燕刘添文...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压积比值(NPR)、粪便钙卫蛋白(FC)、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判断CD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3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C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分型、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FC、D-D、NLR、NPR水平的差异,绘制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判断CD活动期、中重度活动期的价值。结果:缓解期、轻度活动期、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的FC、D-D、NLR、NP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蒙特利尔分型L1(仅累及回肠)与L3(累及回肠和结直肠)之间的F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NLR、NPR的水平在不同疾病部位、疾病行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C、D-D、NLR、NPR水平与CD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FC在判断活动期CD患者的效用最佳,AUC为0。765(95%CI:0。644~0。887),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91。4%。FC、D-D、NLR、NPR判断CD中重度活动期的AUC均>0。7(均P<0。05)。其中,NPR的效用最佳,AUC为0。795(95%CI:0。682~0。908),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4。8%。结论:FC能有效判断CD疾病活动程度。NPR在判断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的效用优于FC,在CD的疾病评估与监测中具有一定潜力。

    克罗恩病粪便钙卫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压积比值活动度严重度

    李学军教授从湿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探析

    奚然然李凌基王璇殷微...
    162-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学军教授从湿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以湿为中心,常见病因有不御外邪、作息失常、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基本病机以气机失调为标,脾虚为本、阳虚为要;提出从湿论治、理肺为先、疏肝为要、健脾为本、温肾培元诸法,疗效显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从湿论治李学军经验探析

    基于形气神思想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

    刘晓慧李梦阁党志博曹鑫...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气神思想是中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理论,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心身疾病,临床表现除肠道症状外,还同时具有精神心理症状,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形失和、气失用、神失守三方面的病变。本文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思想出发,整体、宏观地认识肠易激综合征,并探讨治形、调气、安神在其治疗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临床系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思路。

    肠易激综合征心身疾病形气神诊疗

    基于信号通路探讨清热方药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曾铖顾思臻黄诗韵窦丹波...
    170-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特发性、持续性的炎症性肠病,以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反复发作难愈,持续的炎症反应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道纤维化乃至癌变。中医认为UC病因离不开热邪。清热方药在治疗UC上具有疗效确定、不良反应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运用极为广泛。既往基于UC慢性炎症及易于癌变的特点研究了诸多相关信号通路,控制"炎癌转化"亦是目前治疗UC的临床新途径、新方法。近些年关于清热方药干预UC的实验愈发增多,本文旨在总结清热方药从"炎癌转化"角度探讨UC治疗的6条通路,即TLR4/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6/JAK2/STAT3信号通路、Nrf2/NQO1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新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结直肠癌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

    荜铃胃痛颗粒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孟旨毅孟宪梅张静洁年媛媛...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多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共识均强烈推荐根除Hp。随着铋剂四联疗法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实际根除率降低,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Hp的根除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中药制剂荜铃胃痛颗粒与铋剂四联疗法联用共同根除Hp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荜铃胃痛颗粒在根除Hp方面的作用、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根除Hp提供新思路。

    荜铃胃痛颗粒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