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陈孝文

月刊

1009-587X

sx7965258@126.com

0351-7965258,15340689560

030006

山西太原市06079信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优化腹膜透析的展望

    阳晓刘瑞华
    941-943页

    浅析孙伟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经验

    郭潇潇毛铭玲李恒赵静...
    944-946页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沙苑子总黄酮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曾琪彭炳鸿谭睿陟粟宏伟...
    947-951,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沙苑子总黄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沙苑子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5只。通过结扎单侧输尿管来建立UUO模型。造模后进行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d。肾组织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的表达水平。另将6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1和沙苑子总黄酮高剂量组1,按上述方法建模、给药,分离肾组织,提取总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预测有效的差异基因,最后进行RT-qPCR验证。结果:沙苑子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α-SMA、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经沙苑子总黄酮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转录组测序结果: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进程、生物调节、生物过程的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Rap1、Ras、PI3K/Akt、MAPK信号通路等。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2个有效基因,体内验证结果:白细胞介素6(IL-6)在模型组中高表达,经沙苑子总黄酮干预后显著下调;血管抑制素-1(Vash1)在模型组中低表达,经沙苑子总黄酮干预后显著上调,体内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沙苑子总黄酮能改善UUO模型小鼠的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表达,上调Vash1表达以及调节Rap1、Ras、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

    沙苑子总黄酮肾间质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转录组测序

    水苏碱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并缓解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张楚杰燕宪亮刘畅
    952-956,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水苏碱(STA)在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细胞水平上,在人肾上皮细胞系HEK293中给予脂多糖(LPS)、STA处理,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免疫荧光、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ROS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自噬标志物LC3B Ⅱ、LC3B Ⅰ、p62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α/AMPKα)和沉寂信息调节因子(SIRT1)的蛋白水平。动物水平上,采用C57BL/6雄性小鼠经腹腔注射LPS构建脓毒血症诱导的AKI模型,治疗组小鼠于LPS注射前7 d开始,每日给予30 mg/kg STA灌胃,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RT-qPCR检测肾脏组织炎症因子水平、自噬标志物水平及AMPK/SIRT1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细胞水平上,LPS处理后HEK293细胞中的ROS显著增多,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提高,LC3BⅡ/LC3B Ⅰ比值下降,p62蛋白水平上调,p-AMPKα和SIRT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给予STA处理后,降低了 LPS诱导的细胞中ROS及炎症因子水平,LC3BⅡ/LC3B Ⅰ比值上升、p62水平下降,p-AMPKα和SIR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物水平上,蛋白质免疫印迹及RT-qPCR结果显示,LPS诱导的小鼠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LC3B Ⅱ/LC3B Ⅰ、p-AMPKα/AMPKα、SIRT1蛋白水平降低,p62水平升高;STA+LPS组小鼠肾脏组织炎症因子水平表达降低,LC3BⅡ/LC3B Ⅰ、p-AMPKα/AMPKα、SIRT1表达升高,p62表达下降(P<0。05)。结论:STA通过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缓解脓毒血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水苏碱自噬炎症

    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恒昌胡豪飞许日聪陶彩...
    957-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自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的成人MCD患者,入选者经RTX 1 000 mg,2次,2次用药间隔2周的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随访的主要观察指标为肾病的缓解和复发情况,并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6个月完全缓解患者与未完全缓解患者尿蛋白下降速度及血清白蛋白上升速度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男17例,在接受RTX治疗后,25例完成了 6个月随访,缓解(CR+PR)率88%,完全缓解率为72%,完全缓解中位时间4个月;未缓解率12%。13例完成了 12个月随访,缓解(CR+PR)率为96%,完全缓解率为84%,未缓解率4%。在取得完全缓解后平均随访时间(13。25±6。47)月,1例患者在使用RTX取得完全缓解后10个月出现复发,追加1 g RTX 1个月后再次取得完全缓解,余均未出现复发。尿蛋白下降速度快和血清白蛋白上升快的患者,更容易获得完全缓解。结论:RTX用于治疗成人MCD能有效诱导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短期复发率低,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将可能成为有激素使用限制的成人MCD患者治疗新选择。

    微小病变肾病利妥昔单抗临床缓解

    化湿降浊排毒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

    马晓彤翁俊雄龚保文
    962-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化湿降浊排毒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肾脏病3~5期的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1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化湿降浊排毒法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前后的临床疗效,包括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酸(UA)、胱抑素-c(Cys-c)、24 h尿蛋白定量(UAE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在治疗8周后,干预组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5%,对照组为87。1%。两组的Scr、eGFR、BUN、UA、Cys-c、UAER、Hb、Alb、PTH、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β2-MG指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的Scr、eGFR、Cys-c、UAER、Hb、Alb、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中医化湿降浊排毒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化湿降浊排毒法慢性肾脏病湿浊证临床研究

    中医阖四针、融四针治疗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CKD患者的疗效分析

    文皑巍侯昱昊
    96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施治对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肾病内科实施治疗的2~4期CKD患者,其中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各60例,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阖四针、融四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2个疗程,每个疗程1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之后,治疗组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主证积分[(15。09±3。30)、(11。74±2。20)]分、次证积分[(7。71±1。63)、(5。45±1。33)]分、中医证候总分[(22。80±5。20)、(17。19±3。64)]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7。56±2。89)、(13。43±2。51)]分、[(9。02±2。21)、(6。72±1。51)]分、[(26。58±5。96)、(20。15±3。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脾肾阳虚型治疗组患者的CysC(2。85±0。66)mg/L低于对照组(3。32±0。73)mg/L,脾肾阴虚型治疗组的CysC(2。57±0。71)mg/L低于对照组(3。00±0。88)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进行临床效果综合评价,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分型的治疗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阖四针、融四针针灸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CKD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延缓肾功能损害、改善临床症状,总体上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阖四针融四针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脏病

    老年膜性肾病致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邱妙华俞国庆庄永泽李俊霞...
    970-972页

    基于肾藏精理论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施奇珉杨宙晖刘莉琼徐艳秋...
    973-976,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中医证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Klotho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中医证型及心超检查数据的关系。结果:(1)MHD不同本虚证患者共有61。29%(76/124)存在左心室肥厚,且随着本证变化,左心室肥厚比例呈现逐步增加的同时Klotho也同步降低。左心室肥厚组血清Klotho水平明显低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0。05)。(2)MHD不同邪实证患者有64。95%(63/97)存在左心室肥厚,血瘀证组血清Klotho水平最低,湿热证组最高。心脏超声相关参数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标实证对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的影响有22。4%是通过Klotho实现的(P=0。04)。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肾精不足(Klotho缺乏状态)及标实证,标实证通过Klotho途径影响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医证型Klotho左心室肥厚

    参芪清肾汤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肾炎患者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董萍费佳朱辟疆王莹莹...
    977-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参芪清肾汤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肾炎(LN)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中医院2021年7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狼疮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芪清肾汤进行治疗。记录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LEDAI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环磷酰胺对比,参芪清肾汤联合环磷酰胺可进一步提高LN患者疗效,在改善症状,提高肾功能水平等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的活性有关系。

    参芪清肾汤环磷酰胺狼疮肾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