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陈孝文

月刊

1009-587X

sx7965258@126.com

0351-7965258,15340689560

030006

山西太原市06079信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肾培元降毒汤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保护效果观察及机制初探

    张雨帆姜敏敏
    586-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肾培元降毒汤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其肾保护效果及机制.方法:将112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α-酮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肾培元降毒汤口服,连续治疗4 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肾纤维化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Ⅳ型胶原(CⅣ)]、血清钙磷、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91.07%、76.79%,以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多,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低于治疗前(P<0.05);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Scr、BU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纤维化指标CTGF、TIMP-1、C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磷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LPO、MA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培元降毒汤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可能通过减轻肾纤维化、抗氧化应激等发挥肾保护作用,从而利于减轻症状,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温肾培元降毒汤复方α-酮酸片慢性肾衰竭肾保护

    芪蛭益肾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

    姜晨杨洪涛宋立群王小琴...
    59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芪蛭益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KD)(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 年04 月—2014 年11 月全国11 所医院 478 例受试者.采用随机编码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芪蛭益肾胶囊(1 次 5 粒,1 日 3 次),对照组口服芪蛭益肾胶囊模拟剂(1 次5 粒,1 日3 次),共治疗24 周,以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并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 12 周、24 周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UAER下降率在 12 周末分别为 35.81%vs 20.36%(P<0.05),24 周后分别为46.08%vs 27.28%(P<0.01),试验组UAER下降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结束时试验组UAER较基线下降超过50%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分别为120(46.51%)vs 30(31.58%).治疗后试验组24h尿蛋白定量90.00 mg显著低于对照组131.68 mg(P<0.01).治疗24 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为84.5%,显著优于对照组45.26%(P<0.01).但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蛭益肾胶囊能有效控制DKD(气阴两虚型)尿蛋白,临床使用安全.

    芪蛭益肾胶囊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中药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姜玉华张泽钰郭敬张娉娜...
    596-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系统评价益肾化湿颗粒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检索了七大医学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和Wan Fang data,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 年11 月20 日,根据预先确定的纳排标准筛选益肾化湿颗粒联合ACEI/ARB治疗DKD的标准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相关临床数据.随后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偏倚评估和绘图的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 13 篇RCT,涉及 1 049 例患者,其中实验组530 例,对照组519 例.结果:益肾化湿颗粒联合ACEI/ARB能提高DKD的总体有效率[RR=1.24,(95%CI:1.17,1.33),P<0.01],并且能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MD=-23.29(95%CI:-26.93,-19.65),P<0.01]、24 h尿蛋白(24 h-UTP)[SMD=-0.31(95%CI:-0.52,-0.09),P<0.01]、血肌酐(Scr)[MD=-25.60(95%CI:-33.13,-18.07),P<0.01]和血尿素氮(BUN)[MD=-2.28(95%CI:-2.49,-2.07),P<0.01]等水平,同时在降低空腹血糖(FBG)水平[MD=-0.58(95%CI:-1.00,-0.17),P<0.01]和缓解不良反应方面上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ACEI/ARB治疗DKD患者相比于单独使用ACEI/ARB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充分发挥糖尿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但鉴于本次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质量较低,因此该结论需开展更大样本的高质量、双盲的RCT研究来予以验证.

    益肾化湿颗粒ACEI/ARB糖尿病肾脏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

    个体化预测肾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凌强蓝建华袁文强杜建辉...
    604-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PN)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N术后AKI的列线图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4 月—2023 年3 月本院收治的231 例肾癌PN患者,根据术后有未发生AKI分成AKI组和非AKI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完成AKI预测模型的绘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区分度予以评估,并通过H-L拟合优度检验模型预测的精确度.结果:231 例患者中,74 例术后发生AKI,AKI 发生率为 32.0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N 术后发生 AKI 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 岁、术前收缩压高、术前UA水平高、术中胶体液量大、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长 5 项;列线图模型预测PN术后发生AKI的AUC为0.823(95%CI=0.766~0.880),拟合优度HL检验χ2=10.052,P=0.261.结论:基于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UA水平、术中胶体液量、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PN术后发生AKI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

    艾司氯胺酮介导TGF-β1/Smad3轴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刘佳丽马垚张秋实殷微...
    607-610,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介导TGF-β1/Smad3 轴在腹膜透析(PD)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PD组、艾司氯胺酮低(艾司氯胺酮-L,10 mg/kg)、中(艾司氯胺酮-M,20 mg/kg)、高(艾司氯胺酮-H,40 mg/kg)剂量组、艾司氯胺酮-H+TGF-β1 组(40 mg/kg艾司氯胺酮+5 ng/ml TGF-β1),采用腹腔注射 4.25%葡萄糖PD溶液以及脂多糖溶液建立PD大鼠模型.给药结束后,腹膜功能实验检测超滤量、葡萄糖转运量;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水平;qRT-PCR检测腹膜组织间皮-间充质转化指标的表达;HE及Masson染色检测腹膜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腹膜组织中TGF-β1、Smad3 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组纤维结构紊乱,腹膜增厚,皮下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超滤量、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葡萄糖转运量、TNF-α、IL-1β、IL-6 水平、腹膜厚度、Col Ⅰ、α-SMA mRNA、TGF-β1、Smad3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PD组相比,艾司氯胺酮-L组、艾司氯胺酮-M组、艾司氯胺酮-H组上述病理改变逐渐减轻,超滤量、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增加,葡萄糖转运量、TNF-α、IL-1β、IL-6 水平、腹膜厚度、Col Ⅰ、α-SMA mRNA、TGF-β1、Smad3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艾司氯胺酮-H组相比,艾司氯胺酮-H+TGF-β1 组病理损伤加重,超滤量、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葡萄糖转运量、TNF-α、IL-1β、IL-6 水平、腹膜厚度、Col Ⅰ、α-SMA mRNA、TGF-β1、Smad3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改善PD大鼠腹膜纤维化,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3 轴有关.

