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虫草素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坏死性凋亡的机制研究

    池文婕魏岚张秀霞靳改玲...
    51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虫草素通过抑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 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坏死性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乙醇联合灌肠法制造UC模型大鼠,成功造模后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虫草素低剂量组(40 mg/kg)、虫草素高剂量组(80 mg/kg)、Nec-1组(RIP1抑制剂,0.6 mg/kg),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次/d,连续2周.给药结束24 h后,记录大鼠一般行为状态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TUNEL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E-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RIP1、磷酸化RIP1(p-RIP1)、RIP3、磷酸化RIP3(p-RIP3)、MLKL、磷酸化MLKL(p-MLKL)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大便正常,结肠黏膜结构完整,未见溃疡和糜烂,固有层腺体排列紧密,层次清晰,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未见坏死变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出现稀便、血便,结肠黏膜结构破坏明显,固有层腺体排列紊乱,间隙变宽,上皮细胞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DAI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MPO、PCNA阳性表达、p-RIP1/RIP1、p-RIP3/RIP3、p-MLKL/MLKL 蛋白比值均显著升高(均 P<0.05);结肠组织 E-cadherin 阳性表达、Caspase-8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素低、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依次减轻,DAI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MPO、PCNA阳性表达、p-RIP1/RIP1、p-RIP3/RIP3、p-MLKL/MLKL蛋白比值依次降低(P<0.05);结肠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Caspase-8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0.05).Nec-1组与虫草素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程度及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素能够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UC大鼠结肠炎症,减少结肠组织细胞坏死性凋亡.

    虫草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溃疡性结肠炎凋亡

    陕西农村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与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性研究

    狄佳吴涛吴金鑫马小东...
    518-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陕西农村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HP感染与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MLN)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3年10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子洲县中医院、陕西勉县中医院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儿童的临床资料,完成HP感染基本情况分析、HP感染与慢性MLN患病特点分析、HP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HP感染与慢性MLN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陕西省北、中、南部农村地区儿童709例,其中HP阳性329例,阴性380例,HP感染率为46.40%;慢性MLN患儿112例,无慢性MLN 597例,MLN患病率为15.80%.HP感染基本情况分析显示,各年龄段HP感染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5~18岁儿童HP感染率最高;男童HP感染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安市农村地区儿童HP感染率显著高于榆林市及汉中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共用刷牙口杯、共用餐具、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喜食零食、直系亲属有胃肠病史及家庭人口 ≥4人的儿童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无上述习惯的儿童(均P<0.001).HP感染与慢性MLN患病特点分析显示,HP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IL-6、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显著升高,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显著降低(均P<0.05);紫癜患儿HP感染率显著高于贫血与口腔溃疡患儿(均P<0.05);HP感染患儿腹腔淋巴结最大短径、肠壁水肿及腹腔液性暗区深度显著增加(均P<0.01);慢性MLN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无慢性MLN儿童(均P<0.05);贫血、口腔溃疡、发育缓慢患儿的MLN患病率相当,并显著高于其他患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MLN患儿的腹腔淋巴结最大长径显著增加,高于无慢性MLN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居住地区、共用餐具、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喜食零食、再发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症状均为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P感染与慢性MLN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校正模型HP感染与慢性MLN之间的比值比(OR)为2.324(95%CI:1.427~3.785,P<0.001);当校正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共用刷牙口杯、共用餐具、喜食零食、恶心及呕吐症状后,OR为2.352(95%CI:1.501~3.686,P<0.001).结论:陕西农村地区儿童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居住地区、共用餐具、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喜食零食、再发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症状.HP感染是导致陕西农村地区儿童慢性MLN的重要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危险因素

    粪便钙卫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腺瘤性结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

    马兰李扬王霞
    526-529,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脾胃科2022年1月-2023年3月诊治的100例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腺瘤性息肉组)及100例增生性结肠息肉患者(增生性息肉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FC对腺瘤性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增生性息肉组比较,腺瘤性息肉组患者的 FC 及 NLR 水平均显著增高[88.90(69.71,104.33)μg/g vs 56.28(45.83,66.84)µg/g;2.36(1.78,2.73)vs 1.56(1.3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FC 及 NLR 均是影响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FC:OR=6.533,95%CI:1.075~1.141,P<0.001;NLR:OR=1.173,95%CI:1.722~8.10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C、NLR、FC联合NLR指标对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FC联合NLR的诊断效能最佳(AUC=0.902,95%CI:0.862~0.942,P<0.001),最佳截断值为0.267,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7%.结论:FC联合NLR对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结肠息肉粪便钙卫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张雅丽教授运用调和致中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王梦碟张雅丽
    530-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和致中法起源于中医和法,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调和肝脾、调和寒热、升降相用、燥湿相济、调和虚实、调和气血等方法来使人体气血阴阳达到平衡的状态,以平为期.张雅丽教授善于将调和致中法贯穿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中,着眼于调整全身气血阴阳,恢复消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使疾病痊愈.现将张雅丽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调和致中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和法调和致中法消化系统疾病

    基于《黄帝内经》关联性思维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病机

    温永天马祥雪张北华王凤云...
    534-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所体现的关联性思维可以很好地阐释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病机.将上、下消化道症状作为脾胃系统的整体表现,并放在以整个人为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认为经络循行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路线基础,脏腑功能失调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关键节点,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发生的病理环节,"调中复衡"是治疗FGIDs症状重叠的中心法则,以此深入认识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中医病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黄帝内经》经络藏象学说气机升降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

    从气机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史航朱凌宇
    538-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早饱、餐后饱胀、上腹痛和非放射性上腹部灼烧感为主症的排他性疾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此病发病率较高,现代西方医学仍在探索该病的发生机制,药物治疗效果欠理想.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特殊优势,从气机角度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负面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因此,通过整理分析近些年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调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阐述中医从气机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势所在及现代研究进展,进一步夯实调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础.

    气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

    营养疗法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进展

    马科文齐士魁刘京京韩捷...
    54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病变可累及整个胃肠道.营养疗法作为近年来治疗CD的一种有效方式,可通过调节机体代谢、减少炎症反应、改变肠道菌群构成,最终促进胃肠道黏膜愈合来延缓疾病进展.不同的饮食方案也已被证明可缓解CD的临床症状,在疾病管理中至关重要,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本文通过对营养疗法治疗CD的应用进展及饮食方案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营养疗法的临床应用以及不同营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思路及参考.

    营养疗法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克罗恩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