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嗳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钦丹萍唐旭东
    273-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嗳气,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本共识阐述了嗳气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常见证候、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摄和转归与随访等内容,突显了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

    嗳气中医诊断治疗共识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要点解读

    张建中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2023年6月3日正式公布,对我国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研究及其防治工作产生了显著影响。白皮书面向行政管理者、医药卫生专业人员和广大民众群体3个层面的需求,从HP的病原学介绍、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诊治现状、防控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对其病原学及感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中国人群HP感染的疾病负担分析可作为国家防控策略制订和相关公共卫生资源投入的重要依据。白皮书还详尽介绍了HP感染的诊断方法及耐药性检测技术,并讨论了制定根除方案时需考虑的多个因素。它还指出HP感染干预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措施,强调了中医药在防控中的作用,以及全社会对HP感染有效防控的必要性。本文拟对白皮书的关键内容进行初步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相关信息,并促进HP感染的防控工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要点解读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与展望

    刘震田志华王少丽姜天童...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我国的HP感染率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HP根除率下降。中医药是治疗HP感染的新路径之一,在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综合论述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现状、优势、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从事该病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医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展望

    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的中西医治疗对策

    贾晓芬叶晖张学智
    288-29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根除HP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然而,大规模的HP根除治疗和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HP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升高,成为导致HP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中西医在对耐药HP的治疗中各有优势,二者相结合构成的病证结合个体化诊疗方案有望为耐药HP的治疗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中西医协作

    中西医整合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方案"与"个体化治疗"的协调统一

    吴震宇张声生
    29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HP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但根除成功率始终不能令人满意,根除方案不断更迭。遗憾的是,随着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多,疗程越来越长,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升高,难治性HP感染(refractory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RHPI)应运而生,成为当前亟需攻克的严峻课题。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逐渐探索出中西医整合治疗RHPI的新路径。笔者试梳理RHPI的治疗难点,解析相关共识处理方案,汇总中西医结合治疗RHPI的研究进展,寻找中医药治疗RHPI的优势环节与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西医整合治疗RHPI的相关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发展方向与思路。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医整合共识方案个体化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替代治疗

    成虹
    299-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全球的流行率仍然很高,HP感染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抗生素治疗是HP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宿主胃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等,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因各种原因而不宜接受抗生素治疗。因感染的HP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使得临床难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已成为抗生素耐药时代困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难题。通过非抗生素替代疗法改善患者症状或者辅助抗生素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免疫、益生菌、天然源性产品、中医药及其提取物、噬菌体、光疗等替代疗法在HP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替代治疗免疫益生菌植物疗法噬菌体光疗

    黄连素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

    司小北蓝宇吴改玲张灵云...
    304-308,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连素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80例HP感染初治患者。入组患者随机分入黄连素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方案治疗,黄连素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主要结局指标包括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黄连素组中5例患者因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而提前终止治疗,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可疑药物相关皮疹而提前终止治疗,1例入组患者不明原因失访,最终73例患者完成了治疗和随访。在意向治疗分析(ITT)和方案分析(PP)中,黄连素组的根除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85。71%vs 89。47%,P=0。447;ITT:75。00%vs 85。00%,P=0。201)。黄连素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vs 50。00%,P=0。029)。结论:黄连素联合BCQT治疗HP感染不能有效提高根除率,可能存在加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黄连素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健脾祛湿解毒通络方联合补救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少丽田志华姜天童陈敬予...
    309-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祛湿解毒通络方联合补救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refractory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RHP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诊断为RHPI的患者按照1∶2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治疗组23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标准补救四联疗法治疗,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健脾祛湿解毒通络方进行治疗,补救四联疗法疗程10 d(纳入后第1~10天服用),中药疗程14 d(纳入后第11~24天服用)。观察停药8周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停药后和停药8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1。3%(21/23),高于对照组的82。6%(38/46),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治疗组在改善大便溏泻、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8周后,治疗组在上腹胀满、上腹疼痛、暧气、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大便溏泻等单项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方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疗效方面,治疗组在停药及停药8周后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7。4%,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解毒通络方联合补救四联疗法是治疗RHPI的有效方案,在减少抗生素用量的同时,可维持HP根除率与补救四联疗法相当,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健脾祛湿解毒通络方补救四联疗法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

    全国172 77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

    张阳阳齐子熠陈菁菁张泽楠...
    315-320,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奠定基础。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4年1月8日有关HP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581篇文献,172 773例HP感染者,分布于全国七大地区。中医证型主要是脾胃湿热证(36。67%)、脾胃虚弱证(23。51%)、肝胃不和证(17。91%)、寒热错杂证(5。32%)、脾胃气滞证(2。94%)。亚组分析显示,七大地区多以脾胃湿热证占比最高;5种不同HP感染相关性胃病中,除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最多,29。14%)、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弱证最多,37。93%)、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最多,46。59%)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以脾胃湿热证为多(50。67%vs26。1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敏感性分析表明,单证型研究、多证型研究与总体研究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稳定。结论:HP感染在总体、七大地区、5种HP感染相关性胃病中中医证候前3名均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且占比达70%以上,未来应主要针对上述3种证型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明确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适应证、根除方案及作用机制。

    幽门螺杆菌中医证型文献研究

    舒胃方调控SCF/c-Kit通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功能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任春艳陈月时召平张鹏飞...
    3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舒胃方调控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通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排空功能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影响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级大鼠,随机取8只为空白组,另外24只通过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比利组及舒胃方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胃窦组织;酚红法检测大鼠胃排空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ICCs的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SC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窦组织SCF、c-Kit蛋白的表达;对舒胃方中所含活性成分进行收集与筛选,并对"有效成分-靶点"拓扑分析所得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各组大鼠胃壁组织结构完全,胃黏膜上皮完整,胃腺体结构和排列规整,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空白组大鼠ICCs超微结构清晰,数量多,体积大,呈圆形、梭形,细胞核占比多,细胞质占比少,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多;模型组大鼠ICCs超微结构改变,数量少,体积小,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莫沙比利组及舒胃方组大鼠ICCs超微结构改善,数量增多,体积变大,形态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血清SCF含量及胃窦组织SCF、c-Kit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与舒胃方组大鼠胃排空率、血清SCF含量及胃窦组织SCF、c-Kit蛋白表达增加(P<0。05)。舒胃方中党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有21个,炒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有7个,枳实的主要活性成分有22个,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有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党参中的Daturilin,炒白术中的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atractylentriol,枳实中的 nobiletin 和厚朴中的 Eucalyptol,与 SCF、c-Kit 的结合能分别为-6。44、-6。87、-5。72、-5。66、-4。31、-5。47、-5。69、-6。04。结论:舒胃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调控SCF/c-Kit通路,促进FD大鼠胃动力及ICCs增殖,调节胃肠功能。

    分子对接舒胃方SCF/c-Kit通路功能性消化不良Cajal间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