    艾司氯胺酮TGF-β1/Smad3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

    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王晓钰方敬爱张晓东常沁涛...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22 年11 月—2023 年11 月我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82 例,记录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PTH水平将患者分为2 组:高PTH组(PTH≥300 pg/ml)和低PTH组(PTH<300 pg/ml).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MHD患者PT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因素.结果:(1)共纳入MHD患者 82 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 59.7%(49 例).高PTH组31 例(37.8%),低PTH组51 例(62.1%).(2)高PTH组患者的年龄低于低PTH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TH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总蛋白、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血磷高于低PTH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腹围、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及血沉后PTH浓度与MHD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OR=1.005,P=0.031).结论:MHD患者PT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PTH浓度升高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综合征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孙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药规律研究

    邢静茹孙伟
    614-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临床病例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孙伟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思路和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6 年01 月—2022 年05 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伟教授门诊就诊的DKD患者,纳入有2 次及以上复诊记录且疗效显著、病例资料完整者,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运用SPSS 26.0 和SPSS Modeler18.0 进行频数分析、药物类别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讨方药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处方 300 首,用药 152 种,药物类别 18 种,累计用药频次为7 653 次,用药频次≥120 的中药有26 种,其中使用频次前7 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300 次)、杜仲(300 次)、炒白术(300 次)、虎杖(299 次)、石韦(299 次)、苏梗(299 次)、郁金(298 次);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 5 位的分别是清热药(29 次)、补虚药(18 次)、利水渗湿药(15 次)、祛风湿药(13 次)、活血化瘀药(12 次);药性频次前 5 位的分别是平(39 次)、温(32 次)、寒(31 次)、微寒(22 次)、凉(13 次);药味频次前 5 位分别是苦(73 次)、甘(68 次)、辛(59 次)、涩(11 次)、淡(10 次);药物归经前5 位分别是肝经(84 次)、肺经(57 次)、脾经(55 次)、肾经(47 次)、胃经(46 次).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截距为20 时,可以将高频次药物分为7 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二项关联排名前3 位的分别是炒白术-黄芪、杜仲-黄芪、炒白术-杜仲,三项关联排名靠前的核心药对分别为炒白术-黄芪-杜仲、石韦-苏梗-虎杖.结论:孙伟教授临床治疗DKD的药物多选用甘温、苦寒类药物,治则为益肾健脾、清利活血、和络泄浊.

    糖尿病肾病数据挖掘方药规律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

    鲍玲玲边学燕张爱伟黄坚成...
    618-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2022 年 1 月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发生PDA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DAP发生频率分为单发组和频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预后转归.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SII与频发性PDAP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I对发生频发性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116 例PDAP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单发组 76 例,频发组 40 例.与单发组比较,频发组透析龄更长,血小板计数和SII水平更高.频发组治愈率低于单发组(70.0%vs 85.5%,P=0.046),死亡率高于单发组(12.5%vs 2.6%,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II水平是发生频发性PDAP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01,95%CI 1.000~1.002,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频发性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 0.628~0.822,P=0.000).结论:高SII水平是频发性PD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PDAP患者频发的新标志物.

    腹膜透析腹膜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TXNIP和GRP78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宿林方静钱泉卢小梅...
    62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表达与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20 年7 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85 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9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k)分为非活动组55 例(0~4 分)和活动组30 例(>4 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XNIP和GRP78 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TXNIP、GRP78 与SLEDAI-2k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XNIP、GRP78 水平对狼疮性肾炎患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为(8.59±1.79)×109/L、Scr为(96.85±13.37)μmol/L,BUN为(8.95±1.13)mmol/L,CRP为(5.05±0.76)mg/L,血清TXNIP为(72.03±9.56)pg/ml,GRP78 水平为(160.65±20.38)pg/ml,均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为(116.20±12.13)g/L、白蛋白为(37.53±3.28)g/L,均显著降低(P<0.05).与非活动组相比,活动组BUN、Scr、24 h-UTP、SLEDAI-2k、血清TXNIP、GRP78 水平分别为(9.92±1.26)mmol/L、(108.46±15.67)mmol/L、(2537.16±287.62)mg、(8.50±1.22)分、(82.38±9.93)pg/ml、(184.22±24.71)pg/ml,均显著升高(P<0.05),补体C3、补体C4 水平分别为(428.51±47.98)mg/L、(78.38±15.65)mg/L,均显著降低(P<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 TXNIP、GRP78 水平与 SLEDAI-2k 呈正相关(r=0.532,P<0.001;r=0.667,P<0.001).血清TXNIP、GRP78、BUN、Scr、24 h-UTP是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危险因素(P<0.05),补体C3、补体C4 是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TXNIP、GRP78 二者联合预测狼疮性肾炎患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GRP78 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GRP78=2.289,P=0.022).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TXNIP、GRP78 水平升高,均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

    基于证素-组方思维及数据挖掘的李建民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1~3期用药规律

    陈荟溪李建民谢晨张亚楠...
    624-626,后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证素-组方思维及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李建民教授辨治早期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 年01 月—2021 年04 月期间经李建民教授诊治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处方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8)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性味、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结果:共纳入处方 277 例,涉及中药178 味,其中黄芪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寒、平、温最多;药味以甘味居首;复杂网络分析得到 8 味药物组成核心处方;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证素配伍药物组分.结论:李建民教授治疗CKD1~3 期以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以"通络保肾复方"为核心处方,运用证素-组方思维依据不同证素特点配伍相应组方成分,达到准确辨识疾病病机,提高早期CKD中医药疗效之目的.

    慢性肾脏病证素组方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李建民