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癖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刘华一刘力唐旭东...
    74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癖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证之一,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本共识阐述了肝癖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疗效评定、预防调摄等内容,突显了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

    肝癖中医诊断治疗共识

    腹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唐志鹏张雅丽唐旭东...
    748-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痛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中药、针灸、推拿、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腹痛效果良好。本共识阐述了腹痛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常见证候、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摄和转归与随访等内容,突出了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

    腹痛中医诊断治疗共识

    李乾构教授治疗胆石症的诊治思路

    吴兵李乾构
    756-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李乾构教授提出胆石症"脾虚气滞、湿阻中焦"的病机,以健脾益气为根本法则,分期论治,以治胆八法为重要手段,分型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与预防相并重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据此撰文与同行分享。

    胆石症健脾益气治胆八法防治并重

    牛兴东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任国华秦瑛烁孙亚丽刘婷...
    760-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是引起胃炎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牛兴东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为"调气、活血、解毒"。在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时提出本病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肝、胆、脾等脏腑。牛兴东教授将本病分为3类证型,早期肝胃不和、胃失和降为主要证型;后因失治误治,病情加重则为脾失健运、腑气不通型;病程较长,迁延不愈为脾阳不振、胃络瘀阻型。在此病机的指导下,提出了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运脾化湿、消食通腑,健脾温中、活血化瘀三法。

    牛兴东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解读

    毛一清赵迎盼胡蓝烁张阳阳...
    76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牵头修订,于2023年9月正式发表于《中医杂志》。该版共识在既往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最新国际国内研究进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及证候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现代名家学术经验及循证研究,推荐了新的治疗方法,调整优化了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指出了本病的治疗难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专家共识解读

    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勇军傅志超施媛杨越...
    77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脾同治理论指导下的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一 2024年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早晚各服用200 mL;试验组予以胃痞方治疗,早晚各服用200 mL;以4周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痛、胃胀、疲乏、便溏和纳呆)、病理组织学评分(炎症活动度、黏膜炎症、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病理疗效和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单项病理组织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各单项病理组织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病理总有效率(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尿、粪便常规均未见异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状态,提高胃功能,安全性良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同治胃痞方临床疗效胃功能

    赤芍总苷通过调控miR-338-3p/GMFB表达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

    张宇捷梁芳王娜袁激夏...
    77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otal paeony glucosides,TPG)通过调控miR-338-3p/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glia maturation factor β,GMFB)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的TPG处理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和GMFB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38-3p和GMFB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P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克隆形成数量、细胞愈合率、迁移数量明显降低(P<0。001),其中TPG高剂量组的克隆形成数量、细胞愈合率和迁移数量降低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P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1),其中TPG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增加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P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miR-338-3p表达明显升高(P<0。001),其中TPG高剂量组的miR-338-3p表达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P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GMF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其中TPG高剂量组的GMFB mRNA表达降低最明显;与miR-con组比较,anti-miR-338-3p组的克隆形成数量、细胞愈合率和迁移数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miR-338-3p显著降低GMFB-WT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对GMFB-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产生影响(P>0。05);与TPG高剂量+miR-con组比较,TPG高剂量+anti-miR-338-3p组的克隆形成数量、细胞愈合率和迁移数量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01)。结论:TPG可能通过调控miR-338-3p/GMFB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

    结直肠癌赤芍总苷miR-338-3p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增殖凋亡迁移

    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排便障碍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程一乘李昕李雪刘仍海...
    783-789,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FDD)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治疗FD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FD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假埋线组,每组6只。空白组予正常饮食饲养,其余3组采用低纤维饮食饲料联合0。1%亚甲蓝肛周注射法制备FDD模型。造模成功后穴位埋线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假埋线组予穴位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粪便情况、排便模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直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5-HT、IL-6、TNF-α、P物质、Ach浓度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直肠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直肠组织中CGRP mRNA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FDD大鼠粪便变软、增粗,粪便Bristol评价Ⅱ~Ⅲ型,粪便重量增加,球囊排出时间较FDD模型组增长,直肠压力较FDD模型组升高,直肠内杯状细胞减少,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在固有层、黏膜下层,少量红细胞外逸和血管扩张,5-HT、P物质、Ach水平较FDD模型组升高,IL-6、TNF-α水平较FDD模型组降低。穴位埋线组大鼠直肠中CGRP蛋白、mRNA的表达均较FDD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有效改善FDD模型大鼠粪便性状及排便模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脑肠肽水平、降低炎症相关递质及直肠内CGRP的表达有关。

    穴位埋线功能性排便障碍脑肠肽炎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桂枝汤加味对中老年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的免疫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位坤赵亚博胡景景王春霞...
    790-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桂枝汤加味对中老年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的免疫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 2023年9月收治的103例中老年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常规西药治疗结合桂枝汤加味)与对照组(52例,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疗效、腹水疗效、免疫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更高(80。4%vs 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围、体重更低,24 h尿量更高(P<0。05);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血清AFP、AFP-L3、GP73水平更低(P<0。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90。2%vs 36。5%,P<0。001),KPS评分也更高(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汤加味能明显减少中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腹水量,提升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桂枝汤加味晚期肝癌腹水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

    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王辉蒋庆雨
    796-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等),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宣肺通腑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胀、便秘、倦怠乏力等)、炎症因子水平[包括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健康评分、器官衰竭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健康评分及器官衰竭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健康评分及器官衰竭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基于"肺-肠"轴理论运用宣肺通腑法保护肠屏障防治老年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和降低器官衰竭程度,还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修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肺-肠"轴理论宣肺通腑法肠屏障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